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跟随“三峡烛光行动专家督导”团队,辗转一千多公里,前往德昌、会理、会东和西昌的四所小学,了解烛光行动开展情况,聆听支教志愿者课堂教学,特别是上了四节示范课,与专家老师们一起探讨学科教学的优化,以及了解学校老师对支教工作的需求。</p> <p> 三峡烛光行动于2017年6月启动,由三峡集团捐资,凉山州教育局和体育局监管指导,四川陶行知研究会和凉山州教师培训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凉山教育基金会统筹管理。支教服务地点为金沙江下游西昌市、宁南县等9个市县的的库区移民人数较多、师资缺乏的中小学。沿途所见所感,觉得这一项工作非常有意义,人们用实际行动,为金沙江畔、高山之巅的孩子创建了学习平台,让他们摆脱愚昧无知,走向文明。这里有一群有担当,有情怀的工作人员。负责联系的工作人员联络安排,周到细致;支教老师积极热情,充满活力;特别是亲临指导的几位专家,不远千里,深入教学第一线,为学校老师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心里满怀崇敬,为大家无私的付出,为大家专业的水平,为大家高尚的情怀。</p> <p> 四节课都是同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但根据不同的学情和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保持大环节不改动的情况下,不断改进优化教学细节。德昌三中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好,首先从插图观察入手,再落实对重点生字“囊”音形义写的学习;继而用朗读教学贯穿整节课,一读正音,二读断句,三读悟情,四读背诵;最后顺势阅读延伸。</p> <p> 会理黄柏小学所属偏远的民族小学,会东铁柳镇中心小学也是偏远学校,这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相对薄弱。开课省略开课看图环节,增加书写汉字“囊”这一环节,特别在纠正唱读这方面,着力下了工夫。还针对回答问题时的站姿、书写时写字姿势等进行了规范。</p> <p> 西昌礼州小学,相对学生的基础最好。于是改动最后把阅读拓展环节,进行创编文言文,给定具体语言环境,四人小组合作,仿照书中第二句进行文言文创作。此环节,意在引导小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言简意赅,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p> <p> 虽然本次荣幸地受到邀请,成为“专家”,其实是通过一堂普通的随堂课例,让山区的老师感受教学的基本环节,了解如何夯实字词学习,“以读带讲”培养阅读能力。示范课展示,专家点评,自我反思,优化教学环节,实现自我成长,收获颇丰。比如对课堂学生质疑的环节,要避免“三段式提问”,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提出真正的问题。对断句的指导,勾画符号的多样性,可适当进行尝试。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的方向应该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长”才是老师的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教材研读的能力,为自身专业化发展努力前行。</p> <p> 烛光摇曳,洒遍人间。星火之光,点亮希望。</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