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二小 卢言洁】我们生活在一个概念的世界里

莒南二小卢言洁

<p>  相约星期三,相约直播间。今天我们再次走近徐斌老师,走进概念教学!</p><p> 正如徐老师所说,概念教学是很难、很抽象的,虽然概念教学不是课标中所说的四大领域之一,但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充满了大量概念。其实,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和概念打交道的过程。</p> <p>  这之后,徐老师简单介绍在接下来充满回忆的六月,将通过直播间分享,从四个主题:关注概念的产生和来源、关注概念的意义与本质、关注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关注概念的应用与拓展,告诉我们,概念教学为什么值得研究,又该怎样去研究。</p><p> 今天徐老师介绍的是关注概念的产生和来源。</p> <p>  徐老师呈现了当前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结论,忽视过程;重视直观,忽视抽象;重视形式,忽视本质;重视单个,忽视系统。</p><p> 面对徐老师提出的当前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们在概念教学中确实忽视了很多,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p> 概念教学的教育价值 <p>  在介绍概念教学的教育价值时,徐老师指出概念教学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是数学技能的基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数学素养的前提。</p> <p>  我们一直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实还有一句话,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徐老师说,概念是人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脑的高级产物。数学通过概念获得研究的对象,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会形成命题,命题与命题之间组成命题网络……</p><p> 徐老师的讲述很好的进行了理论知识的普及,让我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原来我们的吃住行里都是一个个概念!</p> <p>  什么是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p> <p>  在此基础上,徐老师介绍了数学概念和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概念的特点也是数学的特性!</p> <p>  教了快十年的数学,却从未想过对数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徐老师呈现了邱学华老师《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中对数学概念的分类,徐老师还重点介绍了应用题的概念:相遇问题、和倍问题、和差问题等。</p><p> 概念真的是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学要反应本质!</p> 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 <p>  徐老师从四个角度,以《圆的认识》为例,介绍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淡化形式,注重本质。</p> <p>  徐老师重点介绍了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p> <p>  概念的形成是归纳的推理方式,徐老师以圆周率为例,学生通过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逐步形成概念。</p> <p>  概念同化和接受式学习类似,是演绎推理的方式,有下位同化、上位同化、并列同化三种方式。</p> 概念产生的生活源头 <p>  徐老师指出,小学数学学习概念先具体后抽象的较多,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生活的源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这里,徐老师还提到了《认识平均数》,通过产生平均数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数学问题具有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p><p> 徐老师还提到,教学中根据概念特点,从儿童生活经验、生活背景中寻求源头,才能让概念教学不那么枯燥、单调,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p> 概念产生的数学需要 <p>  最后,徐老师以《认识乘法》和《认识倍》为例,介绍了概念产生的数学需要。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来源是旧知的发展,数学需要是新问题的解决呢?!</p> <p>  我想我们可以从徐老师的研修作业开始,试着对概念教学研究做点什么,试着对教材中的概念教学进行分分类!</p> <p>  数学即生活!你总能在生活里找到数学的影子,也总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感受生活的斑斓色彩!</p>

概念

数学

老师

教学

生活

同化

介绍

我们

忽视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