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棠,千年古村的前世今生

佬株

<p>  上甘棠,一个千年古村落,一颗藏在大山里的明珠,一幅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的美丽画卷,该有的你都有了,我所以慕名而来。</p> 宋代有人赞扬说:春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 <p>  我眼里的上甘棠,清新、淡雅,脱俗,如这池塘里的青莲一般。</p> <p>  上甘棠位于湖南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村前清澈的谢沐河环绕,村后有脉逶迤的屏峰山脉,一处世外桃源。</p> 因谢沐二河在此地汇合,山环水抱,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唐天宝年间,周氏族人从山东青州迁至此定居,取名甘棠。“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苹果。甘棠,甜甜的野苹果,山东老家的味道。 <p>  周氏族人定居上甘棠,世代繁衍,延续至今已有40多代,历经1200多年,村名始终不变,村庄的位置始终不变,居住的家族始终不变,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p> <p>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昌阁和步瀛桥,上甘棠的标志物,网红!能来上甘棠,全凭这二座建筑的诱惑,不来一趟,总觉得有点对不住它。</p> 文昌阁创建于宋,后明朝嘉靖、万历年重修,4层高16米,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其形势带水砺山,凌云捧日,魁然一大观也”。 <p>  历史上文昌阁东侧建有廉溪书院,现仅存的几栋建筑,还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甘棠小学。与文昌阁“尊崇孔孟,倡导道德教化”的用途一脉相承。</p><p><br></p> 风雨中的文昌阁和步瀛桥。 <p>  步瀛桥,三孔石拱桥,周氏族人集资修建于宋代。</p><p> “步瀛”一词源于唐代殿试考中进士登瀛洲之意,“瀛洲”传说是东海神仙居住的地方。取名“步瀛”,寄寓甘棠周氏子孙步过石拱桥,成就功业。</p> 相传,步瀛桥很通人性,凡村里有人考上大官走过步瀛桥,桥都会落泪,落泪的方式就是掉下一块石块。出了101位文武官员,掉了100块石块,再掉桥就塌了,最后一位官员跪在桥上求情,那块似掉非掉的石块才没有落下来。 传说很美丽,但实际上步瀛桥因年代已久,虽经多次修缮,还是被洪水冲刷引起局部塌落,现残存长30米,最宽处4.5米。<div>  </div> 残桥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映成趣,十足的打卡地。 在画面中的气势,也绝非一般乡野村景能匹敌的。 <p>  古桥古阁,风雨中更显苍凉浑厚,玄秘霸气。</p> 当你换一个角度看步瀛桥,精巧轻盈,别有韵味。 <p>  虽是残桥,却是上甘棠村谢沐河上的重要通道,尤其在早晨、傍晚上学和放学的时间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洒满古桥的石板路。</p> 桥虽不高,但登上桥面,顿觉视界开阔。蓦然回首,感叹岁月悠悠。 残桥,展示着残缺的美,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只是拍照的人们要注意脚下,防止乐极生悲。 <p>   天公不作美,雨一直淅沥沥地下着,才有这天水一色的景象。</p> <p> 但雨雾云烟也是一种美,韵雅味清。</p> <p>  在桥下的草丛中,有一风化严重的石刻神龛,不知道供的是哪尊神?尽管自己已面目模糊,但仍然庇护着这千年石桥屹立不倒,维系着村前的古栈道的通畅。</p> 短暂的一点霞光,带来了一抹不一样的感受。 这个构图,是不是有点江南水乡的神韵。 除了步瀛桥和文昌阁,网红的还有这只狗,但它不是挡道的狗,只是习惯地坐在桥上,看日出霞飞、流水落花…… 过了步瀛桥,左边为古村落,右边就是月陂亭。 月陂亭是上甘棠村南天然石亭,与隔河的文昌阁相映成景。 通向两广的古驿道从亭中穿过,是过往客商的绝妙休息之所,也是村里文人吟诗作赋的好地方。因此,月陂亭便成了村里镌录名言、记述要事的档案库。 月陡亭数十米长的石壁上,镌刻有24方古代石刻,这些石刻的时代绵延宋、元、明、清4个朝代。其中属北宋的2方,南宋的4方,元代的1方,明代的1方。 月陂亭是上甘棠村最富文化内涵文物景点。 这样一处由一个家庭,在近千年的历史中,陆续镌刻的、专门反映家族历史发展过程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绝无仅有。<br><br> 这“忠孝廉节”四个猷劲大字,是文天祥的手迹。当时,甘棠村出了一位周德源,任南宋临安府(杭州)太守,与文天祥关系甚好。这四字为文天祥手书所赠,周视为珍宝,带回老家当作座右铭。乾隆二十八年刻在这块石壁上。 我们夫妇二人在亭内避雨,感受古道遗风。 月陂亭子留旧题,石壁苔封古迹迷。唯有荒亭旧时月, 夜深孤卧碧峰西。<div><br></div> 出入古村有南北两个槽门。离开了月陂亭,就是上甘棠村西南角上的南槽门。 <p>  上甘棠村的格局是个依山傍水的封闭小城池,有围墙环绕,既能防匪患,又能防水患。</p> 周氏祖辈修桥铺路、兴教育,儒学之风代代相传,人才辈出。千年间,上甘棠村内共出进士11名,文武百官101名,官至尚书、节度使、太守、宣政大夫、将军、剌使、知州、县令等。 南槽门内景,紧挨着门楼的是周氏宗祠和上甘棠博物馆。 这可是湖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 <div>  古村的生活节奏很慢。真希望游客能放慢脚步,仔细品尝一下这个还未曾商业化的古村落的宁静和安逸。</div> <p>  这沿河的石墙,是民国的产物,伴随着石墙的石板路,是瀟贺古道。</p> <div>  石板路贯穿全村,路两边建有店铺。明、清时,这里是商贸集市,至今酒肆之迹犹存。你会不会联想到杜牧的诗句“水村山廓酒旗风”。</div> 上甘棠村仍保留着明代、清代的民居200多栋,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色。 <p>  村中的周氏子孙有10只分支,每个门楼代表一个分支,现存1、4、5、9四个门楼,有些分支因种种原因已搬出了上甘棠。</p><p> 图为五单门楼。</p> <p>  四单门楼的一对抱鼓石,图案为云纹叫鹿(谐音禄),明代遗物。</p> 高大的风火墙,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各户均以天井组合而形成住宅单元,具有典型的城镇住宅特点。 <p>  门楼修的越上档次,证明这支中曾出现过大官。图中的门柱础纹饰考究,能看得出原主人家曾经的辉煌。</p> <p>  古建筑墙体均用大绵砖砌成,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形成清新明快的格调。 </p> <div>  因人口集中和建筑用地有限,形成了密集型民居群体。</div> <p>  村中保留的明清建筑,从外观上看,基本上都有改动,村民为了增加采光和通风,改掉了原来房子窄长条形的窗子,开了大方窗。</p> <p>多少还能看出局部带有北方建筑的装饰风格。</p> 这种门坎石,要经过多少年的磨砺,才能这样光洁如镜。 <p>  老建筑大都为楼房,内部以天井为中心布置各类生活用房,一般在进户门口设置屏风门。可惜,现在破败了,只在隐约中,能感受那昔日的繁荣和富足。</p> <p><br></p> <p>  四周突起的马头墙,争奇斗异,有一字型、担子型(二担子、三担子)、金字(人字)型等多样变化或组合使用。</p><p><br></p> <p> 房屋临水面木栏栅落地,也有了人家尽枕河的意境。</p> <p>  其实村中老屋因年久失修,有的已经倒塌。很多居民都已经搬出去了,即便有些家中有人,也都是老年人,他们不愿搬离,留恋曾经的岁月。</p> <p>  这个半圆砖拱门像是窑口,或地窖口。这建筑作何用途?我不得而知。</p> <p>  村里老建筑的翻修,已经得到政府的控制,这是好事。但站在农民的角度,住这样的老房子,的确不舒服。</p> <p> 二、三楼通过外挑走廊,配以各式窗花、栏杆,较好地解决了户内交通、采光和通风,又能营造小范围的空间艺术特色。</p> 漫步在上甘棠,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童话之中。 <p>  上甘棠的北槽门,门外是昂山。“昂山毓秀”是甘棠八景之一。</p> <p>  北槽门外,谢沐河蜿蜒而去,古驿道上,青石板裂痕累累。</p><p> </p> <p>  “仰观峻秀映都宠,巍峨壮丽领群山”。有人说,从风水上讲,昂山即为右白虎,成就着上甘棠村的兴盛。</p><p><br></p><p> </p> 昂山挺拔毓秀,树木苍翠,石灰岩山体溶洞众多,凉气逼人。 昂山下,古道穿过树林,几头毛色鲜亮的黄牛在吃草,放牛的老汉悠闲地聊着大天,感觉特别好。 <p>  沿着这条青石板铺成的”潇贺古道”向北走,不远处有棵许愿树。</p> 年过百岁的榕树,植根于岩石表面,居然也能郁郁葱葱。据说这是一颗灵树,摸摸它的树根,能随你心愿,带来好运。 “双仔河”,因谢沐二水在此汇合为谢沐河而得名。 <p>  这两条水实则为雌雄二水。雄水源于都宠岭雄川源高山雨水;沐水为雌水,源于上游不远处的溶洞地下河。</p> 雄雌二水汇合处,你青我黄,泾渭分明。 <p>  这里山环水抱,气场信息得天独厚,确是一方风水宝地。因此,上甘棠村历年双胞胎出生率为世界平均值的500倍,有“双仔第一河”的美誉。</p> 转过山崖豁然开朗,又是一番天地。 顺着古驿道的石板路再向前走300米,有一座石桥,横跨沐水之上。 这座名为“寿隆桥”的石桥,就在我们预约住宿的民宿客栈前。 可别小看了“潇贺古道”上的这座石板桥,它是原汁原味的宋代石桥。 寿隆桥长10米,宽1.3米,高1.85米,四对桥墩。 <p>  桥墩由长条石仿木器的榫卯结构建造而成。</p> <p>  这种榫卯结构全方位的咬合力,使得石桥屹立近千年不倒。</p> 崎岖的潇贺古道穿过沐水, 消失在乡野之中,马帮的铃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因为挨着寿隆桥,所以,我俩住的地方就叫“寿隆桥客栈”,一座孤山前孤零零的民宿,好有远离尘世的感觉,我喜欢! 二楼向南的客房干净明亮,超出预期。 推开窗,哇!几头老牛从窗下走过,一派田园风光。 左右都是山岭,虽不高,但仙气十足。 <p>  房东姓周,是个有点腼腆的年轻人,很实在,也有些小情调,尤其是能照顾到我们的感受,很对我的心思,好感顿生。</p> 我老伴坐在厨房里,望着鱼塘和菜园直愣神,可能在盘算着吃什么? 房后的山崖下,是房东养的鸡和蜜蜂(稻草堆)。 在这里,各种蔬菜瓜果长得都很非常旺盛,是不是这里水土好? 在这里,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找到感觉。 沐水里捉上来的昂公鱼,绝对野生。 在这里,又见炊烟升起。 我老伴掌勺,这里就有了家的感觉。 <p>  土灶柴火炖土鸡,红烧昂公鱼,凉拌黄瓜,再配上杨梅酒,悠哉,美哉!</p> 当暮色弥漫时,房东家的水牛也归舍了。 清晨, 来一碗鸡汤蘑菇面。我问老伴,坐在这大山之中,是不是能吃出仙人的感觉来? 离开的时间还没到,我俩又信步走向后山。山翠露欲滴,云暗鸟鸣稀。到这里,我才发现,喜欢鸣叫的鸟儿,都跑到城市小区里去了。 老伴体力不支,坐下来休息,我独自攀登。 站在峻岭之上,我不禁感慨,原汁原味的上甘棠,一个传奇家族的千年固守,云烟消散,青山依旧,沉淀了千年的精神,就是这方水土的命脉。<div>  上甘棠,也许我还会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