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的岁月-我与高家洋房之缘

蒹葭

<p class="ql-block">高家洋房,这幢座落于紫阳街191号的百年老宅,是我工作和生活了28年的地方。如今,华丽转身成为嘉兴人文地标和城市的文化客厅。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___题记</p> <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23日,高家洋房迎来了盛大典礼。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瑶与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祝亚伟为“嘉兴文艺之家”揭牌,同时举行以抗疫为主题的摄影、书法、美术三个艺术类别的展览。以此向嘉兴的抗疫英雄和这一段抗疫历史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苍劲有力的“嘉兴文艺之家”牌匾,是从嘉兴籍著名文人,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茅盾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走在庭院的摄影展区,浓浓的艺术气息迎面扑来。凝视着用大小魔方和方正铁架展列的受命于危急的逆行者照片,宛如行进在时光的隧道。身后是百年过往,前面是未来岁月,而我正与白衣天使们一起,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作为揭牌仪式的领衔之展,就这样与老洋房完美地融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辅楼门厅里,树立着我市雕塑家陆乐创作的朱彝尊雕像。一楼大厅展示着白衣勇士、全民防控,卡点值守以及复工复产的系列美术画面和书法作品,记录着那段不同寻常的抗疫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置身于书法、字画和摄影作品中,仿佛自己也成了影像中人。现实和历史,艺术与建筑,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回味无穷的时光穿越。</p> <p class="ql-block">高家洋房,系嘉兴望族高仲兰所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回字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灰砖墙体、红砖角线,窗的顶部是拱形的彩色玻璃,连廊拱券,石膏堆塑,工艺极其精致,典型民国风格的历史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幢中西合壁的老洋房始建于民国初期,东临距今1790年历史的古建筑子城,北靠中国最大、远东第三的天主大教堂。三者相邻,组成一个“品”字,成为细品嘉兴这座城市魅力和底蕴的文化客厅。</p> <p class="ql-block">百年岁月里,高家洋房曾作为抗战铁军张发奎将军的司令部。嘉兴沦陷后又被日军侵占,1949年5月7号嘉兴解放,由解放军接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移交嘉兴新老兵中转接待站接管(后据军委总后勤部文,更名为嘉兴市军供站),由于长期用作机关和军需,因而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1985年1月调入新老兵中转接待站,主管内勤部。站在紫阳街上望着两扇军绿色的大铁门,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门前,这棵高大茂盛的香樟树,是单位地址自勤俭路军分区,搬迁到紫阳街高家洋房时,老同事们种下的。</p> <p class="ql-block">往事一幕幕,难忘那年,我拾阶而上,步入内院,只见绿茵葱笼,芬芳馥郁,方方正正的庭院里种有海棠、腊梅、金桂、银桂和枇杷树。院中花坛上有一棵红艳艳的茶花,矮矮的冬青沿左右两条石径修剪而成。南面的双楼梯口种有红黄相间的美人蕉,跨出南楼侧门,窗前是一排的棕榈树,西墙旁种有一溜的杉树,挺拔得像列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院内,楼上楼下的廊沿,筑有不少燕子窝。适值冬日暖阳斜照,小燕子们盘旋翱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恰似应景。这一切在八十年代都是很稀罕的,我顿时爱上了这座楼、这个院子和这个新单位。</p> <p>洋房的西侧,是后来建造的辅楼,一楼为伙房与饭厅,二楼分割成住宿房间,整个大院占地5000多平方米,除了主建筑,我们还添加了锅炉房,洗衣房和汽车库。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p> <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因工作需要转岗,担任主办会计之职。接手了单位行政帐、食堂帐以及基建帐,兼任劳动工资,人事管理,开始专业技术岗位的新职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为标准的职称改革后,我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参加了1993年助理会计师(预算类 ),1994年会计师(企业类)的全国考试,成为全系统通过全国统考,取得会计师资格证书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军供站,主要负责接待前来接兵的部队干部的食宿,负责老兵退伍时的接待和新兵入伍的食宿与迎送,以及上级布置的各项军事任务,实行平战结合、综合利用。</p><p class="ql-block">1983年撤地建市时,嘉兴几套班子的主要领导都入住于此。后嘉兴高专筹备组以及嘉兴报社入驻。1986年我们自筹资金建造的一幢20套房职工宿舍楼竣工,1993年我们融资建造的军供大楼峻工交付使用。</p> <p class="ql-block">回想当年,接兵期间全站人员统盘操作,我时常放下手头事务,到内勤、到伙房帮忙。最难忘1991年最后一批次的送兵,12月9日母亲病危,嘉兴所有亲属围聚守护在一起,10日上午因单位里有数百名新兵的转运任务,我清晨5点告别妈妈前往单位,没多久家人匆匆赶来,说母亲于6点55分撒手远去。但此时我还不能离开岗位,因为忙完送兵任务的我还要回到财务室,为接兵部队和地方人武部结算帐务……</p> <p class="ql-block">2007年,国防事业拓展,嘉兴市军供站新址迁建于东栅雀墓桥。2009年11月竣工,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2012年,为配合城市的更新改造,地处紫阳街25号的职工宿舍楼拆迁。我站自筹资金建造的紫阳街125号军供大楼一并拆除。</p><p class="ql-block">2015年,地处紫阳街191号高家洋房的嘉兴市军供站旧址,移交嘉兴市文保所接管。我们经手管理了整整40年,为保护这座百年老宅作出了不少努力。</p> <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高家洋房公布为浙江省文保单位,启动巨资进行修缮与整改,调集各个工种的工匠,修旧如旧,重新修复那个时代的记忆。</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嘉兴市文联和嘉兴文学院进驻,成为这座百年老宅的新入住者。</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嘉兴文艺之家”揭牌暨“循光前行 以艺抗疫”大型文艺作品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这座有着悠远历史和独特魅力的老洋房,见证了嘉兴城市发展的百年沧桑。从民族工业者的私人住宅,到部队军营用房,功能不断地转变。</p><p class="ql-block">如今嘉兴文联和嘉兴文学院入驻,行使着新的使命。高家洋房将作为嘉兴最文艺的地方,打造成高雅的艺术殿堂,吸引着市民前去打卡,这样的归宿,对历史老建筑而言是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座落于紫阳街191号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嘉兴文艺之家</b></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座落于东栅锦带河路2550号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嘉兴市军供站新址</b></p> <p class="ql-block">撰稿:蒹葭</p><p class="ql-block">图片:蒹葭及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