<p> 编辑指导寻千雪</p><p>石榴花开,印证了红红火火的红五月;石榴结果,国家象征着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人们意涵着多子多福、兴旺发达。</p><p> 5月14日,天气晴朗,自驾车去方家河头村,从慈溪城区出发约半个多点就到了古村;一进村口,原感到初夏的闷热被阵阵山风一扫而光,当被风刮来的云块挡住太阳时还觉要添衣裳。由于行程安排下午要去鸣鹤古镇,故匆匆而行,走马观花,只走了从镇风岭到兰屿的一条直街和沿香溪之路,穿插观看了两旁纵深处的古建筑,可谓是蜻蜓点水而已。</p> <p>方家河头村:宁波市慈溪唯一保存完整的千年历史文化古村落,也是国内方姓第一大村,东临达蓬山、九龙湖两大旅游风景区,南依翠屏群峰,西靠鸣鹤古镇。2003年以“水秀、树古、古遗迹众多”而被命名为慈溪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先后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首批传统村落、浙江省美丽宜居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A级景区村庄、宁波市最洁美村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古村落休闲旅游基地……</p> <p>方家河头古村位于慈溪市龙山镇范市南部。据记载明朝时期,方姓已成河头村大族,人口众多,百业兴旺,故称方家河头村。当时在河头村北面不远处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方族太公为了减避灾害,发动族人挑土筑岭,栽种树木,筑成了一条300多米长的横岭,取名“镇风岭”。</p> <p> 明代以前,该地已显现村落雏形。嘉靖年间,方氏始祖章云从河南迁徙迁于此后,子孙繁衍,名声鹊起,方姓成了河头大族。</p><p> 把方氏家训刻在大路边,以示后人。</p> <p>过了镇风岭,便是两个用石块砌成的池塘,四周水面处铺着石板,过去是淘米洗菜洗衣等洗刷之用,现在淘米洗菜不用了。妇女们正在边洗衣边聊天。</p> <p>两个池塘之间有走道和扶栏</p> <p>池塘里睡莲正开</p> <p>梨园廊,村民业余娱乐场所</p> <p>走在街上的青石板,勾起了儿时的记忆:那时的鸡毛兑小糖、鸡蛋换棒冰(冰棍)……;光着脚丫子和同龄人一起奔跑、滚铁环、捡块砖块或瓦砾的碎片在石板上涂鸦,都是满满的幸福感!</p> <p>往里走就是一条商业街,都是一些本土特色的店铺和小吃店(游客还戴着口罩)。</p> <p> 这里有个店铺专门制作和销售本地特色的糕点,如三北豆酥糖、桃酥、金枣……,被央视定为中国美食的摄制点(那面挂的央视定点的锦旗未拍下来)。</p> <p>各式本地糕点</p> <p>小巷</p> <p>古宅、古树、古井、古道这四大特色点缀着古村的角角落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使古村容貌涣然一新。</p> <p>老房子</p> <p>方家洋房由增定出资,建于民国初年。建似虞洽卿旧宅,洋房大厅地面彩色磨石子,至今图案清晰,栩栩如生。正门上方刻有“有志竟成”,朝西临街门头上刻有“河南望族”。</p> <p>洋房前路</p> <p>民房</p> <p>村路</p> <p>香溪:兰池上流的溪水边上早春时开满兰花,香气四溢,熏醉游人,故名香溪。</p> <p>兰池:拦截香溪之水为池</p> <p>小桥流水</p> <p>沿香溪之路</p> <p> 兰屿:景色秀丽,原名香园。民间传说秦始皇当年上会稽山祭大禹,登达蓬,巡至灵绪山,见该地秀色迷人,便以妃子兰屿之名命之,兰屿之称沿用至今。走近兰屿,呈现眼前的是一幅景色秀丽的山水画面——香溪,屿桥,古道,参天古树和清式民居互为映照,浑然一体。</p> <p>绿荫中凉风习习,游客留连忘返。</p> <p>绿荫丛中的古宅</p> <p>古宅外的绿荫丛</p> <p> 兰屿大屋与古银杏树:兰屿大屋为民国初年方金才所建,五间两厢楼房,内铺石板门堂,古色古香。在门前两棵(现在只剩一棵)800年历史的银杏树和北面的两棵鸳鸯樟的掩映下,老宅更添了几分古韵和神秘。</p> <p>兰屿大屋内景</p> <p>兰屿客栈</p> <p>听溪轩,野趣中的雅韵。</p> <p>远观兰墅</p> <p> 鸳鸯古樟的树龄已有500多年,东西边各一棵,两棵樟树盘根错节,相依相偎,宛若一对情侣,鸳鸯樟因此得名。</p><p> 很多游客把这里作为爱情见证地,来此拍摄婚纱照的情侣非常多。</p> <p>形状各异的古树</p> <p>在墙头石壁上,有许多古树生长。</p> <p>和美林</p> <p> 桃花岭古道和兰屿古道:古道连接周边慈城、镇海及慈溪,与达蓬山、五磊寺等景点相连。桃花岭古道在历史上有“十里桃花”的美景,曾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与商贸通道。</p> <p>溪流潺潺</p> <p> 这是一棵慈溪最大的桂花树,有200——300年的树龄,农历八月金桂开时,全村飘香,吸引无数游客。</p> <p>剌史弟:亦称前三房,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方志登考中而建。</p> <p> 刺史第:是河头村古建筑中的精华,建筑主体坐南朝北,为重檐歇山顶,布局呈凹形,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东西建筑各八间,对称;南端建筑四间,北为刺史第正门。整个建筑用材讲究,雕刻精美。</p> <p> 坎下大屋墙门,朝里一看已年久失修,比较陈旧甚至破落,古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p> <p> 坎下大屋:坐西朝东,独进三间楼房,已经100多年的风霜雪雨,仍保持原有的英姿,实属古村晚清建筑的姣姣者。</p> <p>古建筑拾遗</p> <p>马头墙</p> <p>八角墙门:也是一个大户人家</p> <p>慈孝文化雕刻在路边的墙壁上,古时作窗户用。</p> <p> 大户人家:明代以前,该地已显现村落雏形。嘉靖年间,方氏始祖章云从河南迁徙迁于此后,子孙繁衍,名声鹊起,方姓成了河头大族。另据历史考证:方氏祖先一是来源于方腊起义军;二是来自安徽“六桂堂”;三为方孝孺后裔。</p> <p>在一个村里有寺庙、又有宗氏祠堂、还有教堂,是比较少见的。</p> <p> 方井:在水沟弄与长街的交汇处,有一口小井,名曰方井。该井建于明代,井深5米,口径1.1米。河头方井、魏洪桐井和邱王沙井是慈溪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古井。</p> <p> 在民国十八年时,一个村就建起了消防组织,充分说明了对消防的重视和经济实力的浓厚。</p> <p>文革遗存——毛主席语录</p> <p>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地堡</p> <p>厨房</p> <p>土鸡</p> <p>蓑衣和犁</p> <p>各种家用器皿</p> <p>草鞋:我也穿过八年整</p> <p>盐烤洋芋艿(土豆)</p> <p>番薯捏搬(方言音),北方人叫窝窝头,做的形式不一样。</p> <p>农民新居</p> <p> 时间匆匆,只有半天就结束了古村之行,古村虽小,如沧海一粟,且是时代步伐的缩影。我看到的虽很肤浅,且使我深切的体会到:这里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呈现了优秀文化的厚重底蕴;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沐浴了阳光明媚、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古朴纯正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历代村民和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的成效,再现了纯朴的民风和传承的习俗;集聚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p><p> 再见了,可爱的方家河头村!</p><p> 由于时间太短,不能看到那么多地方,在此借用几位美友的照片多幅,特以致谢!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指正,以作修改。(文字上基本情况介绍来自网络和有关现场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