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印象之“燕子窝”……</h3><h3> 乐昌市皈塘老区廊头大寨下终究是可爱的,“险”得可爱、“美”得可爱!本想试着寻找一下当年红军游击队的踪迹,转念觉得可笑,来到这里被大寨下岩洞的景色所迷,忘了此行的目的……</h3><h3> 大寨下又名“燕子窝”一一名副其实的“燕子窝”。我们在高高的悬崖下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飞来往去,很是可爱!燕子筑窝的地方,人民都视为一方吉祥“圣地”。“圣地”奉为慈和孝的象征,后人未必理解,更难效仿。只是有皇恩浩荡,泽被生灵,叫人感慨……听老人讲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燕子”,有时还会成群飞来飞去,守候在这200多米长,近100米高呈“半个月亮”形的岩洞周围。它们或者是前来繁华后代,或者是迁徙的新客。如烟往事,它们深谙于心,我们却做无谓臆测。我不是虔诚的教徒,也不相信神鬼的力量,可是“燕子窝”需要一点人性的浪漫,于是我朝向天坛祈祷,面对天上“半个月亮”,再一次强烈感受到天地之博大与人事之草芥微小。皇城的神圣不在于有如斯宏伟的建筑粉饰虚无,而在于它迫人的气势和难以逾越的庄严告诉我们唯有克制自己。我佩服那些意气风发的皇城的旧主人,自以为可以镇压乾坤。倾尽人力,而后落寞收场。留下永恒的命题:乾坤逆转,人如何自处?</h3><h3> “燕子窝”的“险”、“美”和“半个月亮”的奇景已深深烙入我的脑海,可我更忘不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湘粤边赤色游击队李文龙、李宗明等无名烈士的英姿……</h3><h3> 缅怀英烈,砥砺奋进!</h3><h3> 2020年6月13日於*皈塘村史馆</h3> <p class="ql-block"> 向无名英雄李宗明致敬</p><p class="ql-block"> 李东部是乐昌市坪石镇皈塘村委会党山坪村小组村民,2020年3月2月上午,得知乐昌市博物馆在皈塘筹划“坪石大捷”纪念馆布展活动,与79岁的姑姑李火荣拿着爷爷李积松在烧毁倒塌房砖下挖土挖出来的一把马刀、一把鸟铳。</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把马刀和鸟铳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那还得从李东部的高祖父李宗明说起。据李有贵(新屋塘李文龙烈士之孙)说,他爷爷李文龙与李宗明是游击队同事,由于当时彼此住得近(党山坪与新屋塘几百米之隔),交往较多。李火荣她爷爷李宗明曾对他们说:“家里有一个画着一把犁头,犁头抓手下画有根绳吊着一个环,这个东西千其要保管好,这是我身份的证明,很重要、很重要!你没必要知道为什么?但一定要保管好!……”应该是1931年8月份左右日本鬼子进了皈塘廊头村一带到处烧杀抢,听说是在找一件什么地下党员联络的接头“信物”,李火荣听到这消息,突然想起她爷爷对她说的话,会不会就是那个“犁头画”?当她和兄弟李积松匆匆赶到党石坪家里时,只见家里房屋再一次火光冲天,(之所以这里用“再一次”这词,因为李宗明在党石坪的房屋已是第三次被日军、国民党所烧,他们流离失所曾在廊头岭、牛栏冲、铜锣坵、大公冲住过。)藏在木窗上方白布画着“犁头”的“信物”化为了灰尘,记不清过了多少年,在倒塌房子的砖下面挖土挖出了一把马刀和一把鸟铳……【访李火荣、李有贵之笔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注: 李有贵出生于1945年7月23日;李火荣出生于1942年11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