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提到“故宫”,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实,能称之为“故宫”的,还有沈阳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宫(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沈阳故宫。</p> <p>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沈阳故宫历史简介</b></p> <p><b>一、 关外时期</b></p><p> 沈阳故宫博物院原名“东三省博物馆”,馆址设于沈阳故宫宫殿群中。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尚有盛京宫殿、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或奉天宫殿之称谓。</p><p> 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p> <p><b>二、入关之后</b></p><p> 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p><p> 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p> <p> 沈阳故宫的每座殿宇,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这座宫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统计,仅用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p> <p>图文:吕爱玲</p><p>审核:刘君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