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游戏片段:好玩的影子</b></p> <p> 户外游戏活动开始了,孩子自发选择游戏内容,自主选择游戏玩法,户外一片怡然自乐、活力盎然的热闹情景。</p> <p> 我看到点点在晨光里挪转回旋,走进一看,哈,原来她在很自己的游戏玩耍呢。她时而躲开影子,时而追逐影子,时而展开裙子顾影自怜,玩得可开心啦。而其他小女孩发现这一乐趣,纷纷加入游戏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游戏分享:影子还能怎样玩</b></p> <p> 孩子们玩了一阵,有些意兴阑珊。于是,我便进行了介入。</p><p> 我:刚刚你在玩什么游戏呢?</p><p> 点点:我在跟影子玩呢。我做什么,影子就做什么,很好玩。</p><p> 若菡:我在跟影子比赛跑,可我怎么也甩不掉它。</p><p> 我:那影子还可以玩什么游戏?</p><p> 孩子们开始唧唧喳喳地讨论。</p><p> 明晗:可以和影子捉迷藏。</p><p> 一帆:可以玩踩影子的游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户外游戏:踩影子</b></p> <p> 讨论后,大家有了设想,孩子便行动开来。孩子们一边保护着自己的影子不被别人踩到,一边主动出击去踩别人的影子,别看一个小小的游戏,孩子们可是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p> <p> 在踩影子的游戏中,孩子们练习着追逐躲闪的技能,草地里撒下了一路的欢笑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绘本共阅:《小影子,好朋友》</b></p><p><br></p> <p> 这天,孩子从家里带来一本关于影子的绘本——《小影子,好朋友》,大家非常感兴趣,于是李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集体共阅。通过阅读,孩子越来越喜欢这个像朋友不离不弃跟着我们的影子,也知道了影子的奥秘,原来有光才有影,不透明的物体才会产生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绘画表达:画画我的影子</b></p> <p> 自主活动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喜欢画影子,表达自己对影子的喜爱与理解。同时,我也发现了孩子对影子的认知水平程度不一。</p> <p> 例如玄琪与紫藤小朋友的画,可以解读出她们的认知水平较高,已经明白影子平铺在地上,且影子与自己是一致的,但没能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p> <p> 而若菡与煜菡的画我解读出,孩子理解了光与影子的关系,但对影子的位置还不是很明确。</p> <p> 还有小部分孩子无法想象出物体影子的样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益智游戏:找影子</b></p> <p> 根据孩子绘画作品解读出的信息,基于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找影子”的益智材料。</p> <p> 投放的材料考虑到了由易到难的层次性,意在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以及对细节的观察能力。</p> <p> 刚开始孩子们玩得兴致勃勃,从低阶一直冲到中阶,但到了高阶游戏阶段,由于确实难度高,孩子们受挫几次后有些畏难。见此情景,我进行了介入与推动。</p> <p> 紫藤:影子九宫格实在太难了。</p><p> 我:那你觉得哪一个是小女孩正确的影子?</p><p> 紫藤(迟疑):第8个。</p><p> 诗诗:不对不对,影子的脚不对。</p><p> 我:确实。(我圈出脚,在旁边画了个叉)那哪个是正确的呢?</p><p> 钇铭:我觉得是第3个。</p><p> 宇航:不对不对,小女孩没有带蝴蝶结!</p><p> 我:嗯,观察得真仔细。(我圈出蝴蝶结,在旁边画了个叉)那正确的是哪个呢?</p><p> 源源:我觉得是第5个。</p><p> ……</p><p> 我:图1不对,图2不对,图3不对,图4不对,图5不对,图7不对,图8不对,到底哪个是对的?</p><p> 孩子们异口同声:图6!</p><p> 我:图6还没有判断,那我们验证一下吧。手的位置对吗?(孩子们点头)脚的摆放对吗?(孩子们点头)头上有蝴蝶结吗?(孩子们点头)……原来图6是正确的。</p><p> 孩子们目光还停留在游戏卡上,似乎在复盘刚刚的推断过程。我顺势总结:刚才我们用的方法是选一个影子比较一下,看符不符合,一开始选错没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排除法。</p><p> 在此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在试误中慢慢体会到乐趣,越挫越勇,逐渐增强了成就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游戏体验:测量影子</b></p> <p> 细心的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有长短变化的。</p> <p> 诗诗:早上我的影子是这样的。</p><p> 点点:是长长的。</p> <p> 鑫源:哈哈,中午的影子短短的。</p> <p> 离园的时候,雨洁像发现了宝藏:快看,我的影子又变得长长的了!</p> <p> 孩子们凑在一起有了交流,中午的影子是最短的,早上和下午的影子是长长的,那早上的影子最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最长?</p><p> 明晗:我们用尺子量一量不就行了嘛。</p><p> 有些孩子犯难:我不会用尺子呀。</p><p> 孩子们又思考起来:对啦,我们用毛线来比划比划,之前老师在我们做操的时候,就是用毛线比划的方法来画小点的。</p><p> 大家去百宝箱里去寻找毛线,意外发现了平时顶窗户用的竹竿,孩子们欢呼起来,竹竿替代毛线更好用。</p> <p> 孩子们拿着竹竿比划着,标记着,通过测量影子的长短,孩子们得出了中午的影子最短,早上的影子比下午的影子稍长的结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科学探索:变大变小</b></p> <p> 不过,孩子们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答:为什么影子的长短会不一样呢?</p><p>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做出假设,并决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p> <p> 孩子们通过移动手电筒,来改变光与物体的距离。孩子们发现,光距离物体近,影子就大,光距离物体远,影子就小。</p> <p> 实验的过程中,我提醒孩子们一边操作,一边记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拓展发现:影子的深浅</b></p> <p> 此外,孩子们还发现影子也有深浅的变化。关上窗帘时,光线弱,影子就淡淡的,很难被我们看见;打开窗帘时,光线强,影子就会一下子被看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拓展阅读:光影魔术绘本</b></p> <p> 孩子们关于影子的兴趣丝毫未减,于是我便寻找新的材料来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可巧在幼儿阅览室发现了一套光影魔术书——一套能玩起来的神奇绘本。于是,拉上窗帘,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暗室,垂下幕布,打开手电筒,我们的光影探险便开始了。孩子们连连惊叹,仿佛置身星空下,仰头便是仙后座、狮子座、大熊座等星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家庭游戏:影子变变变</b></p> <p> 欣赏光影魔术书后,孩子们对投影形成手影似乎格外感兴趣,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玩玩手影造型。于是关于影子变变变的头脑风暴便在班级微信群里展开了。</p> <p> 微信群里好不热闹,家长们把孩子们做的影子或拍照或录像,原来手影可以做出这么多造型。</p> <p> 瞧,这些影子中有翱翔的雄鹰,有傲娇的孔雀,有凶猛的鬣狗,还有的一家齐上阵,上演动物大战。真是一段有意义的亲子时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游戏延伸:演绎皮影戏</b></p><p><br></p> <p> 为了推动游戏继续进行,我投放了皮影戏的相关材料,而题材则是脍炙人口的《西游记》。</p> <p> 在暗室中,点点主动担任小助理,尽职尽责地举着手电筒。而宇航则清了清嗓子,给大家演绎起来。</p><p> “俺是齐天大圣美猴王,俺打妖怪!”台下小观众一阵哄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游戏拓展:月相的形成</b></p> <p> 一次在科学发现室,孩子们对一个三球仪感兴趣,于是操作起来。</p><p> 雨洁:哈哈,月球跑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了。</p><p> 我:那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p><p> 孩子们有些茫然地看着我,我知道我需要为孩子们搭建“脚手架”了。</p> <p> 我想到了中班上学期其中有一个次主题是“圆圆的月亮”,于是努力唤起幼儿的以往经验,孩子们对月相的变化是由于受地球遮挡形成阴影有了懵懵懂懂的了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师反思</b></p> <p> 活动进行到现在,我一边推动幼儿的游戏,一边查阅相关资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努力做到,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管住手管住嘴,在必要的时候再进行介入与指导,推动游戏的生成。</p><p>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游戏进行中,几个游戏活动不是太深入,浅尝辄止,受制于自己的能力水平,这提醒我以后要加强专业学习,与幼儿共同成长。</p> <p> 游戏不止,探索不息,中一班关于影子的游戏探索就像一支起伏变化的变奏曲,有时兴趣推动我们高歌猛进、一路前行,有时探索受阻,曲意困顿艰涩,幸而孩子毫不气馁,坚持到柳暗花明。关于影子的游戏还在继续,因为活动中还有那么奥秘等我们去探索,还有那么多乐趣等我们去体会,中一班将继续谱写这首好玩有趣的影子变奏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