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一张张即将走出象牙塔小朋友们青春四溢的笑脸,我十分感概:感概时代进步,一天更比一天好;感概岁月静好,一代娇子长成才;感概岁月如梭,昨日如梦随风去。</p><p> 转眼间,我已从师专毕业40年,按工作35算,前五届毕业生已有不少人退休。仔细回想一下,老师专在职的教师也屈指可数了,包括往日感觉还年轻的同事也已进入退休倒计时,这让我想到一个很现实的话题:见证当年玉溪师专历史的老人相继退休离开学校后,有关师专的记忆会不会消失? </p><p> 作为玉溪师专的第一届校友,我有幸见证了学校从师专班成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挂牌、升格成为玉溪师院的全过程。同时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好事多年,无意间在留下了不少记录学校发展变化的照片。记得前段时间我发布过一个《见证玉溪师院40年校园巨变》的帖子,有近3万网友点击(在此深表谢意!)。从众多校友的留言中,我被大家热爱母校、留恋“塔山大学”生活的情怀所感动。为了留住这份可贵的玉溪师专情缘,我决定以个人的方式记录一下从1978年建校到2000年升本这22年间的玉溪师专生活,即便做不到让大家满意,也算给大家留一份随身可看的影集。</p><p> 以下发布的照片除了自己拍的,也有不少其他老师的作品,包括照片中展示的个人肖像,如果您觉得我用了不合适,请联系我后台删除。鉴于历史的原因,不少照片的质量可能不够好,但无可替代,还请您多多包涵。</p><p>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p><p> 冯 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创业艰辛</p><p><br></p> <p> 玉溪师专的成立算是中国拨乱反正,教育步入正轨的时代产物。早期的师专班开班时只有3个老师(一个校长,两个专业老师), 96个学生。之后,随着玉溪师校、玉溪中师培训班部分老师并入,以及从各县中学、玉溪各单位引进调入,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记得1980年我留校工作时,学校第一次订制工作服,全校教职工人数共47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校校史馆发布的历史革沿图文</p> <p>一组学校早期办学条件的照片</p> <p>校园全景</p> <p>学校田径场</p> <p>学校大礼堂</p> <p>学校书记校长办公室</p> <p>学校有限的体育设施</p> <p>数学一班大师姐的课桌</p> <p>学生宿舍一角</p> <p>学校图书馆藏书室、阅览室</p> <p>学校早期的计算机室(教学用机是八位苹果机)</p> <p>物理科实验室</p> <p>化学科实验室</p> <p>英语科的语音设备</p> <p>早期的画室、琴房</p> <p>学校医务室</p> <p>学生食堂一角</p> <p>1984年初夏,因为干旱,学校师生饮水困难,地区行署安排消防队官兵用消防车给师生运送生活保障用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启航路上创建辉煌</p><p><br></p> <p> 早期的玉溪师专,办学条件尚不如县级中学,来到红塔山,完全没有上大学的感觉,让很多揣着大学梦来的学子感到十分失望,甚至有人放弃求学退学回家。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学校给予大家最大的依托是: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回馈社会。可以说,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以校为家,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爱生如子。当年我们在学生面前最有底气的话是:玉溪师专有亲人般的老师,你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刻,老师与你同在。事实如此,在学校的大小活动中都能看到领导的身影,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相伴。科任教师认真教学,为每个学生负责。班主任老师不计得失,陪学生过节、给生病的同学做病号饭、冬天给困难学生送衣被、假期自费进行家访、几乎每天深入教室宿舍和学生泡在一起……。而同学们读书自觉,相互较劲,比学赶帮超风气较浓,当年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班主任老师下晚自习熄灯后或节假日要到教室里劝学生注意身体,早点休息。正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里,大家心情舒畅,无怨无悔,全力以赴,默默地用自己辛勤与付出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增砖添瓦。也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回报,玉溪师专逐渐在同级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最终在省内外小有名气。</p> <p>一组珍贵的首次镜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导关怀与鼓励</p> <p>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国务委员彭佩云在省、地领导陪同下视察学校。</p> <p>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到学校考察调研,杨世华校长介绍的正是当年学校发展规划沙盘。</p> <p>地委行署领导来校指导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学者交流指导</p><p><br></p> <p>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先生、中国科学院气候研究所所长气象学家张家诚先生、政协中央委员云师大教授麦赐球先生、著名国画家郎森先生</p> <p>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田万生教授、著名演讲家蔡朝东先生、老红军黎云龙、战斗英雄杨国祥</p> <p>原云南师范大学校长吴积才教授来校指导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书育人开拓进取</p><p><br></p> <p>施洪书记、刘中坚校长给学生干部上课</p> <p>方奎兴老师、李文钧老师、李海涛老师、杨德甫老师</p> <p>毕晓莉老师,外教彼特先生、彭庆华老师、李永延老师</p> <p>冯跃老师、高昆谊老师、郭巍老师、聂锐新老师</p> <p>赵美仙与陈龙老师、郑玲老师</p> <p>学生上实验课</p> <p>学生野外实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p><p><br></p> <p>传统的元旦拜师活动,一束束鲜花传递着师生间的情意。</p> <p>在学校电教室里,组织过各类全校性教育活动。</p> <p>五项活动提升教师素质,不少同学从中受益。</p> <p>学生军训规模不大,实弹射击成为回忆。</p> <p>文艺演出精彩纷呈</p> <p>在那个恢复跳交谊舞的年代,学校的周末舞会好热闹。</p> <p>学校后勤、图书馆职工大合唱</p> <p>青年教师参加地区职工文艺汇演获一等奖</p> <p>云南省十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学校学生演出方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纯真的体育精神激励我们拼搏向前</p> <p>曾经代表学校征战四方的学生、教工篮球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社会实践影响深远</p><p><br></p> <p>师生重走长征路留佳话</p> <p>走访昆玉铁路隧道的照片曾上了玉溪日报</p> <p>社会实践到元江。真没想到,当年接待学校师生的元江县领导(朱学进、杨世华)日后会成为玉溪师专的领导。</p> <p>当年的学雷锋活动无论形式还是规模都值得留念</p> <p>很接地气的教育实习。每年学校组织召开的中学校长座谈会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到位的过程管理让实习师生受益匪浅。</p> <p>在座的校长里有你吗?</p> <p>图一、图二是塔老大到通海实习的照片,图四的大客车承载过很多校友的梦想。</p> <p>数学专业学生江川三街中学实习剪影</p> <p>热血青年走上玉溪街头</p> <p>玉溪师专第一个全国先进班集体,班主任林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恩母校,感恩师长,感谢校友!</p> <p>创建学校的三位老师:马湘池校长、张钦老师、陈正春老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老教师个照</p> <p>秦涛老师、陈家春老师、赵壬康老师、武祖厚老师</p> <p>郭仁老师、张再明老师、余新铭老师、王律老师</p> <p>当年学校领导班子照片</p> <p>图一左到右:高卫国、李崇武、朱学进、刘中坚、彭设光、姚庆龙</p><p>图二左到右:高卫国、宴震亚、姚庆龙、施洪、刘中坚、陈正春、李富生</p><p>图三左到右:陈龙、高卫国、刘中坚、杨世华、施洪、李富生、冯溪屏、姚庆龙</p> <p>塔老大师生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年校庆部分老师集体照</p> <p>中文科老教师(左到右):解家有、杜凌、刘中坚、马敬民、徐啸虎、彭汝寿、晏震亚、张弗、顾秀英、浦治华、王友潮</p> <p>数学系教师</p> <p>物理系教师</p> <p>地理系教师</p> <p>英语系教师</p> <p>经管系教师</p> <p>音乐系教师</p> <p>体育系教师</p> <p>美术系教师</p> <p>图书馆教师</p> <p>总务处部分教师</p> <p> 结束语:有心记录22年玉溪师专的发展变化,但能力有限、资料有限、美篇允许的图文有限,只能记录一个大概,如果让您失望了,可以吐槽但不要生气。以后有机会回母校校史馆看看,相信您会有更多收获。</p><p> 再次感谢您阅读我的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