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洞

沐晨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宿命的安排,转眼间,来到西洞驻村扶贫已经四年了。四年前,我从未耳闻县境内竟有此村,更未曾涉足到访。四年来,踏遍西洞山山水水,贴近百姓,遍访民情,感受疾苦,吃住在村,虽不是西洞人,却成为西洞一份子。这里的人、事、景、物也一并印在脑海,成为人生一段抹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洞村美。原村支书程正华常挂在嘴边有一句话:我们西洞是个好地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虽然这样的描述适用面广,但却精准地反映了西洞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风调雨顺的特征。驱车经镇云大道过风凸岭隧道后有两条岔路,一条去往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一条便进入由东洞西洞二村结合的原红洞乡。西洞地貌尤为奇特,进村前车在陡崖峭壁间穿梭,似觉进入无人之地,及至仰望只见一线天,却豁然开朗呈现一片世外桃源人居景象,农户房舍像肉串似的镶嵌在狭长的河道和水泥路两侧。地形的因素,使所有的院落皆依山傍水、绿荫环绕、鸟语花香、宜室宜居。路的尽头,便是与塔云山赫然齐名的九龙鼎胜景了,山顶九井泉水,蜿蜒九道山脉,日照生烟,犹如长龙吸水,九龙捧鼎,令人称叹。大殿佛像座下一泓泉水,经年不涸,尤为称奇。徒步登顶两次,放眼四周,群山如黛,满目苍翠,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不觉爽心悦目、神怡自得。由于地僻清幽,空气水质极佳,若遇晴好天气,一朵朵云翳悬停在碧空中,不杂一丝尘滓的阳光,不论照到哪里,都反射出绮丽清澈的亮色。夜晚宝石般纯净的天际,横贯着一条璀璨的星河,数不清的金屑,铺成绚丽的缎带,与如水明月构成绝美的夜空。虽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却有多条航道从西洞上空经过,当飞机疾速驰行,留下一道白色航迹,仿佛告诉天空,我曾路过你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洞事济。驻村四年来,从数据清洗到“户分三类”,从入户走访到矛盾化解,从排查清零到问题整改,从环境整治到普查验收,从对标补短到巩固提升,从防疫防汛到衔接过渡,亲眼目睹西洞在党的脱贫政策引领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惠民福利落地生根,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村容面貌日新月异。如今走村入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西太公路贯穿全境,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便民桥通往农舍院落,低保、高龄、养老、计生、产业奖补、生态补偿、土地流转、“三带四联”、教育扶持、医疗救助等政策惠及所有农户,群众不再为日常生活开销而犯愁。坚固美观的河堤提升了防汛抗灾能力,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拉到千家万户,安全饮水得到保障。电视网络覆盖全村,实施电网升级改造,老百姓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可充值缴费。保洁员、公益岗定期整治环境卫生,清运生活垃圾,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习惯逐步养成。村上有了自己的文化健身广场,主干道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村民的夜生活,拔地而起的移民搬迁小区彻底挖掉了部分群众居住边远交通不便的“穷根”,危房改造和民居改造让家家户户的房屋面貌焕然一新。全村发展了食用菌、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带联贫困户实现就近稳定务工,互助资金、“三变”改革、光伏电站让村上的集体经济不再是“空壳”。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汇聚着党的关怀和温暖,凝集着广大扶贫干部的心血和付出,也彰显着小康路上不掉一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曾经的贫困落后一去不返,发展的潜能后劲更加扎实,短短时间的翻天覆地变化,让西洞充满朝气,更显活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洞人和。若干年后,时光催人老,记忆会模糊,当“西洞”二字跳入眼帘,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曾经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和打趣唠嗑、促膝交谈的乡亲们了。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不同界别的各级干部汇聚一起,共谋西洞发展愿景。这当中,有老成持重的叶文广,刚直不阿的王平,孜孜不懈的徐春全,耿爽豪放的何伟,阅历丰富的程正华,笃定从容的朱明怀,精力旺盛的李荣军,黾勉从事的魏涛,无欲无求的舒亚平,天真无邪的陈驰,云程发轫的程用密,朴实稳重的牛德刚,谈笑风生的周正明,默默奉献的程正海,材优干济的李小宏,精通电脑的游相健,不让须眉的汪代芹……在他们的身上,诠释着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曾经一起熬过通宵,一起走村入户,一起学习政策,一起填表造册,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把才干播撒在西洞这片热土。西洞村民质朴无华、心醇气和、与世无争、怡然自乐,患疾者少、长寿者众,与之交谈,思维敏锐、声音洪亮、谈吐有致、如沐春风。忘不了,鹤发童颜的周崇祥耐心细致为我把脉诊病,年近八旬的老党员黄光玉(已故)送来的那捆莴笋和大葱,腿有重疾的余美成背来的那袋土豆和萝卜,比邻而居的董千兵提来的那两桶马桑泡酒,贫困户黄克定从桶里舀出的那碗酸菜,卢成德拿来的一把豇豆和青菜……每忆及此,温暖如初,淳朴善良的乡亲们令人感恩于心。因遵守驻村铁律,租住在支书朱明怀家,几年来水、电、房、物甚至果蔬尽享方便,而其一家人宅心仁厚、古道热肠、宽容大度、多可少怪,情随事迁,铭感五内。还有为我们做饭的康明凤,协助我们工作的张延云,皆勤劳热情,一片至诚,几年来多与人添烦,在此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洞好梦。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西洞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海量资金投向乡村,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全面小康成为现实,农村将成为吸引城里人的地方,农民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农业将成为和工业一样强大的产业,西洞也将成为安居乐业、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随着高铁开工在即,“高铁新城”建设项目将在西洞村规划建设民宿院落集群、特色酒店、文旅康养设施、康养社区等,提升县城旅游产业核心区质量,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西洞的土地和房子将呈几何式增值。加之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路经此地,九龙鼎开发也将迟早列入议事日程,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游居和野行、康养加休闲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必将成为西洞发展的新业态。木耳、香菇、蚕桑、中药材、红豆杉、魔芋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将鼓起村民的腰包和钱袋子。我无他好,酷爱跑步,晚饭后奔走在西洞水泥大道上,常畅想这块风水宝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将会呈现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的乡亲们又会获得怎样的福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有信心、有理由相信,踏乘东风,抢占机遇,戮力同心,真抓实干,西洞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p> <p class="ql-block">  临别之际,似有千言,却又无语。四年的驻村时光,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体验,是生命中极其重要的段落,也是一笔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这块土地、这片景色、这里好人,将镂骨铭心、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难说再见,期待西洞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