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摄影专辑由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倾情奉献,谨以此致敬伟大的中国力量,致敬成都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p><p> 2020年,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的新冠病毒疫情考验,使正在开工建设的成都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严重受阻。2月18日,成都下达复工复产令,5条总长达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将在年底建成。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这是一段如诉如泣的咏叹,这是一次中国力量的成都展现。</p><p> 在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大力支持下,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开展了“抗击疫情,我们和你在一起”的大型摄影文献创作。从4月9日起,9名具有较高艺术造诣水平的摄影师深入到地铁8号线和19号线,用他们的“看见”,真实、艺术的记录下施工现场无数感人至深的珍贵画面。而在这几百幅摄影作品中,人们都能从中感受无比震撼的中国力量。</p><p> “物因人而显,人因物而立”。衡量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和速度,轨道交通建设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轨道建设,也称为“国之重器”。近年来,成都地铁建设步伐,已经稳居全国前列。而能够让这些中国力量挺起中国脊梁的,是一群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国工匠和建设者。</p><p>正是怀着讴歌、颂扬、记录、传递的初心,摄影艺术家们的重要使命,就是用精心的“看见”,为中国立此存照。</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场面 大视野 大成都 大中国</b></p> <p>在成都地铁8号线和19号线,摄影师们的第一感受都是“大”。距地面23米的8号工地,虽然作业面不如地面建设现场,但仍可以感受一些大场面。而在19号工地,因为是一个大站,很多工程作业面都从地面开始。</p> <p>8号工地,这里正在进行最后50米的短轨接通,一群建设者意气风发地走过来。</p> <p>19号工地,数台这样高达50米的行车,将完成千万吨大型钢材和各类构件的起吊。</p> <p>地铁8号线,一列施工机车驶来,灯光照亮前行之路。</p> <p>地铁轨道的敷设。均采用高科技铺轨。</p> <p>8号地铁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轨道轨距测量。</p> <p>19号工地由中国水电四局承建,施工现场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大场面。</p> <p>远处的楼房,此时成为小积木,成为大吊车的背影。</p> <p>十余台大吊车分布在多个作业面,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各种钢材从天到地的装卸,被称为“工地巨无霸”。</p> <p>地面、地下、空中的立体、交叉多点施工,都多角度勾勒出成都轨道交通建设的五彩梦幻。而从空中俯瞰19号工地现场,更像在铺开一幅壮丽画卷,人们无不赞叹我们的“中国力量”。</p> <p>天地合一,天人合一,这边在开挖,那边在组焊。</p> <p>大天地,小身影,新蓝图,工人们正在焊接施工车间。</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抓安全 抓质量 抓防控 抓环节</b></p> <p>有了疫情的安全防控,才有施工的百年大计和质量第一。工地采取多项严格措施和手段,从根本上实现了疫情各项指标均为“零”。</p> <p>进入工地,每个人都要测体温,查口罩。每天5分钟的质量、安全教育和训导,一分钟都不少。</p> <p>我的模样,是疫情中最好的记忆。</p> <p>安全是质量的“先行官”,工地上随时随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p> <p>8号地铁,安全员总是走在下班人群的最后。</p> <p>19号工地,起重的钢绳有一根小细钢绳磨毛了,安全员要求立即予以更换。</p> <p>安全指挥员绝不放过安全隐患的蛛丝马迹。</p> <p>工程监理在现场查看每一处施工环节,所有技术指标都必须达到优质标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吊车举起“中国力量”</b></p> <p>工地吊装,土建开挖,是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的“一把手”和“大拿”角色。包括挖掘机、大吊车、起重车在内的几十台重装设备,活跃在现场各个角落,密切协调和配合,演绎出中国力量的“成都交响乐”。</p> <p>城市的背景下,一个工人正在准备吊装重型钢构件。</p> <p>一个工人将吊钩精准地卡在吊环处。</p> <p>认真查看吊环卡扣。</p> <p>把吊钩精准放好,就可以指挥吊车工人起吊了。</p> <p>而最了不起的是这些吊车工人。要把数吨重的钢构件安全吊装和准确放入相应部位,绝对是个需要高超技术的“瓷器活”。</p> <p>挖掘机在开挖土石方。</p> <p>将捆扎好的钢筋条从这些大钢管的“夹缝中”放到距地面23米的地下施工点,那是有一副金刚钻的“工匠”技艺才得行的。</p> <p>大钢构如何准确就位,就要靠地上地下各个环节的指挥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焊接成都的“中国力量”来自“小工匠”</b></p> <p>可以说,成都的“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是焊接而成的。数千万吨钢铁,大至一米直径的钢管,小至几毫米的钢丝,都要靠这些技术过硬的焊工来链接。惊叹他们高超技术的同时,摄影师们分明可以触摸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岗位的热爱。</p> <p>8号地铁工地,一个焊工在施焊。</p> <p>19号工地,一个工人在25米的行车处施焊。</p> <p>19号工地,一个工人在焊接行车基座。</p> <p>19号工地,一个工人在地下工程施焊。</p> <p>在只有几十公分的通道施焊,考的是技术,靠的也是胆量。</p> <p>焊花飞溅,这些钢构将承载起成都发展的力量和速度。</p> <p>几个工人正在焊接巨大的钢材加工和处理车间。</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0天建成加工车间,是建设者的“豪橫”志气</b></p> <p>而担任大型加工处理车间任务的施工队伍来自桂林。在项目部大力支持下,他们十几个工人,仅用一个月,就完成建设任务。</p> <p>蓝天白云之下,你是那么渺小,但谁能说你不是“中国力量”的一份子呢?</p> <p>桂林的莫队长忍不住在自己建的大车间留了个“存照”。他说,建设国际化大成都,我们还要再出力。</p> <p>远眺,加工车间竟如一双腾飞的翅膀。</p> <p>车间里,一捆捆,一车车,一根根,一双双,劳动力量的美化成了成都发展的美。</p> <p>从圆到直,身材之变也是城市之变。</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科技为“中国力量”实现插上腾飞之翅</b></p> <p>20公分直径的钢筋,在这台大型切割机下,就像面条一样柔软,一小时可以完成几吨钢筋的切割。</p> <p>一个小伙子,就可以完成“割、捆、吊、卸”这道工序,被称为“全褂子”。</p> <p>切割的钢筋毛刺需要全部打磨掉。</p> <p>一位师傅正在捆扎切割好的钢筋准备运往施工点。</p> <p>一个电工正在安装照明电线和电缆,意味着工地很快就要开始加班加点连轴转了。</p> <p>几个工人在捆扎钢筋条,准备送往地下的施工点。</p> <p>看到这些用蜜如蛛网般“编织”的地铁工程,莫不钦佩建设者们的精细付出。</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每一处点线面的精彩,都汇聚“中国力量”</b></p> <p>不论在8号地铁还是在19号地铁线,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层面、甚至叫不出工种的建设者们,以个人的拼搏和奉献之力,汇聚成中国力量的排山倒海之势。叫不出工种,说不出名字,但我们知道,这是最给力的中国力量。</p> <p>最先进的测量仪器,测出来的数据毫厘不差。</p> <p>从这里看到的点最后变成线,连成片,铺开成都锦绣前程。</p> <p>8号工地堆满切割好的钢筋条。</p> <p>8号工地施工场地狭窄,很多作业衔接,都需要几个人的合力。</p> <p>一个工人在准备浇筑混凝土钢梁。</p> <p>工人们在精细地捆扎钢筋,准备修建挡土墙。</p> <p>两个电工在安装高压变电器。</p> <p>复杂的地质构造剖面取样,为精准施工提供科学依据。</p> <p>一个工人正在准备油漆。</p> <p>地上积水的影子,也成了镜子,映射着力量的身影。</p> <p>让全世界从我眼前走过,邂逅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身影。</p> <p>19号工地的特勤保安在门口精心执勤,绝不让新冠病毒有藏身之地。</p> <p>工完料净场地清,一把笤帚把现场扫得干干净净。</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手写我心,爱国情怀塑我型</b></p> <p>在地铁工地拍摄,省艺术摄影协会的摄影师们,常常为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画面湿润双眼。也许,那是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也许,那是一个正在倾斜的水杯,也许,那是一张张充满真情、温馨,或者严肃的脸庞。于是,我们的摄影师有意识的拍下来这些建设者的微笑大脸,拍下了那些不知是谁在劳动的手。但不管怎样辛苦劳累,他们都会自豪地说,我们就是“中国力量”,成都的中国力量!</p><p>因为时间仓促,我们来不及问他们的名和姓,更无法透过这稀疏的画面去展示更广阔、更壮观的轨道交通建设的珍贵画面。</p><p>但,能为这个辉煌的时代留下一些影像志,也就是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五百多名摄影人的初心与使命。</p><p>谨以此,以我们的“看见”,致谢成都轨道交通建设集团,致敬中国水电四局、致敬建设者,致敬伟大的“中国力量”!</p><p>文内照片提供者:陈明崇 于兴万 柴炜 陈嫁 李正明 李向江 王巧玫 范晋 乔建文,均为本协会摄影师</p> <p>8号地铁线的施工负责人南总,在向艺术摄影协会的摄影师介绍工地情况。</p> <p>在对讲机大声发布命令的指挥。</p> <p>有些腼腆的技术员。</p> <p>工地负责人雄姿勃发。</p> <p>手套和对讲机是很多建设者的标配。</p> <p>即使机器切割,一个人不时地弯腰、立起、吊装,劳动强度仍然很大。年轻的小伙子说,好在已经习惯了。</p> <p>几个小时聚精会神坐在小小的驾驶室操作,吊车司机一点不言累。</p> <p>中国水电四局的安全监督。</p> <p>工地上最年轻的“吊装指挥”。</p> <p>目光如炬,显示着勃勃英气和豪气。</p> <p>年轻帅气的施工测量技术员。</p> <p>来自桂林的帅小伙,既抓安全,又管吊装。</p> <p>鲜总带了17个环卫工人的,随时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确保成都天蓝水清。</p> <p>环卫女工在工地。</p> <p>环卫女工在工地,她来自青海。</p> <p>开混凝土搅拌罐的小司机。</p> <p>小伙子力大无比在清理水泥渣石。</p> <p>来自河南的两个施工兄弟说,要拍就拍我们的后盾吧!原来,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地的所有大行车都来自他们的公司。</p> <p>盾构,盾构!房队长的开锣戏也要快了!期待……</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摄影师:不亲临现场,我们可能永远不能亲自“看见”!</b></p> <p>一双双劳动的手,改变了世界,一双双聪慧的手,承载了发展,一双双力量的手,推动了历史。</p> <p>你喝水的模样,让我们记住了你,也记住了成都。</p> <p>从来没有,这样的模样让人感慨!口罩下的人生是一种心情的转换。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奋进的步伐!</p> <p>一直到现在,这个样子的肢体动作都在脑海里回旋,他在干什么呢?</p> <p>吊车小司机趁着空闲擦拭倒车镜。</p> <p>一个工人正在钢结构运输车上看着远处的吊臂伸向天际,那是力的和弦。</p> <p>工人在行车上布放电缆线。</p> <p>一架飞机掠过蓝天,仿佛要亲吻这多情的工地。</p> <p>8号地铁线工地,安全员也禁不住掏出手机,留下已建好的地铁线伸向远方的画面。明天,新的战斗又要开始了。</p> <p>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采风小分队”,用一腔真情,也永远定格了他们在成都看见的“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p> <p>大吊车的吊臂无形中交错成大小的人,好像在歌唱“中国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