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产品是否应该有标签?

美友20572423

<p>“养蜂人"卖蜂蜜,有的甚至摆着蜂箱卖蜂蜜,还现场“摇蜜",有许多朋友就买了他们的蜂蜜,有的人还买不少送老人,送朋友!但是我们发现不少货是“三无产品”,标签都没有,连什么时候生产的,谁生产的都不知道!有的甚至是假蜜。</p> <p>无任何信息的蜂蜜</p><p>有人向卖家提出疑问,卖家会告诉你,农家的蜂蜜,像地里种的菜一样,没有标签。然后就说一些“纯天然、无添加、做的都是回头客”之类的废话。</p> <p>农家产的蜂蜜不标注相关生产信息是否可以?执法人员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是违法的!</p><p>《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p> <p>蜂蜜作为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市场销售环节,蜂蜜仍受《食品安全法》管辖。</p><p>《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第三十二条规定:“销售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签的食用农产品,在包装或者附加标签后方可销售。包装或者标签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注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等内容;对保质期有要求的,应当标注保质期;保质期与贮藏条件有关的,应当予以标明;有分级标准或者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标明产品质量等级或者食品添加剂名称。食用农产品标签所用文字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标注的内容应当清楚、明显,不得含有虚假、错误或者其他误导性内容。”</p><p>从上述的法律条文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没有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许可证,销售的蜂蜜都必须要有标签,并标注产品的相关信息。这个是法律规定,不能打折扣。</p> <p>为什么法律要这么规定?其实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假如你买了无标签的东西,你可能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如果是线下还好;线上的话,你去报案都不会受理。有了标签能极大降低维权的难度与成本。</p><p>其实这个规定并非针对蜂蜜,其他的食用农产品如蜂花粉、蜂王浆、茶叶、杂粮等等都要遵守这个规定。</p> <p>综上,无论是养蜂人卖蜂蜜还是进养蜂人的蜂蜜卖,都需要在蜂蜜包装上贴标签,并标注蜂蜜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信息。其实制作蜂蜜标签成本不高,而且蜂蜜标签有助于让顾客二次购买与传播,只要是正经卖蜂蜜的人都会去制作的。</p><p>因此,小编建议,没有标签的蜂蜜最好不要购买,因为这个卖家连他是谁都不敢告诉你,那他的蜂蜜还值得信吗?</p> <p>就辨认真假蜂蜜的问题,小编还咨询了养蜂十余年的蜂农尹龙基和高华敏。</p><p><br></p><p>“真正的蜂蜜,天暖和时,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比较‘油’,冬天会有结晶物体,因为蜂蜜里面是含有葡萄糖的。再者,倒入盛有清水的矿泉瓶后使劲摇晃,真得蜂蜜不容易溶解,显得比较浑浊,而且会起泡沫,很长时间泡沫也不会消失;而假的蜂蜜,水就显得比较清,即便产生泡沫,也会很快消失。”高华敏说道。</p><p><br></p><p>“真得蜂蜜在口感方面,吃得嘴里,能留香十多分钟,而假蜂蜜,留香仅几分钟。真得蜂蜜泡水喝,只有40度以上的水温才能融化开来,而假的蜂蜜,温度低的水只需晃一晃,就能够很容易的融开来。”尹龙基说道。</p><p><br></p><p>据畜牧兽医局专家介绍,蜂蜜造假有多种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三种:一是用甜蜜素、色素加香精勾兑,多放点儿色素就是颜色重的枣花蜜,不加色素就是清亮些的槐花蜜;第二种就是用“糖稀”冒充蜂蜜,造假者用直接购进廉价的糖稀,再添加色素和香精,有的造假者为了更副真也掺点真蜂蜜,肉眼很难分辨;还有一种是头天晚上给蜜蜂喂上糖稀或白糖,第二天就从蜂箱中舀出蜜,这些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糖。</p><p><br></p><p>“就算是当着你的面给你摇蜜,都可能是假的。”畜牧兽医局专家说,为了以假乱真,一些造假者还配备了摇蜜机,晚上把勾兑好的假蜂蜜灌到蜂箱蜡板里,白天当着顾客的面现场摇蜜,让人误以为是真蜜。</p> <p>一招鉴别假蜂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