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赤水县——云南元谋县。869公里,<div> </div><div> 十个小时的行车枯燥无味,和猫婆话也说完了,两人默默无语。忽然,猫婆故意提问我;老毛是个文人,他是不是拿着书本来教打仗的?“哎,你说对了,他就是看书本来打仗。你看这四次渡赤水,我分析认为;老毛通过书本上的实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活学活用,从而迸发出来计谋。你 想,老毛在遵义会上不承认是看书指导打仗,而实践证明他肯定看过【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三国演义】的调虎离山,他不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想出三个妙计”, “那三个妙计?”,“我来说给你听听,看是不是这个理”猫婆一边观察路面,一边等待我的分析;</div><div><br></div><div><div>一计;声东击西。老毛再次攻入遵义城后,留少数部队,张贴标语,大张旗鼓宣传向四川前进,造成老蒋误认为还是“北进”<br></div><div><br></div><div><div>二计;调虎离山。他让部队猛攻贵阳和飞机场,老蒋恰好正在贵阳指挥围剿,吓得不得了,生怕就擒,紧急让离自己最近的云南军阀龙 云部队赶来救驾,造成 云南方面兵力空虚,为红军留开一条通道。</div><div><br></div><div>三计;金蝉脱壳。表面攻打贵阳,其实是让大部队迅速撤出战斗,绕开贵阳,实施障碍法,虚晃一枪,快速向云南方向 挺进,把国军几十万大军甩在了乌江以东,你说对不对?</div><div>猫婆;有意思,你分析的是这个理”。“谢大人夸奖”。“注意车速,快按喇叭,慢,慢,刹车”猫婆一路提示警告。</div><div> 途中,遇到了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5A【黄果树瀑布】景区,云南昆明市东川【红土地】景区。怎能错过?</div><div>到景区去。景区守护神对湖北人的到来格外关照;询问,测体温,拍照,登记,大数据查验,最后入关,总算进来了。先发几张黄果树的照片;</div></div></div> 黄果树大瀑布景点,相信一些旅游爱好者只要到贵州大部分都去过了,这里不一一撰述了。 <ol><li><br></li></ol> <div><br></div><div>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红土地镇、有一叫“花石头”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地方。<br>这里海拔1800至2600之间。因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br>在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所以统称为“红土地”。<br></div> <div></div> <div>这个【红土地】景区,是近几年政府支持,企业出资,百姓入股,自己开山修路,动员村民把自己的土地分区块,分层次,分作物类型,分时间段,艺术化开发出来的自然村庄。它深深吸引着全国爱好摄影者,在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景色画面,近年来,旅游者通过宣传图片才知道这个神秘地方,对于我这个喜欢看惯了大川大海的人,真的是耳目一新,过目难忘。</div> <div><br></div> 与当地农民一起劳作,敲打着成捆成熟的青稞,很有一番满满收获感觉, <div>这种青稞价格很高,但产量很低,是制作啤酒的原料<br></div><div><br></div> 看,那银色的青稞麦浪在清凉的山风下如碧浪般翻滚,一层黄,一层白,又一层红,一层银。 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束,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每个季节有不同的风景,当然特殊的天气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是一片壮观的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 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热烈地绽放着,<div><br></div> 蓝天,白云,绿叶,红土地,银色线条,勾列出云贵高原美丽的一幅画卷。 一年四季中,早,中,晚,晴天和多云,雨前与雨后,都变换着五颜六色的画面,就是在同一地点过几个小时也会拍出不同的感觉。 <div>山涧之间因云层流动, 时而漏出的光束映在山上, 使得山峰上原本隐秘的'细节'突然显现开来 ,还有人把这种光称之为:"耶稣光"<br><br></div><div><br></div> 行走在松软湿润的红土地上,极目眺望,那土那田在雨水的滋润下色泽如油般浓厚,明艳透亮。红色越发浓烈,绿色更加艳丽,黄色格外耀眼,白色一片纯净……<div><br></div> 田间农民劳作的身影,一举一动都像是艺术,不,是在创造艺术。眼看那斑斓的色块在他们的手中渐渐形成又慢慢改变,多么神奇!这时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举起手中的手机。 <div>现代肖草《东川红土地》诗:“古杉雷随迎晚霞,新土雨后胜红花;峦山悬梯临天底,晓风舒云尽诗画”给予红土地人文地貌景观一个新的诠释。<br><br></div><div><br></div>5月9日,红土地景区——四川会理县古城。299公里。 <div> </div><div> 会理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的文化古城。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贯通县境南北,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div><div> </div><div> 中午12点到达会理县【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大门,这个馆是我们走过看过几十个县级红军纪念馆,它是最小最不起眼的“三馆合一”的纪念馆,(档案馆、文史馆、红军长征纪念馆)令人费解。等到2点钟一位老大爷才懒洋洋的打开大门说;你们自己进去看,电灯开关在左边自己开。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是这样呢?“管他呢,快点看吧”猫婆催促我匆匆看了“会理会议”简介,二十分钟看完。马上赶往离县城8公里一个叫铁厂的山顶上看“会理会议”会址。铁厂其实是一个地名,并不是一个工厂。</div> 1935年5月12号,中央红军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古城。会理的驻防民团怕红军攻城,就把城外七八百间民房全部烧掉,毁为平地,扫平城外一切障碍物,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div> 会理当时是川康边防军第一旅旅部的所在地,旅长刘元塘。在5月3日,刘元塘率部驰援通安镇时,被红军吃掉两个营,他带着残兵败将刚逃回城里,红军就赶来开始攻城。刘元塘心想,现在跑是死,不是被红军打死就是被军法处死;不跑也是死,也许死守还有生的希望。于是呼,他进城死守,一面大肆宣传围城的红军是“打家劫舍、共产共妻”的红脑壳,一面残忍杀害了被红军放回的几十个俘虏,谁讲红军好话就杀谁。</div><div> 这样一来,只要红军一爬城,全城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敲盆打锣、呐喊助威,那个场面十分壮观。老百姓还在城墙头上把煮沸的开水、稀饭往下泼,扔石头,烧死烫伤多名红军;红军一打洞,他们就从上往下泼水,使炸药的作用大打折扣。战斗中城墙曾两次被红军炸开。刘元塘满脸是血,提着指挥刀在炸开的缺口处督战,军民齐参战,古城坚不可摧,红军七天无果。刘元瑭因守城有功,被蒋介石晋升为陆军中将,并获得奖赏一万元</div> <div>上图, 为会址纪念广场,,但规模很小,极不协调.</div><div> 彭德怀率领红军攻城打了七天七夜,红军始终没能攻进城去。我想主要原因是红军缺少攻城的重武器和炸药,还有老百姓协助川军打仗。会理之战,也是我所了解到的唯一一次当地老百姓站在国民党的一边打红军。当然老百姓是受敌人的蛊惑,不明真相,也可能是迫不得已。怪不得现在的红军纪念馆建的好寒馋,估计有深层次原因。<br></div> <div> 上图;临时搭建的草棚就是会议遗址</div><div> “会议就是在山坡上这个草棚子里开的,因为怕有飞机来轰炸扫射,所以采取这样伪装措施”。<br></div>可是当年红军并没有进驻会理城,而是在会理城附近作短期休整,党中央抓住时机在铁厂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br> 第一,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从1935年5月8日开始围攻会理城,至5月16日主动撤离,在这七天七夜中,为什么红军没有把会理城攻下来?是围而不攻,还是另有原因?<br> 第二,中央红军虽然过了江,但处境仍然危急。蒋介石他已经飞到昆明,亲自督阵围堵红军,还派飞机在会理上空盘旋侦察。那么红军为什么不马上前进,却要停下来休整?党中央又为什么急着开会呢? <div>上图;白天,政治局委员就在这几个大石头上开会。</div> 咱们先说第一个问题:会理城久攻不下,红军只好改强攻为围困,掩护红军主力在会理城外休整以及会理会议的召开。<div><div><div> 第二个问题:对于为什么要召开会理会议,许多老红军的回忆录都谈到了会议的导因是由林彪的一封信引起的。<br></div></div></div> <div>上图;会议室非常简陋,就摆放了几个凳子和桌子。</div><div> 军团长林彪写信给中央,要求更换领导人毛泽东,让彭德怀来指挥,就这么简单。但同时反映出在红军内部这种想法人很多。问题就来了;老毛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官兵出现了这种 情绪? ,现在不统一思想,红军如何能继续前进?如何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老毛越想越不对劲,所以要立即开会,找出原因,以利再战。</div><div><br></div> 为了摆脱敌人的重重包围,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机动灵活,与敌人进行了频繁的战斗和大踏步的回旋转移,不得已跑了一些冤枉路,以致造成部队非常疲劳。再加上对中央的战略意图不理解,出现了埋怨情绪。而林彪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给中央军委写信,埋怨走的尽是“弓背”路,应该走“弓弦”路,走捷径。还说:“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这样领导指挥还行?”。他建议由彭德怀取代毛泽东任前敌总指挥。毛泽东知道真相后,十分震惊,也十分生气。他不能容允任何人对遵义会议取得的成果进行否定,更不能容允对现在的正确军事指挥和机动作战方针怀疑和动摇。因而这成了要开会统一思想的导因<div> 1935年5月12日,中央在会理城郊的铁厂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批评林彪说:“你还是个娃娃,你懂什么?”。他误以为林彪的意见是得到了彭德怀的支持,所以又批评彭德怀:“林彪的信就是你鼓动起来的!”。彭德怀当时没有解释。可以说,会理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会理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维护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批评了林彪的错误,统一了认识,确定了继续北上。</div><div><br></div><div>下一站去看抢渡金沙江。</div><div>5月9号 会理古城——皎平渡口 80公里。</div> 金沙江地势险要,谷深、流急、浪大,两边是高山峻岭。 江水贯穿于云南四川两省之间,这里海拔都在两千多米,皎平渡口隶属于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西乡,常年的地震和塌方是通往渡口的单行道路经常发生险情,车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里是真的写照。早上八点出发,80公里山路用了足足四个多小时,行车中还发生了事故,还好未造成重大损失。(简略) 金沙江谷底向上翻越中武山,海拔落差有一千多米,坡陡弯急,道路异常险恶。这儿山体大都是沙砾,几乎不长树,连草也很少,一些被风化的岩石散落在狭窄的路上,开车行人需要格外谨慎小心 <div> 因道路狭窄,我们低速行驶,让猫婆不时向上观望,避开山顶上滚下的碎石,还要密切注意左边万丈悬崖的塌方。在一个九十度急拐弯处,一个几十吨的大块石横卧在公路上,好险呀,我们刚好擦着石头通过。听养路工讲;前天塌方滚下来的,太大,无法挪走。</div><div><br></div> 在山腰处有个长征“驿站”,我们停下检查车辆,稍作休息,驿站里空无一人,“驿站”内为司机提供了人性化设施应有具有;比如;饮用水,加热微波炉,避险工具等。 <div> 在驿站旁还修建一个小观景台,让你包揽金沙江两岸的雄伟山峰和碧绿的江水。</div> 金沙江两岸山峦起伏,层叠奇异,江对面有五座山峰连绵一体,不知是那年那月,人们发现这个神秘的五峰山顶,像一座大佛熟睡像,后来人们越看越象伟人毛泽东熟睡头像,特别是五官,惟妙惟肖,这也是老天爷的开恩造化。于是,当地就在“驿站”旁修建一个平台叫;毛公山观景台,共旅客隔江相望,予以追思缅怀。<div><br></div> <div><br></div><div> 话说红一军团从昆明直奔金沙江畔,将3个连化装成国民党的“中央军”,一路上受到禄劝、武定、元谋3县县长和军警官绅的热烈欢迎,一天内一枪不发智取3座县城,并控制了龙街渡口。但因江宽水急,无法渡过去,必须赶到上游的“皎平渡口”渡江。<br></div> <div>上图;右边有房屋的地方就是“皎平渡渡口旧址”</div><div> 1935年5月3日,老毛让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精兵,翻山越岭一夜行走120里,当天夜晚就赶到金沙江边。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他们巡视岸边,突然发现有两条小船停靠在南岸,如获之宝,马上控制它。<br></div><div>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误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连夜让大部队过江。</div><div><br></div> 上图;云南省1983年在渡口边树起一块纪念碑。<div> 金沙江宽140多米,江水击石,白浪顿起,加之船体破旧,给行船渡江带来了不少困难,每次都要将船内积水倒入江中,才能复渡。</div><div><div> 当时仅有这七条小木船呀,三条船是大船,每条能坐30人,四条是小船,每条坐7个人,怎能把三万人渡过去?红军会有办法的;</div><div> 1.首先颁布“渡江守则”人人遵守</div><div> 2.船工们由张朝寿带领,每条船6人,3人一班,1个小时换一班,</div><div> 3.每条船都有1名船上司令员,即使是军团长、师长,也必须听命于他</div><div> 4.骡马,便将其都赶到江里,由人坐在船尾牵着过江。</div><div> 5.每条船都标有号码,规定了所载人数及担数,标明座位次 序,不得同时几人上船</div><div> 6,根据船只能渡多少人,即命令多少人到渡口沙滩上等候,预先指定上哪一条船。</div><div> 够严密细致了吧,这还不够,老毛要亲自坐镇指挥,为啥?</div><div> 红军几万人的大军已经全部压缩在狭小的山谷里了,这里地势险要,谷深、流急、浪大,前面有敌兵封锁,后面又发现敌军追了过来,红军有被敌人压在深谷全部聚歼的危险,老毛不放心呀!</div></div> <div> 渡江前线指挥部就设在江边渡口南岸山洞门口,江边还有一个大石头,刘伯承七天七夜就扎寨站在石头上亲自指挥,左边大洞是老毛居住,两个小洞是周恩来,朱德居住,他们都留在南岸,谁也不先走。</div> <div> 洞与洞相连,洞内虽然黑暗潮湿,中央的其他领导人都临时睡在这里,指挥渡江。</div> 当时,三人一班,1个小时换一班,歇人不歇船,劈波斩浪,日夜渡送。这7条木船,承载着红军将士的性命,甚至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前途。 <div>毛泽东由韦国清陪同,最后一个乘船渡江。</div> 在下船前,紧紧握住老船工的手说:“谢谢您,老人家,是你们船工帮了我们红军的大忙啊!” 老毛下船后,与在岸边等待的周恩来、刘伯承等人一一握手,并说:“蒋介石妄想将红军围困在金沙江边聚而歼之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两天以后,5月12号,国军的追兵才赶到南岸渡口。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div> 红军远走飞到那里了?西昌的礼州。对,红军在礼州又一次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史称;【礼州会议】</div><div><br></div><h3>三,<i><b>【万里<span style="color: inherit;">长征】一词从这里首次提出。</span></b></i></h3><div><br></div><div>5月10日 会理——“礼州会议”会址。185公里。</div><div>礼州镇古称“苏祁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一大驿站</div><div>1935年5月21日,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在边家祠堂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div> 礼州镇出发,往北导航5公里便是田坝村。我们找到村委会,说明来意,村派一年轻的帅哥领着我们来到了已有170年历史的边家下祠堂。打开铁门,一栋简陋的木房映入眼帘,房屋内有红军走过的楼梯,当年在墙壁上写下的标语,字迹依稀可见,红军留下的银元、盘子、电报稿也被小心地保存了下来。 礼州会议的召开地点——礼州土官庄边家祠,请帅哥帮忙拍照。 <p> 在著名的礼州会议上,红军做出了行军路线的重大调整,正式确定了北上陕北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并首次正式提出‘<b>万里长征</b>’一词,目标是北上抗日。从而起到对内: 明正言顺,统一思想。对外;获取民众同情支持,得到民众认同,……</p> 听村里帅哥讲述;‘’红军长征’一词的来历。 近年来,礼州镇的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师生纷至沓来,在边家祠堂、红军井、西禅寺、红军长征广场等地开展了一场又一场仪式活动,瞻仰一幅幅弥足珍贵的资料图片、一处处遗址遗迹、一件件印证历史的革命文物,领略和理解存留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div><br></div> 上图;为红军用过的实物。<div>会议最后取得共识;红军可以公开打出自己的口号;“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一路向北。<br><br>5月10日。礼州——安顺场大渡河。161公里。<br>下午四点赶到安顺场大渡河渡口</div> 晚上住在原村支书李松林开的山庄“天涯客栈”,条件很不错,价格不贵,80元一晚。他去年退休,在他当书记的二十年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从一个最贫穷的乡村一跃成为四川最富裕的旅游乡村。当天夜晚,他给我介绍了本村曾发生了两起惊天动地,影响全国的重大事件,让我听的神往其境,困意全无。一个有讲不完的故事,一个有刨根问底的倾听,我们俩一直聊到深夜,最后,老支书让我早点休息,明天一定去本村的“营盘山”看看,那里有翼王石达开驻扎营地,有全军覆没地,还有一棵皂角大树,对面的“土司寨”炮台尽量去看看,都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div> 安顺场老街以民国初期川西为特色遗存建筑,长数百米,全是穿斗式檐廊或片石砌木结构,街道由青石板铺设而成,檐廊在一直线上,整齐划一,高低一致,是典型的晚清、民初川西民居街巷。道路两旁的水沟里是大小不一的金鱼,也成了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整洁美丽的安顺场老街,俨然一座富饶安宁的世外桃源。</div> 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前红旗招展,灯笼高挂,不是开宾馆就是开餐饮,生意红火,不愧为是四川省最富的旅游乡村。 <div> 安顺场是个地名,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四万人部队全军覆灭的地方。<br></div><div> 安顺场发生这两起轰动全国的事件,一直被流传至今,它被拍成电影,电视,戏曲,被写成书,编成故事,流传至今。</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先 看 地 形 图;</span><br></div> 标1. 安顺场村 。 标2. 石达开驻扎营盘,红军集中地。标3. 松林河 。 标4. 大渡河 。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标1. 大渡河, 标2. 松林河 , 标3. 大渡河渡口。标4. 石达开驻扎营地,红军宿营地。<div><b>第一件大事件;</b></div><div> 1851年,广西有一个叫洪秀全的农民,率领石达开等数万人,从广西起义,一路向清军杀来,把清朝军队赶出了多半个中国,1855年在南京建都,号称;天平天国。</div><div> 石达开,他是一位骁勇善战,征战沙场的将军。他是太平天国第一名将。称他为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等称号;封为翼王。在洪秀全坐下江山后,因遭洪秀全疑忌, 1857年率四万多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继续反清。他走的路线;先福建,到江西,再到湖南广西云南四川,打仗无数次,一路上遭到清兵的尾追堵截。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行走路线也和石达开行军路线基本一致。1864年。南京被清军攻陷,太平天国宣告失败。</div><div><div><br></div></div>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绰号石敢当,中国近代军事家,民族英雄。<div> 1857年,石达开被清军一路追杀,率领四万多人来到了安顺场,原准备到成都开辟自己的根据地,打造自己的天地。</div> <div>上图;石达开四万多人就驻扎在这里。七十二年后的1935年两万多红军也是在这里安营扎寨。此地村民改称为“营盘山”延续至今。</div><div> 话说石达开率领的人马,来到安顺场驻扎在营盘山,准备第二天渡河。当夜,夫人生了一个儿子,甚喜。于是摆酒庆贺三天,谁知三日后河水暴涨,尾随的清军也追了上来。对岸,四川的骆秉章率清兵已经在等候多时,四面环山全部是清军,部队被团团围住,时间长达二十天。<br></div><div><br></div><div><br></div> 石达开焦急万分,命五千官兵尝试强渡,三百米宽的大渡河水深喘急,波涛汹涌,结果五千名官兵全部淹死。有人建议趟过松林河,顺着大渡河南岸,逆水而上,再实施渡河。可这松林河同时涨水,水深数丈,关键是对岸的少数民族土司不让过,石达开用黄金大烟交换条件,恳请放四万余人一条生路,土司首领那敢得罪清军,予以拒绝。四万人已陷入绝境,粮草也已耗干。万般无奈之下,石达开命妻妾5人怀抱2名幼子投河自尽,写下“大江横我前,临流曷能渡”的诗句,发出无可奈何的悲叹,成为千古恨事。<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div></div></div> 上图;土司寨城堡。<div> 1935年5月23日夜毛泽东来到安顺场。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那便是当年英武天纵、曾使湘军首领曾国藩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他为何在此虎落平阳,全军覆没呢?当得知当年曾亲目睹石达开失败全过程的前清秀才、时年83岁的宋大顺还健在时,毛泽东决定亲自和老人家摆谈摆谈。<div> 夜里,警卫员提着灯笼前去邀请宋大顺。老秀才来后,毛主席为宋大顺端茶倒水,并和蔼地问:“老人家,您看到过翼王,他是怎样在此失陷落马的呢?”老人家沉思片刻,说:“我这里有一本当地名士许亮儒写的《擒石野史》,您可以拿去看看。当年土司千户王应元为迷惑石达开,将晒席裹成筒,用墨染黑,做了上百个,石达开以为是大炮,军队不敢动。后来大渡河的河水猛涨,松林小河也洪水与泥石俱下,他只好对天长叹:‘天亡我也!’”毛主席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微笑了一下,最后让警卫员将老人家送回。老毛心中盘算着如何避开重蹈覆辙,不当石达开第二呀。强渡大渡河的作战方案,其中就参考了宋大顺提供的资料。<br></div></div> 为纪念石达开将军,1860年,村民在营地栽培了一棵皂角树,至今叶茂旺盛,现已被石棉县列为重点保护树木。这棵皂角树见证了163前发生的悲惨故事。 呜呼!天让我绝,抑何所俱! 石达开走出大帐,亲自与清军谈判,希望清军保证不伤害属下性命,订立降约后,在6月11日携5岁的幼子石定忠、宰辅曾仕和、中丞相黄再忠、恩丞相韦普成共5人投降,随即逮捕。押解成都。<br> (1863)六月二十七日,清军食言,骆秉章这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残忍地对石达开等人使用了凌迟之刑。把石达开等五人绑赴刑场。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椿木上。<div> 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曾仕和这才紧咬牙关,不再叫喊。石达开受刑时,泰然自若,仍不失王者之气。他先被剜割额头皮,用皮遮盖双眼,再挑双手腕筋,一点一点被割一百多刀,活活割死,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br> 四川布政使刘蓉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随后,清军又把四万多俘虏除遣散外全部处死。至此,石达开全军覆没,太平军将士血染大渡河,留下了悲壮千古遗恨。</div> 上图;今天,在成都市科甲巷,紧邻春熙路。<div> 2006年成都市政府在当年衙门监狱之地科甲巷,凌迟石达开之地,立了一块“石达开凌迟殉难死事纪念碑”</div> 这首入川题壁,本是后人所托作的石达开伪诗。全文最后二句“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却被官方于立碑后的第二年抹掉了,据说抹掉的原因是因为诗句过于“杀气腾腾”,过于“宣扬暴力”等等。这个碑的最终命运如何实际上也未知。<div> 整整157年前那场震慑人心的凌迟场面,对任何一个目击者而言,所带来的震憾是无法比拟或者形容的!因为石达开深知,这个刑场就是他人生最后的一场战役,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这是他跟清廷的最后一战,他要用全身最后的精气神,让世人亲眼目睹太平天国将领的真正面目!并籍此振民心,寒敌胆!更为重要的是,让后来者前扑后继</div><div> 1863年6月27日(同治二年5月12日),年仅32岁的石达开,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同时也留下了千古的英名<br></div> <h3>上图;今天,我们看到大渡河水深有几十米,漩涡一个接着一个,虽还没到涨水季节,但水流异常急速,下河稍微试水,此乃冰凉刺骨。</h3><div> 现在的大渡河虽然河宽只有当年一半,但河水依然激流汹涌,惊涛拍岸,蔚为壮观,展示给人们的是当年战场的神秘和威严。<br></div><h3><b>第二件大事件</b>;</h3><div> 1935年5月10日,红军先头部队在杨得志团长带领下,一天一夜急行军120里,来到安顺场。清朝时期,太平军兵败七十二年后,中央红军同样被国民党追兵逼迫到这里了,历史就这么的巧合?</div><div> 当时,红军面临处境十分险恶:前面是四川军阀扼守着大渡河所有渡口,后面是蒋介石调动他的十万大军,正在衔尾追来。与石达开当年的情景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红军不到两万人。</div><div> 当蒋介石听到老毛和红军被逼到安顺场时,顿时大喜;对天大笑三声;哈,哈,哈;这里四面高山峻岭,前面是大渡河险关,前有我大军把守,后你无路可退,我要你朱毛变成石达开第二!</div><div> 红军又一次面临生死考验。怎么过河?发生了那些动人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div> 在广场上留下身影。 <div> 强渡大渡河的纪念馆就建在离渡口十余米地方。在全国所有红军长征展厅中,唯一这里有两个展厅;一个红军渡河展厅,一个石达开展厅。</div> 大渡河【红军渡】石碑记录着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的历史战争,证明这里就是;“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div><br><div>下面这段视频,就是当年红军面对汹涌波涛的大渡河,杨得志团长战前动员 的誓师大会。</div></div> 上图;红军当年抢下的这支翘首船(仿制)<div><br><div> 话说红军杀到安顺场后,首先要想办法弄到船,可这里已经坚壁清野,上下二十里没有任何船只,红军望河兴叹。故事就这么巧合; 安顺场村有一姓赖大户,他靠航运贩盐贩烟成为方圆百里最有钱人,他有房屋百间,大船几十艘,仓库十余处,藏有数万担大米。当听说红军要来时,地方军阀让他把房屋粮食全部烧掉,不能留给红军,赖财主怎忍心放火烧掉家产?便买通军阀,只把家人和船只细软带到北岸躲藏。深夜,赖财主不放心家产,让船工过去看看究竟,谁知红军发现,船工划船逃跑,红军一梭子弹将其吓倒,最后夺得这个翘翘船。</div><div> 大渡河涛声如雷,浪高水急,漩涡密布,只有借助熟悉河流情况的当地船工才能渡河,能否渡河成功,关键是船工。红军希望就寄托在当地有经验的船工身上了。</div><div> 安顺场上最好的船工名叫帅士高,此人年约20出头,性格沉稳、身体强健,自小就在大渡河的激流险滩中搏击,练就了一身绝技,是渡口沿岸闻名的“船老大”。刘伯承,聂荣臻,听说后,立即安排红军敲开了帅士高的家门。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打消了对红军的疑虑,愿意帮忙,他又主动上山从山洞里找回了四个本族人帮忙,但还是缺少船工,红军就在岸边摆一大仙桌,桌上放10个(块)大洋,50斤大米一袋,称有愿意帮忙划船的,每送红军一次过河这些全部奖励给他,说到做到。不多时就招募到77名船工。在帅士高带领下一切就绪。</div></div> 红军准备发起抢渡。川军早已在北岸建下碉堡,沿岸都设有伏兵。 <div>上图;1.河对面就是敌人碉堡,2.,左边是上游,红军是顺河而下,慢慢将船靠到对岸。<br></div><div><br></div><div><br></div> 1935年5月25日,由红一团长杨得志指挥,在南岸红军强大的枪炮火力的掩护下,打响了举世闻名的强渡大渡河战役。营长孙继先为首的红军17勇士,在帅士高带领船工的帮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强渡成功,歼灭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守敌,占了北岸桃子坪敌守军阵地。 下图为机枪,八二炮阵地遗址。 这是在大渡河南岸红军修建的八二炮台基,红军只有仅仅三发炮弹,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会使用,今天能否摧毁对岸的碉堡难以预料。 此时,又缴获了3只敌船,77名船工马不停蹄,船歇人不歇,连夜换班渡河。老毛看到时间紧迫,敌情瞬变,这里船少人多,当即决定;兵分两路,沿大渡河两岸,逆江而上,直插摩西。 抢渡大渡河指挥部就设在我身后石楼里,朱德 刘伯承亲自指挥。 大渡河虽然渡过去了,但大渡河的故事没有终结,这里有两个事情需要交代;<div> 一,石达开与红军同一条道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相同的人数,为何结局不同?</div><div> 二,“船老大”帅士高为红军抢渡大渡河起到关键作用,没有帅士高,红军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了。帅士高一生的结局怎样?</div><div> 带着疑问,我们继续参观石达开将军展览馆,听老支书讲述77名船工的命运结局。</div> <div> 咱们先把红军与石达开部队作一比较,看看他的相同处与不同处;</div><b>四点相似</b>;1.兵力相当,3万人左右(红军只有2万人)<div> 2.路线相似,由南往北,都是从云南经过彝区</div><div> 3.时间相近, 5月中下旬</div><div> 4.地点相同,都是紫打地(安顺场)</div><div> 红 军 翼 王</div><div><b>信仰</b>; 马列主义 拜上帝会</div><div><b>组织</b>; 党的领导 神权统治</div><div><b>团队</b>; 精英荟萃 兵弱将寡</div><div><b>核心</b>; 一代伟人 一世豪杰</div><div><b>目的</b>; 救亡图存 安身立命</div><div><b>策略</b>;声东击西 孤军深入</div><div><b>战术</b>;兵贵神速 优柔寡断</div><div><b>意志</b>;激流勇进 舍命全军</div><div><b>作风</b>;纪律严明 人心涣散</div><div><b>军民</b>;手足情深 兄弟相残</div><div><b>六大启示;1. </b>旗帜引领方向</div><div> <b> 2.</b> 核心事关存</div><div> <b>3.</b> 理论开辟道路</div><div> <b> 4.</b> 意志激发力量</div><div> <b> 5.</b> 初心赢得民心</div><div> <b> 6.</b> 勇士铸就辉煌</div><div> 这就是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毋容置疑。</div><div>第二个故事是这样发展的;</div><div> 77名船工,特别是领头的帅士高,因帮助红军过河,遭到了四川军阀刘文辉派出两个连到村里追捕。这一消息被泄露出去后,帅士高与那些船工们连夜逃离了安顺场,使前来抓捕的敌人一无所获。</div><div> 1950年初的一天 ,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元帅接待了来访的彝族乡亲,交谈中,他获悉帅士高等船工们悲惨遭遇,虽过了二十年,立刻做出决定,组织专人转班寻找以帅士高为首的那些老船工。经调查;护送红军渡河的77名船工中45人在红军走后,他们漂泊在外,隐姓埋名,以打短工、跑马帮、淘金矿谋生,更有流落到彝人部落,给黑彝人当奴隶,后陆续回来。还有20多人下落不明,包括帅士高。</div><div> 专班又了解到帅士高家里的情况;红军走后:父亲被国民党石棉县政府关押了3个月,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几年后,父母亲带着对帅士高的牵挂相继离开了人世;哥哥、姐姐则背着“通匪”的罪名,在极度的惶恐中艰难度日。</div><div> 经工作队的努力,76名船工都回到安顺场,政府给他们解决了住房,土地,结婚生子等优待补助。唯一是帅士高一直未有消息。</div><div> 1952年春,刘伯承到北京开会见到彭德怀,告诉他帅士高的情况,两位老帅商议后再次指示西南军区的同志,一定想法找到帅士高。指示下达到西康军区,可接连几次组织的工作组进山寻找始终未果<br></div><div>正在大家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率部进驻大凉山剿匪的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在无意之中发现了线索;</div><div> 冕宁县大凉山嘎基彝族部落是一个世袭的黑彝家族,嘎基头人与国民党匪特进山为匪,家里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奴隶。一个奴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面容清瘦苍老,蓬发垢面,左眼失明,终日少言寡语,披着一件勉强遮身的蓑衣栖身在牛马棚中。这个没名没姓的奴隶不是彝族人,而是流落到此卖身为奴的汉人,由于常年睡在牛马棚中,他的一只眼睛被潮湿的地气熏瞎了<br></div> <div>上图;帅士高正面照</div> 当得知工作队就是当年的红军时,这位奴隶很激动,主动说起自己当年为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情况,还积极为工作队带路进山剿匪,他的事迹被一名随军记者知道了,采访后写了篇报道。鲁瑞林看完报道后大为激动,这不就是西南军区让他们寻找的帅士高吗?在确定无误后,他一面将情况通报给西康军区,一面派人将帅士高接到雅安。当地政府对这位革命的功臣很重视,派专人将他送到成都治病。遗憾的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他的那只眼睛已经永远地失明了。回到安顺场后,帅士高分到三间房屋及其他生活资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在打了大半辈子光棍后很快就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div> 1972年,帅士高又被人接到北京参加纪念活动。</div><div> 后来,彭德怀、杨得志、杨成武等诸多开国将领都来安顺场寻访接见帅士高,他成为抢渡大渡河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一直受到极好的礼遇</div><div> 1995年,84岁的帅士高安然辞世。</div><div><br></div><div>5月12日,安顺场——摩西镇 60公里</div> 磨西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泸定县南部,属于藏族居住区域。据当地人介绍;"磨西"一词出自藏语,意思是"不懂"。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队汉族商人从此经过,向正在静坐的喇嘛请教地名,喇嘛不懂汉语,于是用藏语回答了一声"磨西,磨西",而汉商也不懂藏语,即把磨西当成了地名。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磨西镇。<div><br></div> 这里海拔三千多米,空气稀薄,是海螺沟冰川风景区的入口。 山上牦牛非常多,时常在公路溜达。 在通往康定国道上有一著名的红石滩风景区。 在山下我们还穿着短袖,上到半山腰突然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急忙换上棉袄。 这里属于原始深林,植被保护的相当好, 红军离开大渡河后,从这里翻越贡嘎山到泸定桥 红石滩方圆百米左右,因石红而得名,这里的石头无论大小,都呈艳丽的铁锈红.阳光下,这些红石头在溪流间、山坡上、灌木丛中十分耀眼.,一旦遇上雨水冲刷,红石就会变得鲜红如血.<br> 石块成红色的原因,至今还是让地质学家争论的话题.植物学家说;,这是因为这里气候适合红色藓类生物生长而附着在石头上的关系,;生物学家说;,是一种低等生物生长在石头上形成的,,地质学家说;,这里的石块因特殊地形及气候原因,某种矿物含量过高所致.<br> “红石滩”的红,现在仍是个未解的谜. 接着上面故事讲起;1935年5月29日傍晚,红军抵达磨西。由于雨大天又黑,通往泸定的山路全是悬崖峭壁,老毛和军团部队夜宿磨西,毛主席当晚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晚10时召开了军事会议,史称“磨西会议”。会议决定:红军放弃不去康定,因为兵员、粮食得不到补充,改道直接奔泸定桥。<div><br></div> 为何这个偏远的大山里会有一个天主教堂?原来在1850年,法国传教士勒努(汉名罗勒拿)以旅行家、探险家的身份来到磨西,他把天主教带到了磨西。相传1892年左右,法籍传教士彭某,在四川丹巴传教时遇害,获赔白银2000两。其弟用这笔赔偿款在磨西置地,修建磨西天主教堂。1918年,彭弟主持修建磨西天主教堂,1922年完成神甫房,1926年钟楼和经堂也落成,不久天主教堂峻工,从而一直到今。 在党史里对“摩西会议”定性为;它是红军长征史重要转折的一页,因而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一页。 凌晨四点老毛收到胜利夺取泸定桥后,立即动身,随大部队来到达泸定桥。 <div> 老镇古街区,为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筑群,基本全部是藏族居民,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路上,仿佛回到了从前。<br></div> 摩西古镇,十分繁华,这里商品以藏族特产为主,如;药材,香料,牦牛干,奶牛糖,藏民服饰。,房子很有特色,省外的游客占大多数。本来在手机已购5A海螺沟冰川景区门票,可浓厚的大雾遮盖整个山峰,等了四个小时不散,只好作罢。<div><br><div> 继续赶路,摩西——泸定桥,53公里。下午5点出发,七点到达。</div></div> 话说1935年5月27日,红军八千人渡过了大渡河以后,剩下七千人趟过松林河,沿着大渡河南岸向320里远的泸定桥奔去。他们要以前人从未有过的行军速度,抢在敌人到达之前,赶到泸定桥! 当年红军已豁出去不要命了,掉队了不管,受伤了不管,打死了不管,<div><br></div> 在前有敌人阻击,路上山体塌方,被摔死,掉进山崖,落石砸中的红军不计期数。硬是一天一夜跑出320里,比敌军提前两个小时赶到泸定桥。 我和猫婆比当年红军行军好千百倍,一路飞驰奔向泸定桥。突然,前面又遇山石塌方,通往泸定桥的道路封闭。<div><br></div> 我们的车子刚走了两三公里,前方突然飞石又从山顶落下,好险呀,紧急停车,等待落石稳定后,我们再继续前进。<div>晚上七点到达泸定桥南岸,找到公安县一老乡开的宾馆住下,猫婆半个小时就准备了晚餐,还是比较丰富的哟。</div> 泸定桥——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终于让我撩开你的真容面纱。 <p> 泸定桥;在八十五年前川军刘文辉率两个团把守,誓死不让红军通过。</p><p> 今天,我来了,又被十几个穿红衣的联合执法大军在桥头严防死守,不让一个重大嫌疑人通过!</p><p><br></p><p> 要知红军和我能否顺利通过;且看下篇分解。</p><p><br></p><p> 欢迎朋友围观, 敬请各位看官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