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是一年旅游季,今年的主题是江南行,2020年6月6日一班(十二)人分乘二辆车开启了快乐之旅。</p> <p>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p> <p> 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1],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168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2]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 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p> <p>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p> <p>张石铭故居,位于湖州市南浔镇西街,又称懿德堂,面临南市河(浔溪),坐西朝东,是清末民初张钧衡(字石铭)的私家住宅。房屋高敞宏伟,有大厅三进和西式楼房等50多间,占地面积3936.8平方米。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而著称</p> <p><br></p><p>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因慕元宋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p> <p> 百间楼,一条弯弯的河道两边全是带有廊檐的民居,这儿曾是明朝被罢黜的礼部尚书董份回乡后给女眷们居住的地方,当初建成时约有100间楼房,故称“百间楼</p> <p> </p> <p>清朝嘉庆年间曾有诗句赞美南浔:</p><p><br></p><p>“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p><p><br></p><p>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p> <p> 广惠宫,是南浔镇知名的道观,俗称张王庙,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本为祠山神庙。</p> <p><br></p><p> 广恵桥,桥长18米,宽3.3,拱矢高1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p><p><br></p><p> </p> <p> 桥中有桥 景中有景</p><p><br></p> <p>泛舟于小桥流水人家之间,自在逍遥乐在其中。</p> <p> 湖笔是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在善琏镇。当地有笔祖蒙恬庙。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p><p> 此笔称得上笔中之王。</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嘉业藏书楼因清代溥仪皇帝题赠"钦若嘉业"金匾而得名。其开创人是刘镛的长孙刘承干。楼主刘承干一生就干了一件事,都是围绕着书的:藏书、刻书、印书。最鼎盛时期有藏书60万卷,其中不少为海内外秘籍和珍本。"嘉业藏书楼"的匾是书法家刘廷琛写的,其中藏字少了几画,是个错字。其实是楼主故意少掉的,他觉得自己虽然藏了不少的书,但世界上的书是藏不尽,读不完的,希望他的后代也能继续藏书,所以故意在藏字上少写了几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整个书楼呈一个巨大的口字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足有三百平方米。在文革中由于周总理的亲笔信,才保住了这个藏书楼。</p><p><br></p> <p><br></p><p>《南浔小泊》清.鲍轸</p><p><br></p><p>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p><p><br></p><p>长廊连篰屋,斥堠据通津。</p> <p> 距景区免费开放还有半小时(下午5点后),大家打卡、合影。</p> <p> 中国大运河里程碑</p> <p> 双桥</p> <p> 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去南浔走一走。这是对这片江南富庶之地最美的赞誉!</p><p> </p><p><br></p> <p> 再见,南浔!</p><p> 湖州,明天见!</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