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游山中《五当召》

张力

<p>《五当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北边八十公里的阴山山脉大青山中。"五当″蒙语为柳树的意思;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为白莲花的,"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煕年间(公元1662~1772年),康熙(1772)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修建,逐步扩大到当今规模。</p> <p>据说五当召创始人,这位一世活佛弥扬佛法从拉萨一路走来,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来到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高原,正在踌躇之时,一兄巨大的苍鹰伏冲下来,将活佛的顶冠衔走,为追回帽冠活佛随鹰而去,来到这两山相携柳树茂密的地方,面对这柳暗花明翠柏成蔭的地方,大师怦然心,苍鹰是上天的使者神的化身,这是上天的指意,于是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就建在了这里。</p> <p>早上离开呼市时,沿大青山西行,山与城都被笼罩在雾一样沙尘中,使我们前行的心情大大受挫,但经过二小时的前行来到这大青的山坳处,我们要看的五当召依山向南展显眼前,它是一座层层依山垒彻的白色建筑群,在蓝天映衬,在翠柏绿柳掩映下:干净、安详、壮观。艳阳高照,大风扬沙都去哪了?😃😃😃</p> <p>现为初夏,大青山生机勃发。这依山建筑的五当召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它当然没有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的雄伟和气势,也没有经伦滿腹,珠光宝气装饰的宏伟殿堂。但它有它的影子和韵味;很纯朴,极安静,座臥在那里等受憎人的维护等信徒的膜拜。</p> <p>五武召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主体建筑座落在两山之间逐渐汇集的山地。东西两侧的高坡上是庙宇的附属建筑和憎人们的住地,全部庙宇全是藏式风格。</p> <p>宗色的边饰,黑色的窗户,红色的廊柱,金色的法轮,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蓝天白云,苍松翠柏交相挥映,很有气势但又出奇的安靜。</p> <p>这窄巷,这从没修缮过石台阶路通往最高处,我试了几次也没敢迈步,(看着很宽但很陡并且没有扶的地方)只能望顶兴叹了!</p> <p>这里不仅是寺庙,是书院,僧人在这里学习哲学、经文,通过考试僧人才有提升的机会。还要学习传法、辨经、密修、习经,据说呼和浩特的大召,北京雍和宫的主管僧人都是这里毕业的。这还不算还要学习医学、天文、数学、大地测量等,分四个部门,各大殿的用途也是按这分的。可惜疫情刚过,管旅游的"着急″,而个各大殿都大门紧闭,喇嘛僧人们都在自己的院内"闭门謝客!″我们这远道来的不多的游客坡上阶下扒门缝,主要看的是外观。😷😷😷</p> <p>五当召这典型的藏式召庙建筑,所有的窗户上方都有这种帏幔,这种织物布帏称作"香布″。所有藏式建筑的门窗上方都悬掛着用长条布打成褶的类似遮阳棚的装式,"香布″掛在门窗檐是藏式门窗的特殊装式,每年藏历十五这天更换一次,平时坏了也不能随便更换。</p> <p>站在这些藏式建筑群边,这些"香布″马上吸引住我的眼球,每当风吹过,"香布″随风摆动,使本来单调吊板生硬的建筑外墙马上生动起来,产生了动与靜、光与影的对比,真是有灵性的"香布″,会跳舞的窗帏。</p> <p>我们缓缓的参观游览着,四处一片靜悄悄的,靜的让人奇怪,五当召的个各大殿依着山势自下而上排列建造的,和不达拉宫极其相似。</p> <p>这帏幔后面是五当召的第一大殿:苏姑沁殿。由于帏幔后面殿门紧闭,大门两边墙上画着手执法器,面目狰狞的门神,虽然光线被遮很昏暗,但鲜艳的唐卡色和柱子上朝圣者圣献的不同颜色的哈迖,默默的讲述着这里的宗教故事。</p> <p>这召庙占地300多亩,有殿堂仓舍2500多间,五当召不仅是内蒙古唯一保存最完好的纯藏式建筑群,也是现内蒙古唯一保留活佛转世制度的召庙。</p> <p>这里有历史,这里有传说,这里天真蓝,这里特安靜。来看看吧,清与靜一定会感动你。</p><p>(2020年6月初)</p><p>另外要把这组照片用油画与马赛克手法做了处理,请观者说那种更好看。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