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散花开,同研共进 一一 临河区第四小学美术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剪影

王晶

<p>风暖人间草木香,一笺清浅入夏来。</p><p>初夏,是绿荫渐浓、繁花烂漫的季节,是蛙声阵阵、清爽怡人的时节,更是学子们晨练读书、教师辍笔耕耘的大好时光。为了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共筑理想课堂,临河四小美术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如期举行。</p><p>本次活动分三部分:</p><p>一、集体备课共学习</p><p>二、课堂教学展风采</p><p>三、评课反思促成长</p> <p>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校课堂亦如是,提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探索、思考、创新,一点点累积教学经验,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最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p><p><br></p> <p>  美术组在王志勇老师和刘佳的带领下,各位教师发挥各自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互相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老师们将有争议的内容拿出来,利用集体备课展开集体讨论,在心灵的碰撞中,各抒己见!志勇老师要求大家研读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分析重难点,明确教学思路,更为年轻教师指明方向。</p> <p>张灵艳老师执教五年级《精细的描写》</p> <p>  张老师从分析课题切入本课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表现方法。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中外画家的线描作品,通过对比分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线条带来的美感,为学生创作积累大量视觉素材。张老师严谨的教学设计,流畅自然的语言,精致的课件设计值得我们学习。</p> <p>杨璐帆老师执教四年级《有人脸的器物》</p> <p>   杨老师用学生搞怪的表情包视频导入新课,学生们从同学有趣的表情自然捕捉到夸张、扭曲、变形这些关键词,为后续的创作做铺垫。杨老师请学生欣赏富有中国文化特色人脸装饰器物,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出示现代陶艺作品中不同风格人脸装饰器物作品图片,同远古时代人脸装饰器物对比赏析,这样为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行必要的拓展。学生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脸装饰器物便跃然于每张课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p> <p>石桂霞老师执教二年级《绘画游戏》</p> <p>  石老师直接带着线条去旅行……在画过线条之后,石老师把画面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想像力,让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联想。并通过多媒体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美术鉴赏力。石老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p> <p>王晶老师执教一年级《出壳了》</p> <p>  王老师用魔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王老师以小鸡出壳为例,创设有趣的情境,通过欣赏课件和教师适当的启发,让学生利用看、说、演等体验来感受、认识、了解小动物出壳前、出壳时、出壳后各阶段的动态及心情和来到这美丽的世界的情景,还有见到爸妈时的感受。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情景仿模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表现出了自己的不同感受,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p> <p>  课后,志勇老师和刘佳老师趁热打铁,及时组织开展了评课议课研讨活动。</p> <p>  五位美术老师在志勇老师和刘佳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发言进行评课,评价的内容真实客观,研讨氛围十分浓厚,既赞扬了本课教学的精彩和优势,又针对这节课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志勇老师又对每一节课进行点评,使大家受益匪浅,耳目一新。本次活动不仅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为践实新教育更好地开展指引了方向。</p> <p>  紧张而充实的教研活动接近尾声。本次教研活动给每位美术教师对未来教育带来新的认识与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构筑理想课堂,我们永远在路上……</p> <p>校训:求真 敬业 文明 勤奋</p><p>校风:团结 进取 严谨 优美</p><p>教风:忠爱 严勤</p><p>学风:尊师 守纪 勤学 向上</p>

老师

学生

出壳

备课

教师

教研

志勇

课堂

教学

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