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陈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流传着两句朴素而贴切的拳谚:“如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和“要想拳练好,必须圈练小”。却道出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又明确了各层次功夫阶段过渡升华的原则。由此可见,陈氏太极拳运动既要有全身画圈的表现又要以圈的大小程度来决定功夫层次的标准。陈式太极拳在整个圆圈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消息盈虚和阴阳转换的太极中分一气旋之理。太极拳每个拳势的表现,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虚与实、卷与放、轻与沉、现与藏、慢与快、柔与刚的特点。在动作中,前后左右、上下里外、大小进退和顺逆等螺旋缠丝的运动方式,构成了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太极拳名家陈鑫云:“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h3> <h3>陈式太极拳的圆圈运动,不许有直线的画弧动作,更不允许有抽、提、平、移之类没有圈的动作出现,而是要以螺旋缠丝为主体的立圈运动,并且要求在走圆画圈中,以“阳之凝聚则为阴、阴之流动则为阳"为原则,遵循聚阴而生阳、聚气而化劲的练功程序,以中气潜转来带动形体做缠绕螺旋之运动。尤其在太极拳圆圈之中,有一个自然法则值得注意,即是"人在气中生,气在人中行"。遵循这一法则,才明白清气上行,浊气下降的道理。方能领悟到,这是促进元气增强壮大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太极拳动分、静合的阴阳转换中,要努力做好以心行气、松静沉着、气机活泼、摸清顺逆,即可做到"气本于身"和"收敛入骨"的效果。说是行气,主却在意,所谓意在动先,意到、气冲,神汇,方能得窍。在拳势运动中,尤其应当注意,在气则滞,在意则活。正如陈鑫所云:“一往一来运一周,上下气机不停留,自古太极皆如此,何须身外妄营求"。这一番话,道出了太极拳内外走圈的奥秘所在,为此,在拳势运动中,要求体内以中气潜转的轴线为公转,带动肢体各部位,各守其中做自转的旋转运动。</h3> <h3>在太极拳画弧走圈的运动中,要以腰为总枢纽,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中气潜转,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含胸塌腰。松胯圆裆、气沉丹田。初练太极拳,必须缓慢,能柔则柔,不可追求快速,其原因就在于要遵循来脉转关要真,运动须无微不道,的锻炼原则。如果开头练习过快,则必然处处滑过,作不到恰到好处,这是初恋太极拳容易犯的错误。随着功夫增进。动作自然由生到熟,有熟生巧,有巧生妙,有妙生神;再由慢而快,而后由快转慢,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如此,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才能做到轻灵敏捷,轻灵之中又含有松沉之感。在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圆圈运动时,还必须注意: 三心要虚,三心归田,三处要实,四馈放松,四肢贯串,力达四稍。所谓三心是指 : 百会穴,劳宫穴,涌泉穴,三心要虚,是指这三个地方要保持空虚。三心归田是指 : 头顶心、手心、脚心所纳之气共同纳入丹田之中。三处要实是指 : 腰处、丹田处、脚底处要实。四馈放松是指 : 两肩与两胯部位确保放松状态。四肢贯穿是指 : 双手臂和双腿足以出入劲为序,节节贯串。力达四梢是指 : 四肢以出入劲为度,使气劲松串双手指与双脚趾,手脚方能更好地起到领劲的作用。作好以上注意点,是为了达到根节催、梢节领、中节随的效果,所谓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前而注其后,明其领而注其摧、知其开而注其合,即此意也。</h3> <h3>初练太极拳圆圈者,四肢要大开大合,身法要求中正不偏,在大开大合的前提下旋转缠绕,在初学转动时,身体会出现一种不应有的摇摆晃动现象,这是关节没有拉开和画圈不圆导致的,但这是练习画圈运动的必经过程,不要拘泥于此,而不敢转动,在重心移动时,要注意大虚大实。比例以二八开为宜,这就是"先求开展"的原则。随着功夫的增进,重心比例根据圈度可慢慢缩小。在练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 : 形圆在折叠,劲圆重内换,骨圆意斗榫,气圆贵旋转。初学效果难显,功积日久,圈则自会转圆。逐步发展至随着心意一动,有内达外,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周身相随,内外一体,气劲合一,融会贯通,周身无处不混元。这是练习太极拳的走圆画圈不同阶段训练原则及真义所在。</h3> <h3> 这里有众多关注太极与养生的朋友<br>希望你能在这里获得健康与快乐!</h3> <h3>咨询联系方式:<br> 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曲靖分会<br>地址:曲靖市城南建材城内(水寨小学旁)<br>联系电话:15308743778.(黄老师)<br> 15393849655(刀老师)<br><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