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鲁迅,在家啃老。一代文学大家原来也逃不过“青春迷茫”。

心怀善意917

<p>一次放暑假回老家,母亲对他说:“想把隔壁朱叔叔女儿介绍给你认识,你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一下。”鲁迅一口答应了。</p><p><br></p><p>说白了,其实就是双方家长安排的一次相亲。然而涉世未深的周树人还不知道,古往今来,只要是父母设下的相亲局,一踏进去,就别想着能出来。</p> <p>于是,他就这么糊里糊涂地结了婚。妻子朱安不仅不识字,还裹小脚,和鲁迅也完全没有共同话题,二人根本不一样圈层的人。</p><p><br></p><p><b>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鲁迅身上,这何止是甜不甜的问题,已经上升到是不是瓜的问题。</b></p><p><br></p><p>鲁迅母亲并不知道,她所谓的“为他好”,会让鲁迅陷入颓败绝望的境地。</p><p><br></p><p>为了表示不满,刚刚完婚,蜜月都没度的周树人愤然离开老家,独自回日本去了。</p><p><br></p><p>他越想越生气,生活便也颓废了下去。不仅天天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看闲书,还染上了抽烟、熬夜、不吃早餐的恶习。</p> <p>据他后来也去日本留学的弟弟周作人说:</p><p>大抵在十时以后,(周树人)醒后伏在枕上先吸一两枝香烟……盥洗之后,不再吃早点心,坐一会儿看看新闻,就用午饭。</p><p><br></p><p>留学归来后,鲁迅需要找工作解决他的经济负担。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生物老师,每天守着三尺讲台,面对着台下调皮捣蛋的学生,他总能吸引住熊孩子们。</p><p><br></p><p>那时的鲁迅意气风发,工作仅一年因为不满周围的环境“污浊”,便选择了告辞。那年,他已接近30岁。一个留学生,一心想着救国,却为了讨生活,只能做自己不爱的工作。几次换专业,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但在写作上还毫无名气,挣不到钱。</p><p><br></p><p>鲁迅再一次迷茫了。<b>他终于成了别人眼中碌碌无为的小镇青年。而立之年在家啃老,不仅担心未来毫无希望,还要面对絮絮叨叨的老妈,和完全没有感情的妻子。</b></p><p><br></p><p>三十岁的周树人,此时的生活相当糟糕,这个阶段也是鲁迅人生中的灰暗时刻。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何去何从,这跟我们现在大多年轻人一样。</p><p><br></p><p><b>心怀理想,碌碌无为,眼高手低,迷茫焦虑。</b></p><p><br></p><p>难,难,难!</p><p><br></p><p>无论是谁,我们或多或少,或曾经或现在都一定经历了一些困顿,迷茫。</p><p><br></p><p><b>面对迷茫,有些人被它牢牢束缚住,动弹不得。有些人,正如鲁迅,及时地自我救赎,时时进行校正,勇于走出那个安逸圈。</b></p><p><br></p><p>众所周知,鲁迅没被封神之前,只是一位名叫周树人的普通人。他之所以能够成功,<b>或许就是在面对“迷茫”时,比普通人多了一份大气和从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