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端午记

Angela徐

<p>  小满过,仲夏将至,麦上场,农事繁忙。继而,端午和芒种彼来此往。一个在节日,从上古时代祭龙开始;一个在节气,南稻北麦都在呐喊生计。各有各的排场,皆欢喜!</p><p> 老家的端午,总有些个风俗让我念兹在兹,无日或忘。</p><p> 端午,是糯米终于等到了粽叶的深情拥抱,不论甜咸,情意是最好的馅儿 。</p><p> 与忙碌的都市生活不同,家里的老辈人都习惯自己泡了粽叶,浸些食材,要亲自做的粽子才好吃,才好有馈赠亲友的情真意切。送人粽子是一种美好的祝福,有求子,求功名的寓意。</p><p> 这粽子的粽和高中的中谐音,所以送粽子也有希望吃粽子的人考取功名的意思。您要是看到了这儿,就想想今年身边的哪些亲人的孩子要参加高考的,没准儿您的“高粽”就让他“高中”了呢!一定别忘了亲手相送时,高高举起的仪式感哦。</p><p> 再者有赠新妇一说。“粽子”不偏不倚地谐了“中子”的音儿,于是就有了吃粽子得儿子一说。更有说“众子”,寓意人丁兴旺。这可是有讲究的,得送“九子粽”。九个粽子连在一起,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九色丝线缠绕而成的五彩缤纷,如此一来美味和颜值都有。母亲送给新出门的女儿,婆婆送给新进门的媳妇,两头儿亲人拉拉扯扯好不热闹!</p><p> 端午,是香囊赠友的珍贵遇见,不品丑俊,合适是一生相随的伴儿。</p><p> 这一缕佩香,穿越古今而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此中以艾绒为主料,添加些甘松、川穹、白芷等七味中药,这便是中医里内病外治的佩香疗法了。《千金方》里也有提到药材入香囊,佩带之可祛风除湿,开胃醒脾。真真儿是好物!</p><p> 儿时跟着老人听过几段折子戏,甚是喜那男男女女腰间挂着的有璎珞的香囊。上有“怀得香囊作悲哽”的唐明皇,睹物思人。下有“子事父母佩衿缨”的青年,敬意长辈。再有“情定三生”的郎才女貌,心有所属。每一出都是拍手叫好的人场!</p><p> 端午,是五彩系臂的长命缕,不在繁简,驱邪迎吉最好不过的线儿。</p><p> 我记得那系在手腕脚腕上的五彩绳,没有现代人的撞色审美好看,只是很分明的青红白黑黄。总是在端午节那天一早醒来便在我手上脚上了,后来方知是姥姥趁孩子睡梦中就系好的,因为系绳的时候孩子不能说话,大人又怕孩子犯浑,所以便在孩子睡着的时候系下了,家家如是。这线不能随意折断或者丢了,得等夏天的第一场大雨来时抛进河里,让河水把瘟疫疾病冲走保孩子安康无灾。再很多年后,听过“易学会”老师讲课,懂了一点点关于五色五行的知识。原来那是青色的东方木,红色的南方火,白色的西方金,黑色的北方水,黄色的中央土。分别对应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和黄龙。不禁感叹老祖宗的文化环环相扣,路路顺通。</p><p> 端午,是大门之上的插艾悬蒲,不在多少,招福是艾旗的面儿。</p><p> 艾草是我们农村人家的宝贝。阳春能挖野菜的时候,我就跟着姥姥去掐艾尖儿,满满一提篮子。回去给蒸了艾团子蘸水儿吃,煮了艾叶面条,炒了艾叶鸡蛋,烙了艾叶子菜饼。临近端午,姥爷就上山杀艾去了,跟割麦子差不多,扎成大捆拉回家里,摊晒干透了收起来。接下来这一年里,我们孩子差不多就用这艾草烧的水洗脚洗澡。仰仗着大自然的恩赐,农村娃结实着呢!</p><p> 端午,是孩提的童趣;是游子的乡愁;是父母的牵挂;是老人的安康。</p><p> 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非遗,是劳动精神的源远流长。</p><p> 端午,安康!</p><p> </p><p> </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