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张敏分享</p><p>第一期网课班卜二郎</p><p>学功体会(四)</p><p>无处不在话”沉起”——从“担鲜藕”所想到的</p><p> 看到这个副题定会有人诧异。没事,你慢慢看也许会觉得有点道理。</p><p> ”沉起”不是一个汉语词汇,一般的书面语言是看不到这样词汇结构组合的。但是到了郭林气功里边却成了一个常用的并例词组,而且还是一个在郭林气功习练中无处不在的技法。</p><p> 功理,功法,技法是郭林气功中三个不同概念的功夫用语。通俗的说,功理是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达到什么目的。功法是指法度,规矩,范围。技法则是为得到表现性效果的方法或技巧运用。</p><p>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个“沉起”的技法。</p><p> 顾名思义,“沉”即下降或回落,“起”是指上升或凸耸。在郭林气功所有的式子里,从始至终“沉起”这个宝贝无处不在。</p><p> 从运动的角度讲,”沉起”有;直向,斜向,半旋转三种形式。从运动的发力方式讲;“沉起”有单腿,双腿,前腿,后腿,腰身等部位不同的侧重点。也有方向和发力点几个相互组合的“联体沉起”。凡此种种。</p><p>只要运用得当,舒缓柔绵的“沉起”定会给你色彩斑斓的抗癌祛病功法,增添上无穷的魅力。演绎出超出人们想向的迷人神韵。</p><p> 在张老师的功法体系中,”沉起”技法的运用比例几乎超过了其他诸技法的总和。从“开功起步”就有了首个“沉起”。到最后收功时的收腿动作时“沉起”依然相伴。真可谓不折不扣,贯穿始终。</p><p> 走自然行功,和特快等功时,“沉起”是由前,后腿组合完成的。当迈动前腿时,支撑腿也就是后腿弯曲,重心下沉(沉起第一步完成),支撑腿由后向前使力,后脚跟顺势抬起,脚掌,脚尖蹬地。重心移至前腿,前脚跟轻轻落地,随之脚掌,脚尖碾动,膝关节发力前伸,上身在腰的带动下稍稍前倾,胸椎、腰椎、颈椎、拔起,重心前移到位,双臂在丹田和环跳位随腰身的移动摆动助力。一个斜向的分腿”沉起”在碾子步”的配合下完成了。</p><p> 那么,”直向”及”双腿”的“沉起”又是如何完成的呢?</p><p> 举个例子;我们做复式升降开合时,当做到下丹田”上升”时的出脚,就是“直向沉起”典型的技法;</p><p>开脚时动力腿抬起向身体正前方迈出,依次脚跟,脚掌,前脚放平:前后腿膝关节同时发力,一个自然的”一屈一伸”便将这个动作搞定。</p><p> 而中丹田三开合或中丹田的三个气呼吸,所应用的技法;就是标准的”双腿沉起”了。它的技术动作看似简单,实则另藏玄机,就是双腿膝关节做“屈伸”时,腰腹有一个或以上的”蟒涌”作配合, 我们做“蟒涌”目的就是要将腰椎的五个椎体和胸椎的十二节椎体依次拉松。送样,既打开了命门和夹脊关,又完成了沉起”,达到了一举几得的效果。请大家记住,“三个气呼吸”是没有“藏有玄机”环节的。也就是说,没有“蟒涌”,只有口呼”沉,鼻呼”起”了。</p><p> 说到这里,该说说什么是“半旋转沉起”了。‘</p><p> 无论是中快,点步,还是定步行功。但凡是转头转腰附带“呼气”动作的,</p><p>只要是有”沉起”要求的,一般情况下就必须使用“旋转沉起”的技法。</p><p> 比如说点步功,或是中快功,当第一个”斜向沉起”完成后,势必在后续动作里会出现一个“呼、转、沉、起”的连贯动作。这个边转腰边“沉起”的技法就是”旋转沉起”或“旋腰沉起”。这个技法的要领是</p><p>前腿始终处于主力腿的置,两个”沉起”均由膝关节的屈伸完成。只不过第二</p><p> 个也就是”旋腰沉起”有借后脚前蹬之力,顺势转腰而起的配合罢了。</p><p> 最为典型的”旋转沉起”应该是出现在复式松揉小棍功的“左右揉棍”的式子里。由于双手揉棍,双臂的摆动看不到,屈膝和转腰沉起的动作看起来更为明显。但技法是一样的。</p><p> 大家可能感觉到了,以上在叙述“沉起”技法时,多次提到了“膝关节”。确实是这样,只有充分运用好”膝关节”肌肉的作用,才能自如的驾驭这个技法。</p><p> 说点题外话。喜欢足球的朋友一定对巴西球星“罗纳尔多”门前踩单车过人十分欣赏,他就是充分依靠自身的“膝关节”肌肉韧带能力,压低重心,利用”沉起”连续变向,打出了震惊世界的破门。还有,如果你喜欢舞蹈的话,提起早年前的一个民族舞蹈想来定会还有印象,那就是苏州群艺馆八六年创作的”担鲜藕”。同样是用连续漂亮的“沉起”舞姿,配合腰胯动作。造就了一个神话。说是题外话,实际想表达的是“百日筑基”的理念。每当我们练功遇到”瓶颈”时,必须找一找它的原因,就如同做点步功时,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位。其实很简单,不是理解的问题。问题出在基本功上。当起脚迈步完成第一“沉起”时,我们的整体重心完全移至前腿,身体拔起,手臂摇摆的同时,后腿抬起,膝关节内扣,转头转腰,点手点脚,前腿在俯身转头转腰时,又要完成一个“沉起”。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时,重力全在前腿上。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位就是前腿的支撑力或叫功力不够,没有足够的”滞空”时间来完成动作。手忙脚乱仓促做出的动作怎么可能到位呢。不过别急,人都不是生而会之,我们的短板就是缺练,谁让我们小时没跳过”担鲜藕”呢!后来再补呗。张老师常说;不急,不急!</p><p> 撇开罗纳尔多不说。我有时会想,张敏老师把“沉起”技法演绎到如此程度,几近无人能及,是不是从小练习过”舞蹈”,或直接演过“担鲜藕”。因为从年令上推断差不多,八六年她不到二十岁,和舞台上演员年令相仿,我看中间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老象了。从地域上看,也能连上,都是江苏的。淮安,苏州相距不远。让我纳闷好久了,会是她吗?</p><p>但是我也未曾核实过。不过我想,核实恐怕她也不会承认。不信,那位同学哪天问问,看我说的对不。(把两个视屏附上,如有兴趣请欣赏)。</p><p> 郭林老师说;我们教你练的势子,开始你是不熟练的,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能你能安静,气很快就会出来。带动那个势子,气血就会循环,我们最主要是要达到心安神静。细想,郭林老师这段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任何”势子”要熟练都要有个习练过程,当然包括“沉起”,不能操之过急。二是“辩证理解气功内涵,”势子导引”和”气血循环”是相互作用的。三是切记”心安勿躁”才能达到练功的目的。</p><p> 尽管我三番五次告诫自己,要长话短说,免得躭误大家的练功时间,可一说起练功这个话题就停不下来,怎么办呢。赶紧打住,今天给大家吟哦一首戏作,许能引得大家开心一笑。以表对大家阅读的谢意。</p><p> 七绝.戏咏沉起 </p><p> 万遍千回屈后伸,</p><p> 诸功此式用颇频。</p><p> 若知今日常思悔,</p><p> 应作当年担藕人。</p><p> 2020年6月</p><p> 卜二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