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育来和他的豆腐

心一

<p>范育来和他的豆腐</p><p> ———脱贫致富路上小产业、大作为</p><p>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p><p> 礼县雷坝镇清水村是我的家乡,每逢农历“一 五 八”日是我镇开集的日子,小的时候,生活较困难,勤劳善良的父母亲,煮豆腐赶集卖。</p><p> 那时候,木材特别值钱、煤炭就别说了,上山割蒿草、麦秆、玉米秆、黄豆秆等秸秆都是煮豆腐的燃料,没觉得“煮豆燃豆萁”有什么不好……</p><p> 村上的乡亲们,为了推生活,以前家家都煮豆腐赶集卖,最困难的时候,豆腐卖钱、豆渣都是最好的充饥食材……</p><p> 时至今日,我村大部分原有居民家里或多或少都有:石磨、豆腐桶、豆腐箱、豆腐盘、豆腐架子、箩筐等和豆腐制作相关的老物件。</p><p> 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p><p> 二十六年的游历岁月,吃过各式各样的豆腐制品:2006年到安徽淮南,那里的朋友要专门请我吃豆腐,当然此豆腐非彼“豆腐”;临行前没做足功课,在历史书和影视剧中晓得“淮南王------刘安”,但没想到豆腐竟是此公创造发明的。</p><p> 朋友的那场豆腐宴让我大开眼界,他讲解刘安八公山上煮豆腐的故事、又讲解《淮南子》等等经典故事,吃的是豆腐、品的是一场文化大餐!</p><p> 不晓得豆腐手艺是啥时候传到我家乡的,这个确实难考证,据老人说:我村煮豆腐的手艺在我太爷爷那辈就有,少说也百年以上了!</p><p> 选择上等黄豆:</p><p> 颗粒饱满、色泽鲜艳、必须自然晒干、拣掉残次品、用水淘洗干净、自然晒干、打碎去皮、泡豆瓣、磨浆、沉淀去沫、必须用铁锅、柴火烧水、全棉的白布手缝成过滤袋子、按比例抽掉适当经纬线、滤渣得两人协力配合、煮一锅浆大约需要40斤左右的干柴、点脂的盐卤水是自制的……</p><p> 范育来教课书般的讲解,如数家珍般的豆腐情怀,术业有专攻般的匠心精神、高尚的职业操守,侃侃而谈,令人肃然起敬!</p><p>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p><p> 我的家乡,有一种含盐成分很高的黄土,仅分布在方圆十公里范围内。乡亲们把挖来的盐土集中到专用的盐斗,通过渗水滴漏收集成点豆腐的卤液或熬制成便于携带储存的盐巴。一般来说,朝阳面的盐土品质最好,出盐卤高,点脂的豆腐口感好、自然存放时间长。为了取得上等的盐土,范哥开着三轮农用车,把方圆出上等盐土的地方都跑了个遍。</p><p> 好多年前,有乡亲在省城工作,每次回金城都带上家乡的特产---豆腐送亲戚朋友,时间久了,都觉得金城当地的豆腐没有家乡的好吃,于是乎,有好事者把家乡的盐巴带到省城,准备煮豆腐卖,遗憾的是,试验了好多次都失败了……</p><p>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特产 ——特定地域生长形成的持殊产物!</p><p> 每到家乡“一 五 八”逢集日,范育来的豆腐都是最受欢迎的。每年腊月是豆腐销售旺季,他家的豆腐都是“定制”的,不用上集市,客户都是上门自取。去年腊月几位老食客,由于预定太晚没卖到豆腐,只能抱着遗憾而去。</p><p> “我也没办法啊,豆腐得一锅一锅煮,又没办法流水生产,手工打造本来就慢,为了保证豆腐的品质,从选择上等黄豆到出锅自然凉冷,一个环节出错将前功尽弃,就是二十四小时不睡觉也煮不了多少啊………”范哥如是说。</p><p> 去年腊月二十五过后,豆腐脱销了,别人家一方豆腐卖到25元(正常15元),范哥没有随波逐流,仍然坚持职业道德,价格还是涛声依旧!</p><p> 长期客居淮扬,淮扬菜乃八大菜系之一:“汤干丝”、“大煮干丝”、“文丝豆腐”、“豆腐羹”、淮安平桥豆腐,还有刘安家乡的豆腐宴、还有“家常豆腐”、“麻辣豆腐”等等,就其豆腐菜品制作的厨艺而言,色香味确实不错,然而总觉得比不上家乡豆腐的鲜嫩可口。</p><p> 也许是长年在外奔波,夹杂了浓烈的乡愁,总常无限回味小时候吃豆腐的幸福情景。 当然,就豆腐本身的食材而言,家乡的豆腐确实不错的,点脂用的盐水是天然之产物,做成的豆腐不用调料就可直接食用,味道鲜美香嫰,这是其他地方用明矾或石膏点脂的豆腐所无法比拟的!</p><p> 去年西北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在我的家乡进行“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专门到范育来家豆腐制作现场进行观摩,买了豆腐、也带了盐卤回学校化验,反响很好!</p><p> 人生三大苦差事:</p><p> 撑船、打铁、磨豆腐,可见煮豆腐的艰辛!</p><p> 传承近三十年豆腐制作手艺的范哥和嫂子,由于双手长期在水中寖泡,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手指关节、颈椎、腰椎都落下了毛病。 </p><p> “冬天,室内室外冰火两重天;夏天,好比桑拿加汗蒸。待我们这一代人老去后,将来恐怕就吃不到正宗的雷坝豆腐了",范哥无限感慨地说!</p><p> 是啊,一箱豆腐约需25斤黄豆、每斤黄豆3块钱,主要成本75元左右,人工和其它耗品不算,一箱豆腐十方,每方15元,可以卖150块钱,毛利不足一半,起早贪黑年轻人谁原意干呢!</p><p> 但是,这些老祖宗传承下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得后继有人啊!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迫在眉睫的大事。</p><p> 虽然和范哥同村,但接触比较少。一是由于我长年在外,二则人家比我年长十几岁,多少有些代沟。</p><p> 范哥不仅是煮豆腐的老把式、更是泥瓦匠的老把式;两个行业好像相差甚远,但都做得游刃有余,堪称匠人!</p><p>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p><p> 今年春天"幸福路"(村民自发修建通往农田的山路)修建过程中,范哥前前后后积极投工十余天,是真正的核心技术人员,我一个门外汉,除了推拿是个半吊子外,别的一窍不通……</p><p> "幸福路"瓦匠技术活主要是范哥担当的,晴天还是雨天他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好几次我们俩都是“雨中漫步”的。</p><p> 干了一辈子瓦匠手艺,总得给村上做点贡献、留点面子下来,范哥如是说。</p><p> 煮豆腐有标准、做瓦匠志愿者有标准、我词穷呵,这是什么精神?</p><p> 想认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p><p> 丰富的煮豆腐经验,不保守、不保留,时常和乡亲们交流沟通,授人以渔,大爱啊!</p><p> 三尺灶台煮春夏秋冬、</p><p> 一锅豆腐养全家老少;</p><p> 我村的豆腐产业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p><p> 范哥家女儿毕业于陇南师范学院(本科),儿子毕业于省城中医学院(研究生),现在省城某大医院上班;</p><p> 苟种福家四个女儿全是大学生;</p><p> 蒲林荣家的儿女都是大学生;</p><p> 魏录荣家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p><p> 刘李罗家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p><p> 苟仁荣家的儿子研究生……</p><p>所有这些成功之家都和煮豆腐赚钱供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p><p>幸福的故事还在继续谱写………</p><p> 把豆腐煮好,把这门手艺传承好,将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为村上的公益事业出份力,范哥如是说。</p><p> 去南山上耕作的大路,道路两旁的树枝,多少年来都是范哥义务修剪,那些碰撞人的、长得歪歪斜斜的,他都进行整形修剪,这不,今年成为幸福路树木义务护理员。</p><p> 我们村常年煮豆腐的还有:苟仁荣、陈武、文社来、魏录荣、魏含荣、蒲朝彦、范各来、范羊来、刘李罗、蒲林荣、雷久生、雷书荣……</p><p> 豆腐卖钱、豆浆水、豆渣养猪,一点都不浪费、资源综合利用。</p><p> 豆腐:含大量蛋白质、钙、铁、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具有益气和中,促进代谢、防细胞老化、补虚润燥,清肺化痰之效!</p><p> 据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了保证将士们的营养,专门有人负责煮豆腐,豆腐用来食用、豆渣养猪(当然啦,三宝大人是不能吃大肉的)。</p><p>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p><p> 豆腐,清水人引以为豪的福祉,已经成为雷坝镇的一张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亮、更有价值,坚信在党的惠民政策鼓励下、在镇党委、政府带领下,传承发展好雷坝(清水)豆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p><p> 食材好、食才好!</p><p> 豆腐,困难时期解决了我村的温饱问题、脱贫路上功不可没、希望在我村小康路上大有作为!</p><p> 野马河之子 张晓明</p> <p>下雨天凉快、灰尘少、干活不能停,范育来如是说(喝啤酒者)。</p> <p>土办法:制作过水涵洞!</p> <p>力拔山兮气盖世!</p> <p>范育来---戴头盔者。</p> <p>范育来(中)和王兔生、雷三才等,铺设“连心桥”上的钢筋!</p> <p>他干瓦匠技术活---乡亲们放心!</p> <p>挑灯夜战。</p> <p>幸福路是靠---人背肩扛修成的!</p> <p>我只是个“看客而已”……</p> <p>一丝不苟求质量!</p> <p>赵邦雀同志</p><p>到幸福路修建现场慰问、带来镇党委、镇政府的温暖关怀!</p><p>雷书荣(戴草帽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村村委会主任,虽然离任村干部岗位二十余年,在幸福路修建过程中,积极投工指导,用行动诠释了离职不离责的担当精神!</p> <p>范育来、张虎军、雷书荣、苟种福等到幸福(从左到右)路散步!</p><p>苟种福,我的红色领路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村上街组组长,积极现场指导、电话沟通幸福路修建全过程!</p> <p>站在连心桥上, 大家露出了幸福的微笑!</p> <p>范育来</p><p>幸福路修建中评为二十四名劳动模范之一!</p> <p>幸福路后期保养中……</p> <p>柴火煮豆腐 味道好极了!</p> <p>晒 晒 晒 晒晒更健康!</p> <p>精进!</p> <p>把这次回家的所见所闻、点点滴滴,用这三千多字记录住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