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制作/清平乐</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歌曲/火火的大东北</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中国东北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因受地域、气候、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铸就了东北人勤劳、粗犷、豪迈、彪悍的性格,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由此,东北“八大怪”现象的精准提炼,的确不失为大东北古朴文化的瑰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冬季北方人御寒的一项措施,若糊在内容易被窗框所存雨水浸破。糊的方法是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蝇,糊在一起,然后再糊到窗棂上,再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纸干后,挺阔结实,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风吹,经久耐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怪,姑娘叼着大烟袋。并不是姑娘都要吸烟,东北的冬天长都在家里猫冬,姑娘媳妇要给老人装烟袋,点烟后要吸上几口,确信烟着了再递给老人,一来二去“姑娘叼着大烟袋”就 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其实这是大东北最古朴的敬老习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怪,大缸小缸渍酸菜。 冬天,白菜不易储存,在冬长夏短生产力低下的东北,大路菜很难保鲜, 东北人就发明了白菜的腌渍法。把白菜洗净,晾晒几天,放在大缸里,撒上大盐,凉水要漫过白菜,用大块石头压住,缸口用黄泥封住,40天就可食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东北摇篮与南方的“悠车”相似,只不过东北的摇篮吊在房梁上。这是北方游牧民族传承下来的,主要是预防儿童被动物咬伤,同时妇女可以解放双手做家务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怪,冬包豆包讲鬼怪。 腊月里家家户户包粘豆包,用大黄米做面,把红小豆蒸熟压成豆泥,有的里面放些白糖,有的蒸熟后可蘸白糖吃,耐嚼抗饿。从腊月开始包豆包,放在大缸里冻上,一直吃到正月,这已经成为东北的过年的习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六怪,翻穿皮袄毛朝外。 东北的冬天一般都在零下30度左右,风大雪大,风雪交加,常常刮起睁不开眼的大烟泡,因此特别是出远门的赶车老板或猎人都把皮袄反穿,雪落在毛上自然滑落,不然皮袄就会被雪打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怪,草皮房子篱笆寨。 在东北的农村,70年代砖瓦结构的凤毛麟角,以前的房子大都如此。北方生长着一种叫羊草的植物,一米多高,杆径如南方毛竹,是空心的,盖房子时用铡刀切齐根部,一层层拍打在房盖上,当地叫缮(shan)房子,草很光滑因此防雨防雪。不做院墙,就地取材,用树木从中间一劈两半,做栅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怪,狗皮帽子头上戴。东北天冷必须带皮帽子,好的有 狐狸皮帽、 貉子皮帽,这两种太贵,老百姓买不起,通常都戴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优点是几乎家家养狗,货源充足,主要是做帽子,最大的特点狗皮结实耐用,防潮性能极佳。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挥不去的童年记忆,抹不掉的桑梓清愁。愿大东北宽阔的黑土地上,浓浓的乡音、乡情以及绚烂的独特文化代代传承!</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部分图文取材于网络</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谢谢赏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