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书,是人类文明沉淀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殷商时期开始,人们通过将古老的文字刻画在龟甲兽骨上,形成了甲骨文,后演变至战国时期的篆书铭文,以及竹简,直到如今的纸质书籍。书陪伴了世界五千年余,记录了人类文明一点一步的变换,成就了人类文明的永久传承。</p> 好书推荐 <p> 书籍,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籍,就像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笠翁对韵》</p> <p>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猪唏哩呼噜》</p> <p> 《小猪唏哩呼噜》是2008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幼军。本书以“小猪唏哩呼噜”为主人公,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而且在“儿童观念”上远远跨越作者早年的理解,对孩子们甚少训教,充满了理解和爱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的教育》</p> <p> 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诗三百首》</p> <p>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语接龙》</p> <p> 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是体现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p> 读书月计划 <p>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书我们更应该如此,详细的阅读计划是保证我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开始,每月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每天按计划阅读。</p> 精彩朗读 <p> 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是在和作者交流、对话。诵读更是一门语言艺术,要掌握和运用好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变化,使整个朗诵如同一首优美的乐章。</p> 优秀笔记 <p> 语言的积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非常重要,郭沫若先生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大量积累词汇、句式、语言、段式,下笔时就可以词直义畅,摘抄读书笔记是最行之有效的积累办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到书有“摘”有“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p> 读后感 主题手抄报 <p> 古人常云:书能香我何须花,茗能香我何须墨。自古,阅读就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通过阅读了解到了世界的变换,文化的昌荣,历史的演变,以及最深处的自己。书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文化色彩,为优秀品质的传承铺开了崭新的道路;为我们的思想披上了智慧的衣衫。</p><p>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p><p>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p> <p>图文:二年级</p><p>编辑:李倩</p><p>审核:袁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