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居延海、黑河、黑城,在茫茫戈壁滩上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前不久借工作机会路过拍照留念。黑城遗址位于额济纳旗所在地达来呼布镇东南约22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政权时期。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遭废弃。至今城内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贵文书。由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曾经繁华的古城将要掩埋于历史的长河中。</h3> <h3>黑城又称黑水城,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位于居延地区。因此,黑城属于居延文明的一部分。居延”一词为匈奴语,其意为“天“,大汉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曾在居延屯兵戍边,创造了居延地区灿烂的汉文明。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考察时发现了黑城。1908年4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掠夺行径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h3> <h3>黑城西侧有一片干枯的胡杨林。因为黑河断流干枯,胡杨里全部枯死,满目死寂。这里才能体会到水对自然和人类是多么重要。</h3> <h3>胡杨林有三个千年之说,在恶略的戈壁滩生存千年,枯死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烂。</h3> <h3>到处是黄沙枯木,末日景象</h3> <h3>千年不倒</h3> <h3>一对胡杨树,一颗枯死倒下了,另一颗还在顽强地坚持着</h3> <h3>英雄折腰,躯干还立着</h3> <h3>没有生命</h3> <h3>不知到坚持了多少年</h3> <h3>前些时候读到一篇文章,说大气变化,降雨线北移一百多公里,昆仑山北麓新疆干旱地区连年降雨,荒漠变绿洲。真希望额济纳、河西走廊也变绿,也希望黑河上游不截流多放水</h3> <h3>黑城南侧戈壁滩与沙尘</h3> <h3>黑城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五座。。古城内的街道和主建筑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农田的残貌仍保持其轮廓。沙漠已经快将这里吞噬,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h3> <h3>居延海,位于额济纳旗所在地东北约40公里,巴丹吉林沙漠北缘,为古弱水的归宿地。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汉朝出击匈奴的前沿阵地。<br>《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北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 </h3> <h3>居延海位置在额济纳旗和策克口岸之间,考察完策克口岸返回途中前去游览,遇到沙尘暴,沙子打在脸上生疼,匆匆拍几张照片走人,有只海鸥在风中飞来飞去</h3> <h3>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北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h3> <h3>当年由卡尔梅克东归的蒙古土尔扈特部部分定居今天的额济纳。土尔扈特部东归是个非常惨烈的历史事件。留在卡尔梅克的那部分蒙古人总是被当局胁迫上战场当炮灰,上世纪四十年代西伯利亚族群流放,几乎全族灭亡,成为了卡尔梅克蒙古人的永久创伤。</h3> <h3>因沙尘望不尽居延海的边,有游艇伺候,在戈壁滩上算是豪华游了</h3> <h3>一只海鸥在狂风中顽强地飞翔</h3> <h3>黑河分水纪念碑。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全长821公里,发源于祁连山,主河道分东西两支,东岔发源于景阳岭,自东向西流,称八宝河,长175公里;西岔发源于托赖山腰掌,自西向东流,称托赖河或伏牛河,长100公里。东西两岔在高山峡谷间穿行,于青海祁连县黄藏寺汇合后向北流出祁连峡谷,称黑河,又叫甘州河。在祁连山北麓出山口,有梨园河、马营河、丰乐河等支流流入黑河。它是哺育了河西走廊的张掖绿洲和内蒙额济纳两个绿洲的生命之源。</h3> <h3><br>黑河额济纳旗段,平时处以断流状态,遇有上游洪水下来,或十月胡杨节为景观放水才成河。黑河断流许多年,以至下游居延海干枯。2000年初期,引起时任总理朱镕基的注意,国务院协调,让上游甘肃放水注入居延海,恢复了现在见到的居延海。当地人立碑“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以纪念造福当地的重大决定,表达感恩。</h3> <h3>黑城蒙古文纪念碑,蒙古国布拉干省也有一处古城遗址“黑镇”(HAR BALGAS)</h3> <h3><br>黑城遗址 ,早在20世纪初,不少外国探险家就对神秘的居延文化进行了多次发掘考查。沙俄学者科兹洛夫对黑城进行了掠夺式挖掘,盗取了大量的史料。1963年苏联出版的《西夏文写本和刊本》一书,公布了科兹洛夫劫走的部分西夏文献目录,计有佛经345种、政治、法律、军事、语文学、医卜、历法等著作60多种,合计 405种。<br>黑城附近还分布着许多与它同时代的文化遗物。<br>有成片的村落遗址,有独立的农舍,有佛教建筑。由于沙化,有不少房舍深埋沙中,有的又从沙中暴露。1963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曾从沙包中清理发掘出一座新露头的庙宇,发现了一批彩塑佛像,是元代工匠们的杰作。<br>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出土的《居延汉简》进行了校释,出版了研究《居延汉简》的专著《居延汉简甲乙编》。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阿拉善盟文物工作站组成考古队,于1983年9月10日和1984年8月到11月,两次对黑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虽然这两次发掘的1.1万平方米的面积仅占全城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但已基本揭露出城内主要部分的建筑遗址,取得了这座城址建置沿革和城市布局的考古资料,并且出土了大量的文书和文物。这两次发掘,对于大量存在于北方草原的辽、金、元三代的城址的发掘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br></h3> <h3>古城一角屹立于风沙中</h3> <h3>古城外沙海茫茫</h3> <h3><br>在当地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中,至今流传着有关这座古城的这样一个故事。<br>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蒙古语,译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哈日巴特尔为黑将军,此城便称为黑城。由于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不但晋升为将军,并深得皇帝欢心,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黑将军做哈敦(译意夫人)。<br>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觊觎皇权,企图一统天下。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她便将黑将军阴谋篡权的消息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城,悬赏捉拿哈日巴特尔。但是大军对黑城久攻不下,为不使黑将军逃脱,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br>皇帝请来巫师卜卦,卦象说:“黑城地高河低,官军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象,必有暗道通水,如将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br>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鄂木讷河上游的咽喉部位,随着巫师们高声诵讼着《护律夏日毕其格》(意即“法律黄书”),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很快地截断了河水,并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br>不几日,只见黑城内人畜饥渴,近城的禾苗枯萎。黑将军命令士兵在城内掘井,直挖到八十丈深还是不出水。在这饥渴难忍、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准备突围。临行前,他把全城的金银财宝投入枯井中,又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并祝愿说:“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虻牛的人来将我们财宝取走”。随后,便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活活埋入深井。又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北上了。<br>现今在黑城遗址西北角城墙上可以看到一个可容骑驼者进出的洞口,相传就是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在黑城内偏西北的那个大坑,相传就是当年不曾出水却用来埋藏了全城财宝的那口深井;而被当地人称为“宝格德波日格”的那座高大沙岭,相传就是当年大军截水所筑的大坝。</h3> <h3>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残高约9米。</h3> <h3>黑城遗址作为夏至元时期建筑,如今古街道和主建筑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农田的残貌仍保持其轮廓。沙漠已经快将这里吞噬,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br></h3> <h3>“一带一路”概念来源于古丝绸之路,黑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带有浓浓的神秘色彩。我们的职业、工作常常被誉为“一带一路”践行者,也许机缘巧合,因工作关系来到黑城、居延海</h3> <h3>古城外西南角有个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也是黄土堆砌而成,应该是清真寺,虽在古城旁边,但建筑风格和所代表的宗教文化完全不同,不知道当时宗教关系是什么样的?</h3> <h3>一带一路上的拓荒</h3> <h3>有部蒙古短电影“哭泣的骆驼”,黑河河道里的水如同骆驼的眼泪,或是自然界的欲哭无泪</h3> <h3>胡杨林,清晨拍于驻地附近</h3> <h3>艺术化的沙漠之舟~骆驼</h3> <h3>干旱把曾经的胡杨林摧残成末日世界</h3> <h3>倒下了还在坚持~人们赋予胡杨树的精神</h3> <h3>浪迹此处留一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