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笔记

眠云

<p>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看完后掩卷良久,前尘往事书信往来的岁月,一幕幕呈现在眼前。之后的好多天我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本书中,沉浸在一封封来往的书信中,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我感觉还是缺少了一些什么,我反复的阅读,意犹未尽。纸质的书没有满足我内心的感受,于是又找来电影看了两遍,方才释然。</p> <p>系以1949年至1969长达二十年流光,往复于美国纽约和英国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来往信函交织而成。住纽约的女剧作家买书,任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负责寻书寄书。一个是美国老小姐的豪放,一个是英国绅士的矜持,不同性情,不同风格,书信读来流畅有趣幽默与矜持兼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他们分享读书心得,交流文学观点,点评名家作品,书信往来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p> <p>时间就是一道街,一家书店。这一道街,比整个世界还要大。查令十字街84号,跨越了国界,而今信息时代的变迁,这一纸纸风雅有着现代快捷的交流方式无法抵达的魅力。</p><p><br></p><p>故事的女主角,海莲•汉芙是个热爱阅读旧书的纽约作家,穷困潦倒,终身未嫁。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她在阅读中找到心灵寄托。然而,纽约的书店却始终无法满足她这个需求。因此,一间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很快就吸引了她,从此她和书店主管弗兰克以及所有员工,便透过书信展开了二十年的订书、买书历程,以及心灵与情感的交流。</p> <p>汉芙是个性情中人,心地善良,通信不久,她从楼上女孩凯特的英国男朋友布莱恩那里听说战后的英国经济困难,每一户每个星期才配给到两盎司肉,每个人每个月只分得一只鸡蛋。所以她决定送给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一份小小的圣诞礼物,将一条六磅重的火腿邮寄到伦敦,让弗兰克德尔先生分给书店的同事们。以后几年美式食品源源不断寄往英国,包括长筒袜、鸡蛋香肠干燥蛋罐头。正是她慷慨的豪情,为她带来了英伦的真挚友谊。</p> <p>汉芙虽穷困潦倒,对书店的员工确慷慨大方。以至于书店的员工都把汉芙视做亲人。编目员比尔写信给汉芙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店员梅甘希望她有一趟愉快的英伦之旅。店员塞西莉也偷偷写信给汉芙,告诉她“我们都好喜欢读您的来信,揣摩您的模样儿,我坚信您一定是一位年轻有教养且打扮时髦的人,而老马丁先生却无视您流露出来的绝顶幽默,硬要把您想成一个学究型的人”。并告诉他,弗兰克年近四十,很帅,娶了一位爱尔兰姑娘,好像是他的第二任太太。</p><p><br></p> <p>汉芙则在回信中老实的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自己“和百老汇的乞丐一样时髦”。成天穿破了洞的毛衣跟长毛裤,因为住的公寓白天不供应暖气。而面对汉芙的慷慨和真诚,弗兰克的妻子和女儿也加入到写信的队伍中来。弗兰克不是没有感恩的心,他给她邮寄玛丽太太手工精心刺绣的爱尔兰桌布,他经常在英国各地奔波,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为汉芙寻找难得一见的珍本。</p><p><br></p> <p>电影中有一个桥段,汉芙的指尖燃着一支香烟,轻轻的吸了一口,缭绕的烟雾散发在空气里,她站在窗口望向窗外,一对情侣相拥在马路边,她坐上窗台,两盆绿色的植物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她微笑着,写信给弗兰克,春意渐浓,我想读点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给我不煽情的诗人的诗,我要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飞溅的。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里,带到中央公园去读。</p> <p>弗兰克真的为汉芙寻来一本“伊丽莎白时期情诗选”。那种可以带到中央公园去读的。汉芙在她生日当天收到这本书,纯属巧合。她爱极了这本书,她回信感谢查令十字街84号全体同仁: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p> <p>汉芙在来往的书信中将骄蛮的一面全部呈现给了弗兰克。她会因为她想要的书迟迟未邮寄过来而不高兴,会很霸道的说“行了,别老坐着,快去把它找出来!真搞不懂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你把我冷落在这里,坐在图书馆中,再那些不属于我的书上写着长长的眉批。又会为一本欺世盗名的书冲弗兰克发飙,将情绪倾泻到打字机上。然后收起霸道,对着空气娇媚地笑着说:“弗兰克,你是惟一了解我的人”。</p> <p>而弗兰克呢,弗兰克在书信中对汉芙的称呼,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从开始的敬爱的夫人,敬爱的汉芙小姐,亲爱的汉芙小姐,到后来是亲爱的海莲。越来越亲近的称呼,是他们之间越来越近的心灵。1952年弗兰克在给汉芙的信中说“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您对我们的不断付出。我所能做到的,只是当您确定要访问英国时,橡原巷37号将会有一个房间可供您无限期地住宿”。穷困的汉芙一直想去英国寻找英国文学,想去伦敦看看书店和弗兰克,刚计划要去时,因为牙齿的原因又无法实现。当弗兰克得知汉芙推迟了行程,内心是失望的。1956年在给汉芙的回信中这样写道“我们仍翘首期盼您今夏能来,我家的两个女孩儿都离家住校,所以届时橡原巷37号将会有两间卧房任您挑选”。1957年,汉芙两位新婚的朋友到书店探望,弗兰克告知汉芙,并再次邀请她,明年您一定也要来一趟。1959年弗兰克的给汉芙的信中依然充满着期盼,夏天又快到了,预料将会有更多美国游客到英国来,然而我们所期盼的“那位美国游客”却仍独独教我们望穿秋水。1961年,弗兰克给汉芙的信,依然盼望她能到英国一游。1968年10月16日,弗兰克给汉芙信的最后一封信的落笔是:想念你,弗兰克。</p><p><br></p> <p>他们之间是一直是有所期待的,却终未能谋面。汉芙在弗兰克生前因为经济拮据一直没实现去英国的梦想,去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愿望。弗兰克留意从美国而来的驻足于书店中的女子,但不是他心心而念的海莲。海莲也在信中告诉弗兰克:“你得当心了,如果电视剧续签,明年我就会杀到你那儿去。到时候我会登着古董木梯,掸去你们书架顶层的陈年积垢,顺便把你们的优雅端庄一并一扫而光”。这是等待与失望交替的20年,却又是温润绵长余味幽远的20年。这20年是如空气一般自由的海莲与弗兰克内心交往的一场奇遇。</p> <p>1969年1月8日,汉芙收到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秘书来信,告知弗兰克•德尔先生去已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她穿着白色的衬衫,夜深独坐在沙发上,低头掩面泣不成声。那个未曾见面,惟一了解她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突然感觉这个世界是空的,空的只剩下没有实现的愿望,她感觉到她应该做点什么。</p> <p>查令十字街84号的最后一封信,是汉芙于1969年4月写给前往伦敦度假的朋友的,信的结尾是:“那位卖给我这所有书的好心人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的主人也死了,但是书店还在那里,如果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p> <p>弗兰克去世后,哀伤的汉芙终于如愿以偿,来到查令十字街84号,她魂牵梦绕的地方。书店空空如也,落满了灰尘,她站立的地方,正是弗兰克深情凝视她的所在。书店不再是她的好友玛克辛去探望时所见的景象,那时的书店是“一间活脱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店内则放眼全是直抵天花板的老橡木书架,扑鼻而来的全是古书的气味。距离她第一次写信给这里,已经过去了20年。她对着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泪水顺着面颊静静的流淌下来。</p> <p>看过这本书的人,大多应该如我一般,对这本美好的书,生出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愫。相见不如不见,可能故事的美和悠长的余味就在于汉芙和弗兰克最后没有相见吧。我于昨夜重读完这本书,急于记录我内心这场阅读的风暴,窗外的雨一直在下着,像汉芙的眼泪在深夜里顺着脸颊静静的流淌下来。</p><p><br></p> <p>可能真的是相见不如怀念吧!</p><p><br></p><p>突然有一个想法蹦了出来,想要写一封信,干净的信笺有可以触摸的质感,工整的字迹力透纸背,让你见字如面,墨水的味道有十足的年代感,上一句刚刚落笔,下一句跃然纸上。依然是令人怀旧的牛皮纸信封,依然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枚小小邮票。我字斟句酌,低吟浅唱,我这一封还没写出来的信笺该寄往何处呢?</p><p><br></p><p> 卧雪眠云20206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