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出行记(5)

金珠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出行记五</b></h1><div><b><br></b></div>此行来回四天,我们探访了幽静、神秘的厚畛子,游览了闻名遐迩的老县城。见识了'一线天’的险峻和‘熊猫山庄’的优雅;看了‘大树沟’飞流直下的瀑布,方知一千多年前‘白老先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并非戏言;到了誉满天下、被广大驴友称之为:周至县的香格里拉的‘老县城’,山风习习,湑水涛涛;鸡鸣狗叫,牧牛结伴;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个个流连忘返。在文物保护站,听了资深讲解员小何声情并茂的解说,对‘老县城’的来龙去脉才了然于胸;从都督门沿胥水河下行,徒步跋涉在原始森林,翻岭、越沟穿越到了黄柏塬的核桃坪。沿途欣赏了‘松大爷’的奇观、见识了原始森林的博大精深、查看了‘傥骆道’的遗址、遗迹。虽然用时不多,收获满满。为了来日方长,特作以下盘点: 大美秦岭介绍。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和坡地沙化,国务院于1999年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经过20年来的实施,山秀了、水清了,林密了、草茂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得到了有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山区群众祖祖辈辈垦荒种粮的传统耕作习惯,实现了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群众由单一的种粮模式过渡到多种经营模式。有效地改善了自然生态状况,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秦岭山区“三农”问题的加快解决。<br> 经过20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广落实,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天变蓝了、山变青了、水变清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区群众生活原始落后,住房简露,生活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大人、小孩苦不堪言。 经过几十年退耕还林、修生养息,及党的富民、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山区群众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乡有县道,村有乡道,家家、户户都打了水泥路面,住房高大、宽敞,窗明几净。厨房瓷片贴面,做饭及日常生活普遍用上了液化气、电磁炉,自来水。有的家庭甚至购置了轿车,彻底告别了那种烟熏火燎、肩扛、背挑的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 <p>妇联主任李周华同志,每次下基层,轻装简从。深入实际,勇接地气,体察、了解民情,与国同忧、与民同乐。</p> 这次山游,虽然是游山玩水为主,但我们也利用间隙时间,深入农家,了解当地群众过往和今昔生活的变化,了解党和政府各项富民政策在山区的落实、推广情况。看着她们体面的衣着、喜笑颜开的面容、听着她们不凡的谈吐和爽朗的笑声,我深感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及党的富民、扶贫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成效显著,深得人心。 这是钓鱼台村一位农民兄弟利用当地水力资源,自办了水力发电站,年经济效益高达30万元以上。 这是当地农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建起了50多箱的土蜂养殖场,年纯收入高达6万元以上。 群众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种植果木、药材、经济林;培植菌种点山木耳,挖山药、採野蘑菇;建农家乐,办实体。经济发展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上图是山区群众在旅游景点销售自产、自采的蘑菇、核桃及草药。 <div>这是老县城村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眉清目秀,允满了童真。看着她们腼腆、羞涩的外表,清纯、有神的双眸,让人怜爱万分。</div><div><br></div><div>虽然山区群众生活普遍得以提高,但让山区群众大为诟病的“医疗、教育”改革,让山区群众吃尽了苦头。毛主席当政时,注重社会效益,制定政策首先考虑群众利益。每个村有小学、有医疗站,公社里有完小、有地段医院、有邮电所、有信用社、有供销社,基本上能满足山区群众日常所需。而今“DXP”提倡一切向钱看,不考虑山区群众的难常,唯利是图。砍了医院、撤了学校、关、停了银行、邮政,给山区群众办事、看病、上学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像这么大的适龄儿童上学就要到100公里外的平原去寄宿,因年纪太小,家长还需租房陪伴,一个小学生每年的花费往往超过了两三万元。依靠“农家乐”、上山采药、或打零工挣下的几个辛苦钱,又付之东流。美名其曰的“免费教育”其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山区群众苦不堪言。</div> 这次出游,在领队智慧同学的策划下,在AA制的前提下,我们又自购了一些米面油、大肉、蔬菜等等,为以后抱团养老的模式做了一下初步的尝试。 这组图片是每天收队后,同学们纷纷拿出看家本事,揉面、煮肉、烧火、炒菜。大家各施其长,忙得不亦乐乎。更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未进过厨房的胡特教,也放下了身段,忙着刷碗洗碟。智慧同学抓大也不放小,小到一袋盐,大到几斤肉,出库、入库门门清,每顿一小结,每天当众公布账目。 看看这些老伙计: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的吃饭架势!每到开饭时,同学们时而围桌团坐,谈笑风生。时而席地打坐、或蹲、或圪蹴,咋舒服就咋来。脱离了往日那个特定的环境,个个无拘无束,形骸狼藉,没有了往日那道貌岸然的拖累,大伙儿着实轻松了几天。 <div>人自在,生活才能快乐;心轻松,日子才能幸福;而今我们都行走在奔七的路上,在身体尚行、胳膊腿都还灵活的状态下,不妨邀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择邻而居,搭伴养老。或找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生活、喝茶、种菜、散步、养花、聚餐、旅行。陶冶情操,再次感受、体验那激情燃烧岁月中的青葱年华!<br></div> <b>下次秦岭游目标是太白山顶:</b>进南天门、闯药王殿、入玉皇池、上拔仙台、观日出、看大爷海、领略群山风貌。 <h5>这是前中央领导人李瑞环在视察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时发出的感慨和题词:<b>“在我国长江以北,气势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学价值如此之高,离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观实属罕见”。</b></h5> 大爷海位于太白山顶部拔仙台北侧,海拔3590米,是太白山保存较完整的典型冰斗湖泊,形成于古老的第四纪冰川。秦岭主峰太白山顶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就是人称“仙湖”的“大爷海”,该湖面海拔3590米,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 <div><b>太白山寒:</b>太白山顶常年积雪覆盖,盛夏不化,远远望去,如同盛开的千朵白莲,横于蓝天半壁。所以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称,它与华岳仙掌、曲江流饮、咸阳古渡等并称为关中八景。夏日登山,山脚下是烈日炎炎、半山腰冷风习习,等到山顶上却是冷风嗖嗖,可谓是“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当代诗人刘郁在亲自体验太白山 千变万化的气候特点之后,有诗云“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寒冬半夜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div><div><br></div><div><b>太白山奇:</b>在海拔3300米以上,完整清晰的保留着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地貌有冰斗、角峰、刃背、槽谷等。最令人震撼的是自然奇观,高山湖泊群、高山花海等分布在山巅周边。在海拔2200米---3400米的山地范围内,万亩杜鹃花丛四月底至七月初竞相开放;从海拔3511米的天圆地方至主峰拔仙台3771.2米处,将经过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药王池。六处高山湖泊,形如串珠闪耀在太白山的胸前。<br></div><div><br></div><div> <b>太白山特:</b>由于太白山的高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资源。被誉为我国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它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动物带、植物带、气候带均匀的分布在海拔620米到3511米的范围内,由下至上可以感受到五个气候带的变化,分别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由于气候的立体差异,使植物的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谱带,由下到上,可以看到松栎林带、红桦林带、冷杉林带、落叶松林带、高山草甸五个景观林带,界线清晰,色调分明。<br></div> 向太白山攀登的几条典型路线。 秦岭奇观。 这次秦岭行,游山赏景,寄情山水,见识了秦岭山峰的险峻、领略了自然风光的绚丽、感受了人文景观的博大精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秦岭出行记'几篇散文发表后,竟引来了众多读者、粉丝的围观,更为出奇的是,'秦岭出行记'中的几组图片竟还得到了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几位大伽的美誉。 这张照片颇具新闻性,凸显了各地主官领导改变浮夸作风,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的好风气。已被陕旅游、摄影家协会推荐给了党刊:《求是》杂志,前天已收到《求是》编辑部稿件采用通知书:内定为七月份《求是》杂志的封面照片。另外“视察”稿件还被相关单位向中国新闻图片社推荐参加2021年“金像奖”评比稿件之一。 深入基层的“妇联主任”这张照片,已被中国妇女报采用; “挽留”已被西安市旅游、摄影家协会推荐给了中国旅游报; “摄影家风采”已被西安市旅游、摄影家协会推荐给了中国新闻图片社; “暖男”已被中国旅游报采用; 战友们的谬赞; 战友们的谬赞; 战友们的谬赞; 战友、社会朋友们的谬赞; 社会朋友们的谬赞; 朋友们的谬赞; 同学们的谬赞; 社会朋友们的谬赞; 同学们的谬赞; 社会朋友们的谬赞; 注:此两张图片也得到了众多爱好旅游、摄影粉丝的点赞! <h5>做个快乐的老人!</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值此'秦岭出行记'封笔之际:特向晓萍同学此次不顾路途艰辛、为同学们拍下了精彩瞬间的众多美照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为此次'秦岭出行记'散文的发表而提供各项帮助、献花、打赏、点赞、雅评、鼓励的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精神快乐、生活幸福!</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h5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浮萍草、金珠玛</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撰文:金珠玛</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金珠玛</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6.26</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