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雁门关因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是长城的的一个重要关隘,在历史上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现在是一个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仍有许多的遗址,雁门关古道全长20公里,来了这里才知道这里才是真正颇有一种边塞的雄浑气势,站在雁门关上真有一夫当关的感觉,感觉非常的豪迈,在关口的时候看到这些历史的痕迹,感觉很震撼,仿佛回到了以前的战场。一路徒步进去,台阶有很多,但是风景非常好,一路云雾缭绕。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雁门关就在内长城上的山西代县的雁门山,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天堑。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朝历代镇守边关的咽喉。[1]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