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苏海一 2020.清明</p><p><br></p><p> 姑奶奶的旱烟袋杆足有一尺多长,镶着翠玉的烟嘴儿和铜的烟锅,姑奶奶成天地握不离手,那烟杆被磨的亮如包浆。记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姑奶奶每年逢春就从东北来京。她一进爷爷家门,就一屁股盘坐床头儿,掏出那支旱烟杆,先是在自己的小脚上磕打几下,然后将烟丝捻入烟锅,便吧嗒吧嗒地嘬了起来…。我那时才七、八岁,闻着她烟草飘来的香味儿,时常凑过去和她聊上几句,好奇地盯着她裹着的小脚和她抽烟的样子。</p><p> 记得是文革时期,有一次,和她聊到地主剥削农民,她即刻老脸一呱嗒,磕打着烟斗冲着我说"你懂个屁,咱家从未亏待过长工,到了秋收天儿,都大鱼大肉的管够吃,不然他们哪儿有力气干活昵…"。她好像从骨子里就不承认自己是剥削阶级,可在我眼里,她跟电影里的地主婆儿没啥两样。我那时不知姑奶奶叫什么名子,更不知道她来北京是给她丈夫扫墓的,她丈夫怎么会死在北京?为什么埋在很远的郊外?对我来讲都是个迷。我只是觉得姑奶奶身上有着很多故事,让你感觉很神奇,正像她的烟袋锅一缕一缕飘浮的烟儿,缭绕着迷离…。</p> <p> 时间,人生,如白驹过隙,姑奶奶早已去世多年,渐渐被人淡忘。然而人生常常充满各样的际遇,该遇到的总会在不经意间与你邂逅。 2019年夏季的一个傍晚,我住在北京密云朋友家的农家院里,饭后去散步,在密云半城子水库的路边上偶遇了一座革命烈士陵园。进园看时,墓园很美,青山环绕,隔水相望,一片苍松翠柏。陵园前拱形碑文上刻有"王波烈士碑园"及"勿忘国耻,缅怀英烈"醒目字样。初入陵园,细读碑文,突然发现王波原名叫王慕禹,是沈阳苏家屯人,其妻子叫苏雪金。见此,顿感一惊,瞬间想起家人曾经提起过的前辈,莫非这苏雪金正是我爷爷的姐姐、小时候曾见过的姑奶奶不成?惊奇之余即叫来村长,又联系了密云县城党史办的同志。他们热情地向我提供了王波的资料,并联系上了原王波的战友、曾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部主任、开国少将吴涛的女儿吴白雪。初时我并不敢确定苏雪金就是我的姑奶奶,与吴白雪通信后,她向我详细讲述了许多关于她与苏雪金生前的往事,描述着苏雪金裹着个小脚叼着大烟袋杆的情景,我回顾起小时的印象,便确定她就是我的姑奶奶。</p><p> 吴白雪通过她的记忆和他的父亲生前的传述,对苏雪金和王波的事情了解的很多。1953年苏雪金母子来到北京找到吴涛,请求协助办理烈属证明。此时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部主任的吴涛亲自给密云县人民政府写了信,并委派了军委政治部的秘书办妥了此事。此后每年吴涛都给姑奶奶邮寄生活费,亲笔填写汇款单和包裹单,由妻子耿真具体办理,吴白雪长大后替代父母,并和姑奶奶交往了许多年。那时,只要是苏雪金带着儿子来京,都是先去她家,见过丈夫的老战友吴涛后再去密云王波的陵园扫墓。每次相见,吴涛都要给苏雪金备好的旱烟叶。吴涛的妻子耿真现已101岁高龄,至今谈起王波烈士和王大嫂时仍很兴奋。在与吴涛家人的谈话中,大家对姑奶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她手中的那支旱烟袋锅了,偏偏是那支烟袋锅,让我证实了苏雪金就我的姑奶奶,而烈士王波正是我的姑爷爷。</p> <p>(王波烈士陵园)</p><p> </p><p> </p><p> 世上居然有这样的巧合,姑奶奶和姑爷爷往日的故事之“谜”,今天偏让我在这密云小山沟不期而遇,相隔几十年的即浪漫又悲壮的历史,偏偏让我重见,欣喜之余时感庆幸自豪。</p><p> 从密云的烈士陵墓回到家中,思绪万千,夜不能寐。燃起一支烟避入静处思索,凝视着手中的烟雾在空中起伏飘荡,回顾起姑奶奶烟袋锅飘出的味道…一如时空穿梭,仿如梦回前世,将我又带入到一百多年前的时光…。</p> <p> 话说公元约1918年左右,王波当年约有七岁,家系沈阳苏家屯宏凌堡人,原名叫王慕禹。王父其人虽忠厚老实、勤奋善良,但因家境贫寒,对供子读书上学力不能及。而当时那片地主的东家正是我的曾祖父宝森。我家世代喜爱注重读书之人,家族曾在当地开设学堂教办私塾。那时宝森有一儿一女,也就是我爷爷苏魁斌和姑奶奶苏雪金,他俩与王波的年龄不相上下,为童龄要好,因此他俩下了学堂后常领着王波到家中玩耍,曾祖父宝森也从不将穷人的孩子拒之门外。</p><p> 随着王波来家玩的次数增多,曾祖忽然发现,这王波有些与众不同,这孩子不但聪明、品性好,而且喜欢读书,一个人常溜入书房专心阅读。曾祖看后暗自窃喜。于是,他唤来王父与其商议王波就学之事。曾祖知道王家无钱供儿子就学,便坦言承诺王父,学费全部由苏家出资,只要他能读,一直供至学业有成。王父听罢颇为惊喜,感恩不已。打那以后,王波便与姑奶奶和爷爷成为同窗,两家也由此来往加深。这期间,姑奶奶与王波整天更是形影不离。姑奶奶在家中是大小姐,刁蛮傲气,但在王波面前却体贴温柔。而性格文雅的王波对姑奶奶更是事事谦让、百般呵护。俩人在一起可谓青梅竹马、俩小无猜。这一切曾祖早已尽收眼底,暗自生喜。</p> <p>(姑奶奶苏雪金) </p><p><br></p><p> 忽忽三年,曾祖宝森患上重病,临终之时,他唤来王父,当即与王父定下两个孩子的终身,二人结为伉俪。姑奶奶与王波叩拜了曾祖后,曾祖宝森望着终成眷属的俩个孩子,欣然瞑目而去。</p><p> 曾祖死时年仅四十多岁,可他确实慧眼识珠,他相中的女婿正如他生前所料,不仅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且读书出类拔萃,才高八斗,对妻子恩爱有加,几年后竟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日后更是走上革命道路,威武不屈战死在抗日的疆场,实现了一位革命军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之壮志情怀,成为了民族英雄。</p> <p>(爷爷苏魁斌) </p><p><br></p><p> 1931年姑奶奶苏雪金与王波正式完成了婚礼。结婚时,王波知道姑奶奶喜欢抽旱烟,那个年代东北女人抽烟是习俗,女人拿着个大旱烟袋及其普遍。因此王波送给妻子一支翠玉烟嘴的烟袋㶽做为新婚信物,姑奶奶对此爱不释手。婚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王波为了实现继续求学的理想,告别新婚妻子,只身一人流亡关内。王波走后不久姑奶奶便怀有身孕,次年生下儿子独自在家抚养。1933年王波考入了北平中国大学的讯息传来,姑奶奶喜出望外,毅然决然地弃家前去北平寻夫。</p><p> 王波在校读书期间,很是刻苦,学业有成,并接受了很多先进思想,结识很多爱国志士。1935年他与家乡同窗的白乙化、吴涛等人一起投身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被称为“小高尔基”的他,写下了《海燕之歌》宣传鼓舞同胞、唤醒民众。1936 年他受党组织派遣,随白乙化等人前去绥远垦区一带参与组织抗日武装暴动。临行前,他们的儿子刚满四岁,姑奶奶领着儿子与王波依依惜别,国难当头,生离死别。此时的姑奶奶,不仅为王波放弃即将完成的学业而惋惜,更为他为救国救民,投奔战场而担忧。想起此生不知还能不能相见?姑奶奶痛不欲生。王波安慰着姑奶奶,为她讲民族大义,他拿起火柴给姑奶奶燃起烟锅,劝着姑奶奶让她带着孩子回到东北老家,等他抗战胜利后再与家人团聚。临别之际,王波、姑奶奶和儿子一家三口去了照相馆,匆匆拍了张全家合影。翌日,他便告别妻儿奔赴了烽火连天的战场。</p> <p>(烈士王波)</p><p><br></p><p> 谁料想,姑奶奶与王波在北平的一别,竟成永别,夫妻二人再也没能见面。丈夫留给她的,除了亲生骨肉,童年一起读书的回忆,剩下的就只有那支长长的汉烟袋了。她每当想起他时,就使劲地嘬着,仿佛能从旱烟袋的烟雾中,看见自己丈夫忠厚的笑容和英俊的身影……</p><p> 1937年夏王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原名王慕禹改名为王波。随抗战斗争需要转战南北。1937年9月,王波参加了白乙化领导的垦区暴动,他们成立了抗日先锋队决意打回东北老家去。队伍跨过黄河,穿过了库布齐沙漠,经陕西神木于1938年1月到达山西西北部河曲地区。在归属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和王震率领的359旅中受训并参战。1939年在肖克领导的,有"中大五子"既司令员王仲华、副司令白乙化、政治部主任朱其文、副主任吴涛、教导员王波为主要领导的、冀热察挺进军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中,王波一直冲锋在战斗的最前列。在战斗中他屡见功勋,先后曾担任过《抗日先锋》战报编辑,抗日先锋中队指导员,八路军冀察热挺进军十团三营教导员。团长白乙化牺牲后,王波就任十团政治处主任,中共平北丰滦密根据地联合县委委员,并兼桃山地区政委等。 </p> <p>(姑奶奶与王波一家人的合影.吴涛同志保存由夫人耿真提供) </p><p><br></p><p> 王波是在1943年的秋天牺牲的,他死的很惨烈。据当地老乡们讲,1943年11月11日,日军一个连窜到密云高岭镇南香峪抢粮,王波率部与敌激战,由于寡不敌众,他们边打边撤,一直从上甸子村的南天门,撤退到距十四公里外的水库边上。这时战士们都被打散,激战中王波不幸被炮弹片击中头部昏迷,当他渐渐苏醒后,没顾上满面直流的鲜血,立即将手中的机密文件和笔记本全部烧掉。正在这时,敌人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被敌人捉住时,他平躺在草地上,敌人用刺刀顶着他的脖子和胸口,然后问他投不投降?这时,王波缓缓地撑起身子,坐了起来,他吃力地背靠在一块山壁的岩石上,暮色黄昏映照着他那沾满焦土与鲜血凝结一起的脸上,那样子如同一尊雕像。透过他满目的疮痕,却发现,他那双含在血污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还在光耀下闪闪发亮…。稍后,他慢慢地用衣䄂抹了一下嘴角,坚定地回答"誓死不降"。敌人便即刻挥刀,残忍地将他的头颅砍下。那一刻,王波那鲜红滚烫的热血,溅满了整个岩石,将其化作了红岩,化为天边的血色斜阳…。他以共产党人的铁血忠魂,壮烈殉国。他死时年仅三十二岁。王波牺牲后,敌人为了示众,将王波的头颅挂在南天门的城楼上…。</p> <p>(当年王波手书的抗日标语) </p><p><br></p><p> 不难想像,姑奶奶在得知自己丈夫的死讯时,失去亲人的样子是多么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她那苍白的脸上挂满了泪痕,她用颤抖的手紧握着那支旱烟袋,嘴巴不停地嘬着。她一锅一锅地嘬着,磕打着,让浓浓的烟雾在眼前弥漫着…。仿佛她磕打出的是愤怒,吐出的是内心的痛苦…。</p><p> 联想起当年,她盘坐在爷爷家床头抽烟的样子,我敢断定,姑奶奶当时一定会是很坚强的。在她吧嗒烟的时候,她的眼睛是微微眯着的,而从那目光的神态里,你会发现,它带着一种不屈,带着一种坚毅…。</p><p> 生命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当一个人用理想信念支撑着生命的时候,它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它可以让泪水化做烟雾,凝结成意志。它可以为了理想不畏生死,敢于为了国家和民族去抛头颅、洒热血…</p><p> 我的姑奶奶和王波就是这样的人。</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