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清朝1854年至1867年,广东的土著广府人与客家人爆发了大规模的持械斗殴,史称“广东西路事件”。<br> 这场民间械斗,历经十三年,死伤数十万,沉重地打击当地的经济,恶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大量的流民。<br> 这一次,客家人将迁徙的目光投向远方,投向了大海的彼岸,他们走到了东南亚,奔向了世界各地。<br> 松口镇,便是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br></h1> <h1> 松口古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地处梅江下游,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h1> <h1> 这里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历史上商业贸易繁荣之地,广东省第二大内河港。</h1> <h1> 旧时,江西、福建及蕉岭、平远一带人下南洋,均从松口镇的火船码头搭乘客轮(客家人俗称火船),沿梅江下行约180公里,到达汕头港。再转乘大轮,出海远渡。松口镇成了客家人飘洋过海生离死别的第一站。</h1> <h1> 当年,新加坡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泰国的他信、英拉的曾祖父邱顺盛,都是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移民海外。</h1> <h1> 在古镇的江边,有一座中国移民纪念广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于2013年建成开放。</h1> <h1> 广场背后的建筑是原松口港务所及其仓库,现已改建为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h1> <h1> 广场的一侧设有一座路标,标注着松口到世界各地的距离。或许是在提醒离家的游子,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h1> <h1> 平日静静流淌的梅江,洪水泛滥时却也浊浪滔天。在海风泰码头旁边的一所建筑,其墙上的水位标尺。据说,最高水位(珠江基面)是1960年6月10日的60.4米。</h1> <h1> 松口镇最繁华的时候,沿江一带有29个大小码头,方裕茂码头是其中之一。它比火船码头小,但很有西洋范儿。</h1> <h1> 方裕茂码头的临江边,有一个小广场,西洋式的壁灯、窗户和大门,黄褐色的墙壁,仿佛是国外某个海边的古城堡</h1> <h1> 七万人的松口镇,旅居海外的华侨却有八万多人。当华侨们衣锦还乡的时候,或是在海外,将辛苦劳作所得寄回老家,在这里建起了一栋栋中西结合的民宅和店铺。</h1> <h1> 800多米长,仅3、4米宽的沿江街面,曾经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流摩肩接踵,街面车水马龙。现在尽管墙体或有斑驳,却依然无法掩盖当年的繁华和气派。</h1> <h1> 时代变迁,“下南洋”终结了;河道变窄和淤塞,松口至潮汕的航运逐渐萎缩了。松口老街慢慢地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不可避免地显露出衰落。</h1> <h1> 漫步于满目疮痍的西洋小楼之中,岁月时光的雕琢,让人唏嘘不已,不由得想起那句“时光未老,她已迟暮”。</h1> <h1> 然而,生机依旧在,希望在人间。在古镇街边的一间破旧的门面房内,一支汉调乐队依然在弦调徵宫,乐声悠扬,享受着生活的乐趣。</h1> <h1> “吟完旧曲唱新歌”,现如今,黄澄澄的柚子撬动了松口的经济。这里漫山遍野长满柚树,所产的“梅州蜜柚”,皮薄多汁,酸甜适宜,果香味浓。梅州市成为全国第二大的柚子生产基地,2018年产柚79万吨。<br> 下图是松口镇金柚产业园内的一个水果专业合作社。<br></h1> <h1> 用“堆积如山”来形容这里的柚子之多,一点不为过。这么多的柚子堆在这里,是销路不畅吗?非也。<br> 由于在采摘后,堆放3-4个月,柚子方可达到最佳甜度。因此,需要仓库堆放柚子。这个合作社有100多农户组成,建有约9000多平方米的现代仓储设施,装备有全自动分果机,自动输送机械、行车等先进设备。每年柚果销量约2000万斤。<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