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中小学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公益课

可爱的梅子

<p>  后疫情时期《教师压力及情绪管理》策略。</p> <p>  刘春建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心理健康推广促进讲师;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员;全国现场课特等奖全国教材审查库专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19年,在《大众心理学》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多次承担教师国培项目的授课任务,受邀为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举办讲座三百余场。</p> <p>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多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也带来较大的冲击。复课后的这个学期,我们把它叫做“后疫情时期”。这段时期教师压力和情绪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应该怎样应对,怎样确保圆满完成今年上半年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当下迫切需要校长、教师给出答案、找到应对策略的一个重大课题。</p> <p>  复课以后,疫情并没有结束,在国家宣布疫情结束以前,防控疫情仍然是学校重要任务。师生带口罩进校园、学生活动(上课、课外活动、聚餐、就寝)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校园区域消毒、通风,控制外来人员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开展。学校面临双线作战,双线都不可松懈的压力。</p> <p>  教师进行理性情绪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师压力的成因,情绪的种类及特点出发,并给出了教师情绪管理的应对策略,力求为教师提供一些得学会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p> <p>  自然需要往往都是对物质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往往都是精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爱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我们必须为人师表,我们的行为要受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教师要学会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珍惜同志间的友谊,把友谊变成工作的动力,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020年的开始注定不平凡,你们也注定不平凡!老师,孩子们共同加油吧!</p><p><br></p><p> </p>

教师

疫情

情绪

需要

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

管理

复课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