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妈妈,妈妈,我们老师上课跟我们讲了《我们家乡的桥》,有拱桥,有石桥,拱桥是拱形的,是用石头造的,对吗?妈妈!”诺诺开心的跟我分享着幼儿园里的日常。</p><p> “我们还画了桥呢,妈妈我来考考你,你知道桥怎么画吗?”</p><p> 听着诺诺显摆的口气,我乐了:“妈妈当然会画桥呀,而且小时候呀,妈妈也带你看过走过很多很多桥啦。”</p><p> “看过很多很多?额……我不记得了耶”诺诺憨憨的回答我。</p> <p><b>“那妈妈带你一起来回忆下,我们走过的桥都有哪些好吗?”</b></p><p><b>“好呀,妈妈!”</b></p> 里庄大桥 <p>里庄桥是妈妈的老家,也就是我们回外公外婆家必须经过的桥,它地处里庄集镇中心段,是连接桥南桥北两岸群众最便捷的通道,因年久失修隐患大,于2018年九月底拆除老桥重建了。诺诺,这是你赶在重建前的留影哦!</p> 万善桥 <p>万善桥是我们每次去万善公园玩都会经过的那座桥,它位于丹阳万善公园里,公园主要景点有万善十景、善源广场、上善若水、诚善竹轩、万善宝塔、人性本善、小善亦为、积善成德、从善入流、积善余庆、立木为信。公园内植物景观以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为主要目标,公园路网以环路为主,通过桥梁相互贯通。</p> 尹公桥 <p>尹公桥就是妈妈单位附近你喜欢去爬的那座桥,它位于丹阳党校前,今东亚大酒店北侧,也叫萃秀桥。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由丹阳知县尹良任主建,故称“尹公桥”。为单孔石拱形。清雍正十年(1732年)桥身倾塌,邑人捐修,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惑于风水之说,移建于宝塔湾处。光绪三十年(1904年)迁原址新建。民国20年(1931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公路桥,1975年在原址西10米处另建新桥,旧桥仍保留。1995年旧桥拆除,按原样重建。桥拱两侧镌有虫八虫夏各1对,桥联各1副。</p> 开泰桥 <p>开泰桥就是我们经常散步去运动去爬石阶当“滑滑梯”的桥,它位于丹阳南门外,台阶式的桥面,9.5米宽的台阶中间仅有一块条石供以前的独轮车推行。桥上的每一块条石上都有着深深的痕迹,车辙的印记,岁月的留痕。2012年入选省级文保单位。开泰桥高高的拱形,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据说古代每逢干旱缺水,就用草包装土填塞桥洞,阻止河水东泻常锡,使之倒流进香草、简渎两河,便利沿河百姓灌溉,故又称“草堰桥”。</p> 云阳大桥 <p>云阳大桥就是每年元宵节我们去看灯会的桥,它位于江苏省丹阳市新民中路,始建于1989年12月20日并在1991年1月25日竣工通车。大桥长162.5米,四车道主孔跨径70米,是京杭运河苏南段上建成的第一座大跨径无粘结预应力柔性系杆拱桥,也是我国首次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用于大跨度的桥梁,在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均有创新。2020年2月25日,经市政府批准,云阳大桥正式封桥拆除重建,目前还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新大桥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桥不仅是一道魅力的风景线,</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更是拉近人类距离的重要媒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每座古桥透古通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犹如一个时光入口,</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我们穿越不同的历史场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触摸历史文化的深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受丹阳的文化精髓和魅力。</b></p> <p><b>“诺诺,接下来我们先从网上找找资料看一看,除了我们去过的这些桥以外,我们家乡丹阳,都还有哪些桥?等有空,我们一起实地去走一走,找一找这些桥都在哪,都有哪些特点和变化,好吗?”</b></p> <p><b>“好呀,妈妈!”</b></p> 新河桥 <p>新河桥(老北门桥),在老北门城外,九曲河口。俗稼老北门桥,位于城北水关门外,现在吕叔湘中学北侧。元至顺年间建造,为单孔石拱桥,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该桥最大特色在桥面对直老北门城门,丹阳其他环城河上的古石拱桥,都与城门有一是的距离,而老北门桥对直城门和老北门大街。相传,出过状元的地方,造桥才能对直城门,史料记载:丹阳城北,有观音山广福寺,寺内有皇甫冉读书处。据光绪《丹阳县志》载:皇甫冉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其弟皇甫曾,为天宝十二年进士。或许就因为此,才形成了新河桥这一特色。</p> 土桥 <p>土桥,建在老西门大街四巷弄与丁巷、冬青巷之间的内河上, 1975年重建,为石拱桥,长12米,宽2米。北桥头正对着丹阳文保单位林家大院的大门。这座桥由西向东内城河上的第一座桥。这桥的建造年代失考。离三思桥仅百米左右,不知为何取桥为土桥。</p> 三思桥 <p>三思桥,又名再思桥,在谷口街北段内城河上,元朝的大德年间建,跨度6米,宽3米,清乾隆三年(1738年)知县胡映葵重修。此桥名因县衙位于桥北边而得名,人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大多数平头布衣来到衙门,是为了申诉讼事的,一旦兴讼,官家断下案来必然有胜有败,俗话说“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要踏过三思桥,是必须要“三思而后行”的。</p> 通泰桥 <p>通泰桥(麻巷门桥),据《光绪丹阳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知县史文寿筑外城,设麻巷门(又称朝阳门),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在出城门向南拐约120米左右,建—座石拱桥,名通泰桥,俗称麻巷门桥。</p> 沈家桥 <p>沈家桥(永安桥),位于夥巷与大巷弄间的内城河上,始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建,为单孔石拱桥,长6米,宽4米。本世纪初2009年重修。</p> 板桥 <p>板桥(孔家桥),在南草巷南,俗称板桥又名孔家桥,因孔家居此得名,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里人孔大有募建,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知县蔡实重建。该桥北岸,原有一条小溪叫宝带河,他从南北向内城河的小桥街流经白云街土地桥、太平桥、宝带弄汇入东西向内城河。旧时,板桥一带非常热闹,从板桥向南,即到小南门、小牛场,也紧挨着南门大街。</p> 宝成桥 <p>宝成桥(老西门桥),此桥坐落在在老西门水关桥北,又名老西门桥。建造于明万历(1606年),单孔石拱桥、长12米,宽5米年。从现存资料来看,这是丹阳最古老的桥梁之一。从历史溯源,丹阳的老城区从有城厢始,就设立在了西门。三国时期的刘繇筑丹阳城,就把地点选在了西门,也就是在百家兴菜市场的老城脚下,至今那里还有城脚巷的老地名为证。俗话说:“先有丁巷村,后有丹阳城”。宝成桥已于2018年重建成一座新桥,用全新的姿态更好的相伴于我们。</p> <p>上面这些只是我们家乡的部分桥。除了这些桥以外,桥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按材质分,有木质桥、石桥、砖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按外观分,有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高架桥、组合体系桥;按用途分,有铁路桥、公路桥(立交桥)、管道桥、多用桥等等。</p><p>诺诺:“那幼儿园的独木桥算吗?”</p><p>我:~~~也算!</p> 独木桥 <p>独木桥就像这张图片上的这样,其实是指简单的人行桥,以前就用一面砍平的一根圆木做成的,架在悬崖等地上,最常见的地方是乡下,虽制造简便,但稍不小心就会受伤甚至丢掉性命。</p> 梁桥 <p>这就是我们刚刚去看过的,里庄一座荒废的梁桥,是用梁或桁架梁作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 小跨度梁桥采用钢筋混凝土建成,大跨度梁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建成。构造简单、施工便利,是中、小跨度桥梁中最常用的桥型。</p> 斜拉桥 <p> </p><p> 丹阳市南二环大桥跨过京杭大运河及宁沪铁路,铁路桥与运河大桥之间采用高架式桥形贯通,是一座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为老城区跨人开发区的主要通道。该桥全长1438m。</p> 人行桥 <p>人行立交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行人稠密的地段,或者交叉口、广场及铁路上面。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用于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保障人们安全的穿越,提高车速,减少交通事故。按照结构区分,常见的过街天桥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悬挂式结构、承托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现在,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你心中的的桥吧</b></p> 第一步:画出形状 第二步:装饰涂色 第三步:边画边唱 第四步:展示作品 看,我画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