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五早上,我在上班路上就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让我头疼不已。原来是前两天发烧的那名学生今天不打招呼就被家长送回来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而是没有按照通知要求的返校时间送来,而是比老师还要早到,家长送来的时候,把孩子放下门口,就直接开车走了,没有等老师来接应孩子,也没有跟老师们交代一下孩子的身体回复状况,更加没有等孩子的体温检查结果出来才离开(如果测量到是发热,那家长是要配合防控工作,需要带孩子离开的),还有没有把孩子的病历检测资料等带过来……好吧,家长这样的做法确实欠妥,难怪在校门口执勤的老师火急火燎地打电话给我讯问情况!我当时也是被问得一愣一愣的,家长的这一出,我完全不知情啊!</p><p> 于是赶紧打电话给学生爸爸,家长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退烧够48小时了,病历发电子版了,所以就直接送回学校了。然后就挂机了。无奈,先回校看学生情况再说。</p><p> 回到学校,先后被领导、校医、执勤老师的一通“教育”。关键问题是该生体温异常,而家长已经离开。跟学生妈妈沟通后,妈妈匆忙赶过来接走了,因为赶着上班,也没时间听我们讲话。</p><p> 领导建议一定要跟家长做好后续沟通工作。</p><p> 经过后续微信的深入沟通,总算家长跟老师达成共识。</p><p> 针对这件事,我得出几点经验教训:</p><p> 一、家校沟通一定要到位,点线面要全覆盖。</p><p> 尽管我已经在班群里把上学的流程、手续、注意事项都发出公告了,还把因病缺勤返校条件和注意事项都通知家长了,甚至在这个别学生请病假后每天电话跟踪并也说了一下返学手续,但还是避免不了家长无法理解文件要求,直接就不按常理行动,造成了一些校园管理的困扰。所以,班群公告要及时,短信要到位,电话要跟踪,还要对方确认理解并接龙,为确保万无一失,我还写了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详细记录。并总结一下规律,哪些家长哪些时间段方便?电访或面访?家长沟通的方式喜好如何?等。</p><p> 二、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和交流。</p><p> 一开始,我确实感到很委屈,感觉家长不配合我的工作,还害我被批评了。但静下心之后想想,其实家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是不是值得探讨?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他们也许不是故意跟我对着干的?后来,我耐心跟家长沟通,经了解,学生爸爸因为赶着去开会,所以就比较早把孩子放下,并且不等体温结果出来就扬尘而去。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时间都很早,所以很难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带孩子上学,经常都一大早送回来。也许还有质疑,认为我们老师为什么不能早点上班,照顾一下这些早到的学生?我也明白像这种家庭的家长真心不容易,工作与孩子难兼顾。当我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时,感觉心中明朗多了,确实没必要因为这件事就跟家长置气,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道理。其实家长愿意说出来,说明他们是对老师是信任的,他们希望得到认同和理解。我的理解换来了家长的反思,学生妈妈后来也表示班主任也很不容易,并说了前一天晚上,学生妈妈已经提醒爸爸要提前告知班主任,并且带病历回校,但第二天爸爸还是忘记了,妈妈也意识到家长这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这就是交换心灵的结果了。假如我坚决问责家长,那如何换来家长对班主任的理解呢?</p><p> 三、温柔地坚持,沟通要态度坚定,语气平和。</p><p> 尽管我是弄清楚了个中缘由,但同情理解是一回事,学校管理大体格局又是一回事。我没有用强硬的态度要求家长必须怎样怎样,也没有对家长的处境不闻不顾。尽管家长在电话里发了一通牢骚,我始终用平和的语气在跟他们交流。首先对他们家的处境和这天爸爸因开会而匆忙离开表示理解,然后再从孩子的健康、安全、心理等方面来分析这其中的弊端,接着探讨我们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指引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则的问题我的态度是坚定的。家长最后还是欣然接受我们的管理方式和处理结果。</p><p> 四、家校沟通不是包办代替,责任界限要分清。</p><p> 尽管我很同情很理解,但有些问题和责任是要家长来承担的,不能推卸给他人,所以我们要清晰做班主任的界限,分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p><p> 这样的家校沟通才能持久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