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临沂市高三语文二轮考试作文分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段淑君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韩宗峰</b></div></h1> 【原题呈现】 【作文分析】<br><b>1.命题意图:</b><div> 这是一个指向核心价值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有真实情境,重点考查学生理性思维、自主发展、审美情趣、文化积淀、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在作文命题中运用真实情境呈现名人名言:三则名言给学生宽广的立意空间,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较强的写作自由度,但又能通过驱动任务创设情境体现出思维的精度和深度。<br><b>2.作文解读:</b><br> 试题由材料、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br> 本次作文立意的重点还是材料本身。材料包括两部分——说明性内容和三句名言,其中说明性的文字告诉我们材料的主体是杨绛先生“送给青年人的话”,暗示同学们要在此基础上理解三句话的内涵和意义,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三句名言,我们既要单独理解每一句的内涵,又要找出它们的逻辑关系,还要思考它们对青年毕业生的启示。第一句话揭示锻炼的价值,这里的“锻炼”应该主要是指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第二句话是说自身心灵成长的价值。“我”是自己的主宰,“我”是世界的主宰,“我”起决定作用。“我”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我”不活在证明里,“我”要活出“我”想要的精彩。第三句话是说真正的快乐的享受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精神追求的满足。在精神追求的道路上,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享受吃苦是乃是不同的境界和层次。把忍受变为享受,是达到了以苦为乐的很高境界和层次。<br> 通观两部分内容理解,我们发现三个观点之间存在递进关系。首先青年成长需要“锻炼”,这其实提出了“是什么”的问题。第三句告诉我们,青年人不要惧怕不必拒绝“锻炼”,这样才能体会“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的人生哲学,这提出了“为什么”。进而表明人生在世要接受锻炼应该做到“不乱于世,不惑于人,特立独行,自立于己,自强于人”,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体现了“怎么做”的问题。<br> 提示语中则包含了三个情境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是“纪念杨绛先生”,写作要围绕“她送给青年人的话”展开。要谈出你对她的话的理解、感受、认识,谈出对她良苦用心的领会和感谢。第二个任务是发言稿。文章要体现出发言稿的特点,让读者能看出是发言稿。第三个任务是身份。是即将迈入大学的高中学生,是已经成人的中国青年。内容、口吻要符合这个身份。<br> 写好此类作文,<b>一是准确而又深刻地解读材料,把这三句话的深刻内涵挖掘揭示出来,写出对自己人生具有怎样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二是解读任务,明确写作要求在文体、身份、情境、对象等方面任务导向。</b>行文要注意综合三句话,而不可忽视任何一句甚至单就其中一句论述,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尤其是要有丰富的可读性的论据而不能一味空谈。让阅卷老师感受到当代青年的思维、积淀、情怀和自信,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非冷冰冰的空喊。<br></div> 欢迎订阅临沂高中语文段淑君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