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小说《活着》有感 <p> 4月份在读书群里看到一个书友梧桐落我家写了一篇关于《活着》的体会,于是向他借来了这本书,却因为忙于学习CPA,又加上出差的原因,一直没有时间看。本周一口气读完了全书。脑海中浮现出八个字:人生实苦,乐在当下。</p><p><br></p> <p> 故事在主人公福贵悠长的笑声中缓缓展开,一如旧时代所有的败家少爷一样,福贵在吃喝嫖赌中败光了家业。这个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愉悦的,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旧社会的光怪陆离,笑福贵的昏庸奢靡,甚至还觉得福贵的老婆家珍太过软弱。特别是看到福贵一下子从少爷变成佃农,并自己学着种地时,还对他有一点小小的钦佩,毕竟面对家道中落,起码他还能够自食其力,还能挑起一个男人的责任。</p><p><br></p> <p> 可随着福贵自述的深入,他的母亲病死、儿子有庆因过度抽血猝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死、妻子家珍因病而死、女婿二喜干活时被水泥板夹死,就连唯一的希望、外孙苦根也因为一次性吃豆子太多而活活噎死,福贵用他粗糙黝黑的大手把他的亲人一个一个亲手掩埋,我的心情跟随着一路变得格外的沉重起来。难怪梧桐落我家告诉我,他看《活着》时就感觉到很压抑,因为生活给人以希望,却又给人绝望。正如合众国际社2003年8月19日对此书的评论一样,“小说在历史动荡的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语调,织就了一幅人性的挂毯。其冷静的风格使读者与福贵同甘共苦,当好运垂顾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遭受厄运打击时,我们又会黯然垂泪。悲剧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p> <p> 掩卷而思,福贵的命苦么?应该说是真苦,比黄莲还苦。每当生活刚对他透露出一丁点儿曙光,更大的不幸就顷刻降临。这样的不幸放到当下任何一个人身上,估计都难以承受。可是福贵觉得命苦了么?通读全书,我也没有发现福贵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就那么淡淡地讲述着,好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撕心裂肺,也许他的苦就在那几声短短的叹息中吧。可能福贵心里也早已经认命了,甚至他还会想这些都是自己早年荒唐生活的报应。但此时,我却想起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福贵到底是被动的接受命运,还是主动的选择顺从?他算的上这样的英雄么?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只能留给大家去思考了。因为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正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的那样: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p> <p> 那天我与梧桐落我家交流了我的观点,我问他为什么没看到乐观的一面?比如说龙二被枪毙时福贵的侥幸心理,再比如福贵如果没有输光家产到解放后又会是什么命运?他说书看到一半的时候还没体味到乐观,到最后小人物展现生命的顽强的时候才体味到向上的力量。</p> <p> 我告诉他,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经历过相似的才能更有体会,比如我,经历了这么多打击,现在反而有点福贵的心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历事的增多,我们都与自己和解,到最后变得不轻易悲喜。套用一句流行的话:爱过方知情深,醉过方知酒浓。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我改变不了大环境,起码可以改变我身边的小环境,但我很难改变自己的本性去适应那些我不喜欢的俗环境,大不了敬而远之。</p> <p> 最后,我借用雍正皇帝曾经写的一副书法对联“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再加上我自己的两句“管他富贵贫贱,我自坚守内心”结束了与他的对话,而他给自己设定的三道红线也让我受益匪浅。</p> <p> 2017年6月29日,清华大学公众号“清小华”发布了《清华致甘肃考生魏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激励了很多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前几天,与因病去世的那个同事的家属聊天时,我也用“人生实苦、乐在当下”这八个字来宽慰她。</p> <p> 我在本科的毕业论文《性格在恋爱婚姻中凸显——<家>人物赏析》里曾经引用了巴金的两句话,我也一直奉为座佑铭:人力有限,所以悲哀不可避免;希望无穷,所以奋斗必须继续。人生实苦,乐在当下,坚守初心,奋力前行!与诸君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