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共之光 撒遍每个角落——隆昌寄宿制学校数学组学共课例研讨活动

柏柏

<p>   2020年6月2日--6日,隆昌寄宿制学校数学组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举行了持续一周的组内课例研讨活动,让行动研究在每位教师的心底生根、发芽。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到课件,从导学单到集体备课,从课堂观摩到课例研讨,我们都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的就是让学生走进原生态的课堂,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学习。</p> <p>  通过一段时间对共同体的实践,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挑战学习的儿童是灵动、高雅而美丽的。</p> <p>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一种挑战。</p> <p>  在我校教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日子里,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学生的改变,教师的改变,学校整个“教与学”的氛围的改变。</p> <p>  现在的课堂,把多年前所提倡的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充分的进行发挥。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串联”。因为课堂需要教师的串联。所谓的串联,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一个儿童从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到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联起来,把儿童的现在同为来串联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活动,无非就在于探讨这种这种活动是否成为“串联”的活动。</p> <p>  “学共”的课堂建设之初,追求的应该是“活动的,合作的和反省的”学习。</p> <p> 在每次学共课堂的打造的过程中,都让我们收获颇多。我们也意识到,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但是我相信,这场革命,会改变所有人,会让每一个人都越来越好。</p>

串联

课堂

教师

学习

学共

课例

学生

儿童

活动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