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原野土膏动,怀生各自欣。”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伴随着夏天的脚步,各地学校基本都复课了。一旦开学,许多困惑必定迎面而来,特别令老师们困惑的是——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衔接?通过深入调研,整理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也希望能以“点”带动“面”,集思广益,也请大家设计一下自己学科,自己课堂“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br></h3> 相关思考 学情摸底、有的放矢找好突破口 <h3>1.多种形式摸清差异,做到心中有数。</h3><h3> 复课前,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摸清学生差异是极为重要的。可以通过谈话的方法、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借助“问卷星”)、知识点的检测对线上教学的整体学习内容进行透明反馈,摸清底细,查漏补缺。可以筛查出学生集中的问题,并再次发现薄弱学生。在复课时,组织这些“薄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和单独辅导相结合。</h3><h3>2. 理清线上教学问题,为线下教学做好准备。</h3><h3> 在摸清底细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将线上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线下复习巩固的重点。制定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对共性问题,集体教研、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方法进行逐步解决,为分层教学做充分的准备。</h3><h3>3、明确两极分化学生名单,提早预期部署。</h3><h3> 由于线上教学缺少监督,学生学习情况两级分化现象较严重。体现在语文教学上孩子在识字、书写、理解文本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可能较大。</h3><h3> 复学前摸底排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问题知识点”和“问题学生”。</h3><h3> 针对两级分化现象教师可在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实际情况分层布置练习、设计分层作业。</h3><h3> 针对后进生,新授课基础性作业+已学内容基础性作业;中等学生,新授课基础性作业+阅读作业;优秀学生,提升作业,以达到最佳效果。</h3> 统筹兼顾、巧妙布局线下教学 <h3>1、制定策略、抓住学生最近发展区。</h3><h3> 由于复课后所剩时间有限,整合提取不同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有见地的融合在几节课当中,尝试单元高效复习旧知。以新带旧,边学习新课边复习旧知。当遇到前面的知识点,可以用旧知链接形式进行补习。</h3><h3> 讲练结合反馈透明,将整合后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再次强化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h3><h3> 线上教学因时空限制,学生“听”较多,“说”“读”“写”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衔接中要更注重“说”“读”“写”的系统教学实践训练。</h3><h3></h3><h3> 合理的将学生薄弱点融入到每日的日常教学中,尽量做到既不影响接下来的课时进度,同时对学生薄弱点进行补习。</h3><h3>2、教师教研集备,群策群力显担当。</h3><h3> 本学期所剩的有效教学时间已经不多,我们应尽早明确实际的教学时间,做好知识内容的承接,做好教学进度计划的精细安排、精细教学。</h3><h3> 大家需要全面认真的梳理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以年级组教研为前提,结合线上教学的视频,教研组集体思考做好任务分工,围绕单元的重难点和核心训练点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在每课或章节中找到一两处重点的训练点,对复课前线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类、复习。</h3><h3> 立足组内教研,了解学情,对共性问题专门备课,针对性突破。进行学法的梳理,使学生了解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落实好学生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h3><h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保驾护航。</h3> 思想、心理、行为习惯齐抓并举 <h3>1、讲规矩、守纪律。</h3><h3> 抓习惯、抓纪律,从外部行为约束、规范学生,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常规训练,先循序渐进地抓好常规工作和常规训练,不急躁,为后续有效学习打好基础。</h3><h3> 抓个体,树典型,同时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心理上的适应与衔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h3><h3> 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和身体的衔接,从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强度等方面让学生逐步适应。</h3><h3> 师生融合,做好学生的收心教育,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要做好思想教育,重视个别学生心理,特别是心理上烦躁或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用爱温暖学生、真诚理解学生。</h3><h3> 要严格要求和积极鼓励相结合,教师要做好相关教育与调控,切不可使学生松懈焦躁。</h3><h3>从云端到教室,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融合是教学衔接卓有成效的基础和前提。</h3><h3> 关注重点学生,特殊学生复课后的心理健康情况,多跟重点、特殊的学生进行交流,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疏导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h3><h3>2、家校共育,和谐统一。</h3><h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加强大后方的战斗堡垒作用,打好复学复课的攻坚战,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h3><h3> 老师先与家长协同,做好必要的沟通和疏导工作,充分利用家庭助力,近期让学生提前收心、静心,共同保证教学目标实施与达成。建议家长帮助学生逐渐规范日常行为,力争让孩子以最佳的状态,进入线下学习。</h3> 线上线下教学衔接 六个关键词 <h3>1.摸底:调查问卷,学情测试。</h3><h3>2.策略:一级一策,一段一策,一科一策。</h3><h3>3.分层:分层教学、分类补缺。</h3><h3>4.延时:自习,课间。</h3><h3>5.整合:以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为形式进行内容整合。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结合。</h3><h3>6.培优辅差:重点辅助、个别辅导。</h3> 上好开学第一课 <h3> 学生返校后,不应该急着恶补知识,先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训练,习惯的培养,要上好开学第一课。</h3><h3> 首先,应该安下心来,心平气和地教育。给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消除恐惧和不安。</h3><h3> 其次,充分挖掘疫情课程资源。抗疫故事、抗疫好文章、抗疫英雄事迹应该给孩子们看一看,让孩子们在开学第一课中学习和感悟:为了能尽快终结疫情,国家和社会付出了怎样巨大的代价,有多少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付出生命代价,这是最好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教育。</h3><h3> 再次,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让学生尽快从居家学习转换到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以最佳状态进入线下学习。</h3> 开学第一课,可以这样上 <h3> 1.要上好立德树人思政课,把全党全国战“疫”的伟大实践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感人事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题材。<br></h3><h3> 2.要上好疫情防控科普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理性看待疫情,老师引领组织开展战疫主题的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理性面对、科学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到病毒对人类的伤害,更要认识到健康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h3><h3> 3.要上好学生成才励志课,加强信心教育,引导学生切实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克服“怕感染”的恐惧心理、克服“怕掉队”的焦虑心理、克服“怕束缚”的逆反心理,重建班级文化、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摆脱荧屏依赖,尽快恢复学习状态,建构日常学习行为规则。</h3><h3> 4.要上好正能量传递课。梳理线上学习的标兵,夸夸这些能够独自自主学习的好少年,树立榜样让正能量在班级传递。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进一步激发线下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同时也勉励其他的同学迅速整理心绪,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来。以此带领整个班级以一个最佳的状态,投入新的学习中去。</h3> <h3> 最后,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咫尺匠心,秉承着“一件事情做好了,才会有另一件更好的事情发生的职业坚守。”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好当下,定会怀着求真务实的教育初心,打好复学复课的这场攻坚战,护好一校人,护好教学阵地!教学防疫,花开并蒂,携手共进!眼含笑意,静待少年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