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今,幼儿入学准备成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成了部分家长焦虑的问题。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如果孩子对入学毫无准备怎么办?其实,不存在毫无准备的状况。正常的幼儿园教育,包含三大任务: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是最核心的任务;二是为小学做准备;三是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解放妇女的劳动力。由此可见,幼儿只要接受了幼儿园教育,就能适应小学生活,但的确存在为入小学所做的准备是否充分、科学的问题。</p> 全程、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p> 入学准备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任务,幼儿园一直在努力地落实。很多幼儿园都积累了入学准备的丰富实践经验,也形成了入学准备的一些基本认识。我觉得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入学准备有两个基本特点。</p><p><br></p> 特点一:全程准备、突出重点时段 <p> 幼小衔接实际上是全程准备,突出重点时段。所谓全程抓,就是把入学准备贯彻在幼儿园三年教育的全过程。入学准备不是到了大班才突击做的,不是突击工程,而是全程准备、长线准备。小班养成的很多习惯,对中班会产生影响,中班养成的很多习惯,对大班会产生影响,很多影响是累加的、连贯的,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幼儿园没有给每一件工作都贴上入学准备的标签,但它就是具有为入学做准备的作用。幼儿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的提升、理解能力的发展、好奇心求知欲的增强,都是在为入小学做准备。在全程抓的基础上,也要抓重点时段。到了大班,尤其是下学期,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了,要通过参观、交往、模拟等多种活动,让幼儿真正去了解小学生活,产生对小学的向往和自信。所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内涵,就是科学准备、快乐入学。</p> 特点二:全面准备、突出重点内容 <p> 幼小衔接是全面准备,突出重点内容。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每一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都很重要,对幼儿进入小学以后都很重要,如基本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每一个方面都不能少、不能差,这就是全面发展。除了全面进行入学准备外,还应该强调重点内容。如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幼儿园时主要依靠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成主要依靠书本和文字符号来学习。这就需要让幼儿开始对文字符号感兴趣,尤其到了大班,更应具有坚持性、任务意识和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等。幼儿园会将这些重点内容纳入课程、纳入生活,逐步准备。</p><p><br></p> 生活和游戏能为入学打下基础 游戏中充满学习 <p> 幼儿园的教育是渗透在生活和游戏中的,但家长们往往以为生活就是纯粹的吃喝拉撒照料,游戏就是玩得高兴而已,不像直接教知识,能看到成人教了什么,孩子就学到了什么,于是一些大班家长指责幼儿园玩得多、教得少。</p> <p> 其实,生活和游戏中充满了学习,这种学习发生在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比如孩子在建构游戏中搬运木砖时,为了提高效率,一次多运一些木砖,就尝试了各种办法,有个女孩说她一次能搬14块砖,她在第一层摆了4块,在第二层又摆4块,说这两层共8块。她在第三层又摆4块,并对着第三层接着8往下数,9、10、11、12,马上说,有三个4,就是12块了,再加2块,13、14,就是14块了。而有个男孩在一块平板上放了9块木砖,他数了一下,两个3是6,再加上个3就是9,接着说再放一个9,9加9就是18了。</p> <p> 可见,在直观的问题情境下,孩子通过简单的加法和“接着数”策略,就算出了总数。尽管幼儿园并没有要求开展乘法教学,但这里就已出现乘法萌芽,对小学的数学学习极为有利。</p> <p> 游戏就好像是实验,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进行假设、比较、验证,然后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比如有三个孩子尝试玩“保龄球”游戏,他们搭了一个轨道,试图用一个圆木盘击倒多个木桩。第一次,圆盘滚落的力道不大,只击倒了两个木桩,于是他们尝试将轨道的坡度变大。在这个尝试过程中,他们已经获得了“坡度越大速度越快,速度越快圆盘冲下来的力就越大”的经验。</p> <p> 在涂鸦游戏中,孩子往往还会把自己的游戏故事画下来。尽管他们还不会写字,但他们已能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把故事内容“写”下来了。还有角色游戏,就是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构思脚本,表现故事,这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叙事能力。教师会观察每个孩子的游戏行为,发现孩子在游戏中有意义的学习行为,并会供全班孩子分享。教师有时还会重现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帮助他们梳理和提升经验。</p> <p> 孩子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学习品质。由于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所以他们兴趣浓厚,对问题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解决问题时也特别专注,不轻言放弃,能与同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的良好学习品质。</p> 生活中渗透知识 <p> 除了游戏中孩子自发生成的学习以外,教师还会将所要教给孩子的知识预设并渗透在生活中。例如,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提出不同的自理行为要求,其中渗透知识的学习。比如吃点心时要求孩子“按数取物”,或按“从几到几”取物。再如,从小班到大班,教师会用不同的方式在活动室里布置天气情况记录图表,让孩子记录每天的天气。孩子们在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中会获得一种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与小学教学不同的是,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是以感性经验的形式存在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在解决真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孩子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获得深刻印象,它与后继学习的衔接是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衔接,直观形象与符号表征的衔接,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学习能力之间的衔接。</p><p> </p> 入学准备教育不等于提前教育 <p> 每年在孩子升幼儿园大班之际,家长就开始为孩子入学择校和入学起始的学习适应问题而焦虑了,一方面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加强识字拼音计算的教学,一方面买来各类幼小衔接课本在家教孩子,并带孩子去各类辅导班学识字、拼音、英语、数学,“恶补”小学一年级的知识。</p><p> 尽管再三被告知小学是“零起点”教学,但很多家长仍然认为提前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学得多的和学得少的还是不一样的,于是提前学习的现象一年更甚一年。殊不知,让年幼的孩子接受超越其年龄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当的,这是违背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p><p>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特征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仅以孩子的思维发展来看,其规律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形象表征思维,再到符号抽象思维,而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与形象表征思维的阶段,其学习是基于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是借助实物的操作或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到了学前晚期才有可能出现一些简单的符号表征,但遇到复杂问题时仍然要借助形象表征,甚至回到实物操作。以小学的教学方式教要到小学才开始的书面符号知识,即脱离生活实际地教幼儿去解题,孩子是很难理解的,孩子在理解不了的情况下,就只能借助机械识记来学习,囫囵吞枣式地死记硬背知识。</p> <p> 科学衔接没有真正有效落实。科学的入学准备是建立在有质量的教育之上的。对幼儿园教育而言,强化训练、超前教育是不可能有质量的,因为它是违反规律的。幼儿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一个挑战的过程,所以提升质量非常重要。入学准备,幼儿园是可以做的,但是入学适应,是一定要小学对空间、时间、制度、方式甚至内容做适当调整的。</p> <p> 总之,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幼小之间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从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幼小之间有着自然衔接的内在机制。幼儿园是为小学的理性学习做感性经验的准备,感性经验越丰富,入学后理性学习能力就会越强。不要让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的。做到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儿,助长不揠苗,共建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