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我们从小被父母要求嘴甜,见人要叫叔叔阿姨,而很多人在小时候都非常排斥见到父母的朋友或者陌生人,见到甚至会绕道走。后来人们发现,对人热情有礼貌在社会上非常吃香,于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见人主动打招呼,大方有礼貌。</p><p>我们愿意相信,每一位家长因为孩子不打招呼而心急,都是在为孩子的社交着急。可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跟人打招呼?是父母做错了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不排斥?</p><p>第一,想让孩子主动打招呼,大人要做“领头羊”</p><p>没猜错的话,我们经历过的或者绝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叫人的场景都是下面这样的:(出场人为妈妈、孩子小明、张阿姨)</p><p>妈妈:哟,小张好久不见。</p><p>张阿姨:是啊,好长时间没见了,这是你家孩子啊,叫什么?</p><p>妈妈:小明快叫阿姨。</p><p>小明:阿姨……</p><p>就问这种场景作为大人的你觉得尴尬不尴尬?孩子在社交场合上的尴尬,往往不是自己尴尬,是被父母加持的尴尬。如果父母能主动化解这种尴尬,换一种聊天方式可能就会换来一片祥和。(出场人为妈妈、孩子小刚、张阿姨)</p><p>妈妈:哟,小张好久不见。</p><p>张阿姨:是啊,好久没看见你了,这是你家孩子啊,都这么大了。</p><p>妈妈:对呀。儿子这位是妈妈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张阿姨,家里还有她的照片,妈妈记得有给你讲过的,你还记得吗?</p><p>说完,妈妈转身对张阿姨说:小张啊,这是我儿子小刚。</p><p>小刚想了想:张阿姨好,我之前还看过您的照片呢~</p><p>张阿姨:哈哈,小刚记性真好,嘴真甜!</p><p>为什么要说大人要做领头羊呢?言传身教这一点,对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适用。如果你家孩子去幼儿园从来不会打招呼问好,那么你可以逼着自己从进门保安和保健老师开始,一路喊着“早上好”走进去,少则半个月多则一年,肯定会收到成效的。</p><p>第二,要想孩子不排斥,先做个正式介绍</p><p>还记得文章一开头两个事例的对比吗?小刚妈妈很正式地把他介绍给对方,同时也把对方用孩子能联想到的方式介绍给他。</p><p>而大多数像小明这样的孩子,在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让孩子叫阿姨喊叔叔,会让孩子感觉十分尴尬:这位阿姨是谁?我连他是谁都不知道,你让我怎么称呼呢?</p><p>鼓励孩子主动打招呼没错,但是不能因为他小,觉得他没有独立的人格就直接拎过来告诉他叫叔叔,而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一样,将对方正式的介绍给他。</p><p>第三,不要乱给孩子贴标签</p><p>想必不少人小时候都有过因为没有主动叫人,被对方笑话说“胆小”或者“小气”。而我们的爹妈也会跟着附和:“唉,可不是吗,这孩子就是胆子小。这么大了叫人都不会,愁死我了”,而作为孩子的我们更加拘泥不安。</p><p>甚至还没等别人开口,自己就因为孩子没打招呼而气急败坏,给他贴上“胆小”“内向”“小气”“害羞”等标签。</p><p>因为你给孩子贴的标签越多,给他的印象愈发深刻,他的消极情绪也会越多。</p><p>希望下一次当别人说你家孩子害羞的时候,你能站出来辩解:“我家孩子这不是害羞,而是陌生人焦虑,很多小孩都会这样。等你俩说会儿话混熟了,他就会对你很热情啦”。</p><p>有些孩子天生内向,或者真的很讨厌跟别人打招呼,那么就不要勉强他。因为孩子只是一个“传声筒”,是成年人的社交礼节,大人的社交压力大人自己承担就好,跟一个小孩子发火有什么用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