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按下暂停键,所有的远方梦被迫搁浅,内心的向往却越来越强烈。于我这样的疯子而言: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对远方再无憧憬。</p> <p>难得的周末,原本想好好睡个懒觉,可恶的生物钟把我早早唤醒,闲来无事开始研究我的“旅游宝典”,突然就按耐不住的想走走看看。马上行动,查找景点,设计线路,一场小打小闹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成行了,第一站,文笔塔。</p> <p>文笔塔位于宝丰文笔山森林公园,塔高15米下石上砖,是明万历四十七年建造的六棱实心砖塔,下有六角青石塔座,上部六棱尖顶,无层、无门窗,略似华表,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是河南省古塔中唯一如此建造的,可谓孤品。塔上方南侧嵌碑刻一方,碑文阴刻楷书,主要记述建塔捐款者,里面有辅佐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丞相牛金星之名,为今天史学界研究牛金星藉属问题提供了珍贵的佐证。</p> <p>据《宝丰县志》记载,宝丰原有两座文笔塔。第一座是知县任笼在1615年文庙前的东城墙上建的,4年后的1619年,知县范廷弼又在城南的 “笔山之巅” 上建第二座 。“在东城”的文笔塔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飞机轰炸县城时被炸坏不少。建国后怕塔倒塌危害百姓给拆除了。现在的文笔塔身上有不少弹洞不知为何形成,最感煞风景的是游人在塔上留下的涂鸦。</p> <p>从文笔山森林公园出来沿241省道驱车16公里,有一小小的村庄叫皂角树村,这里隐藏着一处红色景点——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皂角树村亦叫北张庄村,在解放战争时曾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驻地。传说过去北张庄有一户人家在拆老房子时,在墙缝中发现一枚原中原军区的印章。猜测有可能是当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保管印章的人员留下的,如果此人在战争中幸存的话一定会回来取印章的,因为战争年代印章在文书人员心中的地位高于生命。该传闻年代久远,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p> <p>村里老人回忆,当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作战失利后进驻该村休整,“柳林会议”后部队开赴前线去了。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现有三个展厅,还有刘伯承、邓小平旧居、军政处、情报处、通讯处旧址等。</p> <p>从皂角树村出来继续前行四十余里,我们来到第三站,也是此行最高大上的景点——汝官窑遗址博物馆。汝官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造御用青瓷器的窑场。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官窑为魁,烧制的瓷器最为精美。</p> <p>汝官窑还采用珍稀玛瑙入釉着色青中泛蓝,保证了千年前釉色千年后仍釉美动人,真正的汝官瓷是不带一丝化工色彩的。虽然对汝瓷不是很懂,配合着文字说明依然感受到瓷器之美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p> <p>今天享受到VIP待遇,参观时没有其他游客,宫老师乘兴打了一套太极拳,与周围环境很般配,毫无违和感。</p> <p>今天最后一站——半扎古寨。“半扎”河南方言非常短的意思,这里是明清时粤晋古道的重要节点,到宝丰的大营和汝州的临汝都是25公里的距离,商队来往之间往往选择在两地一半的这个地方住扎,所以才得名“半扎”。以前有句古话叫做“吃不完的大营饭,住不完的半扎店”,意思就是吃在宝丰的大营,住在汝州的半扎。</p> <p>文昌阁建于明代,圆穹形门,上面有阁楼,四周飞檐悬铃,有风吹过,铃声悦耳清脆,不禁让我联想到古代商队,那悠悠的驼铃声。</p> <p>半扎过去来往的基本上都是晋商和秦商,晋商和秦商都把“忠义”放在最前面,而关公是忠义的化身,所以很多山陕会馆本身也是“关帝庙”,半扎也不例外。这个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半扎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人们心中关于美好最基本的祈求,成为半扎人灵魂的守护场。“保四时风调雨顺,佑八方国泰民安”。</p> <p>关帝庙内还保留着高高的戏台,观台的榫卯结构尽显古代建筑的精巧,上方二龙戏珠的木雕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院子里古树上悬挂一口老钟与戏台遥遥相对,不知钟声是否浑厚,是否能穿越古今,直击当年半扎的辉煌。</p> <p>半扎村南有一条河叫万泉河,两岸泉水成群,竞相从石灰岩的岩缝中涌出而得名。河上的双孔石拱桥建于明朝,桥面由宽大的石板铺成,上面两道深深的车辙沟印,见证了当年古商道的繁华。行驶在古桥上小本,古老与现代终将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p> <p>一天休闲的畅游,虽不能圆我的远方梦,但与友人同游同乐,内心是满足欢喜的。远方不远,它召唤着灿烂鲜活的生命,因为有梦,心早已在天地间肆意奔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