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之美,美不胜收—记小学第二教研共同体语文古诗词观摩活动

弋阳县接待办

<p>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着优美的意境,表达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心情。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p> <p>  为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6月12日上午弋阳县小学第二教研共同体语文古诗词观摩活动在第二小学举行,以“古诗教学”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本次培训导师结构多层,培训形式多元,课堂展示、课后交流与专家讲座的三合一。</p> <p>  第一堂课由弋江镇第二小学方江华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该教师以亲切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地带孩子们进入的古诗的殿堂,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看到了村居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最后从这首词感受辛弃疾这位词人田园风情的后面蕴藏着伟大的家国情怀。</p> <p>  方江华老师最开始通过对比《清平乐•村居》词题和《四时田园杂兴》诗题,让学生找出词与诗的区别,学习词这一种新的文体格式。同时抓住作者辛弃疾的号“稼轩”,解释“稼”和“轩”的含义,让学生猜测一下,稼轩先生希望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引出清平、祥和的田园生活让作者为之神往,这与本篇词的思想基调相同,便于学生理解本词情感。</p> <p>  同时辅之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韵律美,体会诗的真味。再通过配乐欣赏图片,想象画面,激活文本,让学生感受语言和意境的优美。抓住“醉里吴音相媚好”里的“醉”字,感受田园风情,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喜爱。随后一曲新唱《清平乐•村居》,将音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形成学科的整合。最后,拓展阅读主题丛书上辛弃疾的另一首古诗,感受那静谧的田园风光以及暗藏其中的家国情怀!</p> <p>  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洪玲老师对方江华老师良好的学科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表示了赞赏,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那古诗文教学到底该教孩子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一直是一线教师们的困惑。黄慧英老师的讲座《古诗文教学谈》通过对课标中小学不同阶段需要达到的要求进行透彻解析,一一解答了老师们心中的疑问。</p> <p> 古诗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歌谣传唱、延续下去,借用诗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徜徉在浩瀚 的诗海之中,让他们的心智沐浴在诗风里,使他们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p> <p style="text-align: right;">中畈培英小学</p><p style="text-align: right;">林慧珍</p>

古诗词

教学

学生

村居

古诗

语文

老师

小学

古诗文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