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龙口 他的村名叫河抱

刘式国(请勿送花)

<p>6月11日,星期四,胶东骑行进入第四天,今天我们就要到龙口了。今天早上又是按常规动作不到4点起床,收拾妥当后,宾馆为我们准备好早餐,一个馒头、一个鸡蛋、一碗粥,别管什么丰盛不丰盛,骑行在外的人,就要有既能享天下福,也能吃天下苦。</p> <p>5点多点我们从莱州鑫淼商务宾馆启程,沿G206向龙口奔驰,向大海驶去。</p> <p>人逢喜事精神爽,脚下生风如同踏火轮,到朱桥镇路边的“毛笔小镇”,迫使我们停车观赏,一看行者记载,骑行22公里,时速20.22km/h,而且还没有感觉到累。</p> <p>莱州毛笔制作工艺始于明朝,兴于明清,至民国时,占据中国北方半壁江山。在1982年全国毛笔质量评比中,荣获总分和单品种双第一,被誉为“状元笔”。朱桥镇作为莱州毛笔主要产地,现已形成“状元笔基地(毛笔博物馆)+笔庄+农户”的产业格局,并着力打造书画、文房四宝等相关产业,为莱州毛笔与时俱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这是今天骑行路上第一个收获,又长知识了。</p> <p>从朱桥镇再启程遇上了大雾,能见度也就二十米,要说最惨的是我,眼镜片一片雾气一点也看不清,没办法只好摘下眼镜慢慢骑。</p> <p>在大雾弥漫中骑行。</p> <p>要说今天最激动的人就是我了,听我慢慢道来。从莱州出来,一路经过平里店、朱桥镇、黄山馆,这些地名都是我熟悉、而且非常有记忆的地方,因为在我六十多年的生活中,我虽然只回过三次老家——龙口,这是必经之路。今天我就要从我的老家“河抱村”经过,虽说老家没有七大姑八大姨,但每次填表籍贯一栏里,是我必填的地方,足足填了60年,今后还要继续填,你说我能不激动吗?所以我对他们一块出来的5位骑友说,到黄山馆和河抱桥时,一定要停车给我拍照。</p> <p>到黄山馆后,一看黄山馆汽车站几个字,立马让我勾起了往事。前边说过,我60多年只回过三次老家,第一次我还没有上学,对老家的印象不深,第二次是74年我送母亲回老家,每次回家都要在黄山馆下车,然后步行约5公里到家,想想那时回个家真是不易。从石碳坞坐车到博山,从博山坐车到张店,然后坐火车到潍坊,从潍坊火车站下步走到长途汽车站,排队买上票,在汽车站候车室呆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坐长途车到黄山馆下车。回来的时候,要提前到龙口买上票,早上三点就要走,下步走十几公里到龙口坐车,和现在比比,那时的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到河抱村头,一起骑行的骑友抢着给我拍照,给我留下了珍贵的镜头。</p> <p>河抱村是一个较大的村,明万历年间,刘姓由山西、刁姓和吕姓分别由本县黄山馆和馒头石大吕家迁来居住,因村庄座落在河的环绕中,故取名河抱。</p> <p>拍照完后,我说我要进村看看,去看看那个曾属于我们家的老房子。</p> <p>推车进村后,村里几乎见不到人,好不容易见到个人,赶紧上前先自报家门,一说父亲的名,村里老人都知道,式朋哥领着我来到我们家老宅子,熟悉的老房子我还能隐隐约约的回忆起,这就是我父辈住过的地方,这就是寄托乡思的地方,这就是我填表的地方。</p> <p>这就是我的老家,我老家的老房子,你虽然破旧,但你在我心里却是沉甸甸的,你给我的是乡思乡念。今天回老家看看,我的老家变化不大,特别是几条路,还是那个老样子,我实在不敢想象,这里缺乏建设美丽新乡村的气息,似乎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还没有吹过来,我真的好想、好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能有一天到河抱村来,我好期待着河抱村有一天能腾飞起来,我好想河抱村能成为美丽乡村的成员之一。</p> <p>从河抱村出来,根据导航定位在中午11点我与骑友汇聚,下午在延立老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海边,尽情享受着海风扑袭而吹过来的凉意,大海啊,我来了!晚上我们在延立老弟家里自己动手,来了个“自产自销”的晚宴,找到了家的感觉。</p> <p>今天上午骑行81公里,累计骑行410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