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太谷这座城</p><p class="ql-block"> 太谷,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太原都市区“一主一副一区多组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太谷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以县西南有太谷,名”。太者,大也。“县西南有太谷”就是说县西南有大山谷,即今属祁县的子洪谷。这条大山谷,历史上是太原通往晋东南的要道,是山西著名古战场。五代时,北汉曾在此筑隆舟城以抗宋军,所以宋代又称这里为“隆舟谷”。清代以来,因谷口为祁县紫红镇,故称“紫红口谷”,俗写作“子洪口谷”。</p><p class="ql-block"> 太谷这地,往早里说,是箕子封地(箕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仁”)。春秋时,是阳处父封地,是为阳邑(这个阳处父,是成语“华而不实”的出处,但究其人,能在争霸的晋国高层有一席之地,华而不实恐怕混不下去)。秦一六国,推行郡县制,设阳邑县。隋开皇时,更名太谷至今。</p><p class="ql-block"> 自明清至民国,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是中国北方金融、商业中心,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在晋中、吕梁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就是对太谷等地殷实富庶的赞誉。乾隆年间,太谷就有170余个商号,分号不知其数,太谷商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是“商贾辐辏、市肆鳞集,西北至燕秦,东南至吴越、荆楚之境,意者操奇赢、计子母,习于金贝钱刀之气深” 的繁埠。怎么说呢,在太谷,成年男子,十之八九经商,好像打娘胎出来就会经商;全国十之八九的商埠,都有太谷的商号铺子。</p><p class="ql-block"> 作为晋川第一富区、晋商领袖,山西乃至全国的商业中心,太谷有几个标志:一是“太谷标”。那时经商大多都是先行交易,定期付款,每季付款一次,叫做标期。标期结算是一种信用度很高的合同经营,每年按四季分为春、夏、秋、冬四标,每逢标期,太谷各票号的库房银山银海,外地转运标款银两的驮骡、车辆络绎不绝,甚至伙计们睡觉的炕上都堆满了白花花的银子。前几年大票子是“见过没(建国门),太谷人的大银锭是“没奈何(两个壮汉抬不动)”。各地的账庄、钱庄“悉以太谷标开利为先为准,太汾及各县均参照太谷标折中制定各自的利率”,足显太谷在当时经济上显赫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二是“太谷周行镜宝”。清代货币实行银钱平行本位,以银为主。在实际流通过程中,各地元宝成色不一。为公平起见,标期过标时,就将白银熔化, 清除不纯成分后重新铸造。铸造一律按照谷帮票号规定的“谷钱平”标准——“998”成色,加盖“周行镜宝”钢印才能流通。其成色比山西“2.4宝”的标准还高,在全国享有盛誉。</p><p class="ql-block"> 三是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于各省设立总商会,山西省总商会设在了太谷南寺街白塔院东侧,民国元年总商会才改设于太原。</p><p class="ql-block"> 四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在山西,山西第一家票号在太谷。太谷票号在清代经济和商业史上,“曾执全国金融之牛耳”,是“汇通天下”的领头羊。“什么,纽约不如太谷?”初闻,宋霭龄是不以为然的吃惊,但看了太谷后,是深度震撼的信服。</p><p class="ql-block"> 太谷县城所在地,原为白塔村。民间有"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之说。无边寺白塔,有900多年历史,在太谷人心目中,是吉祥之物。古代每逢开科取士的年份,有白鹤落在塔顶上,落下几只白鹤,就有几人高中金榜。白塔,就是太谷的地标,也是太谷人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史五千年,以 太谷商帮为首的晋商的崛起,如烟花绽放般绚丽。近代以来,改朝换代,战乱頻仍,当年的晋商渐行渐远,留下了一座曾经风光无限的太谷旧城。旧城四街八井七十二巷,横平竖直,建筑规范齐整,进退有节。民居商宅四合院,比北京的高大气派,外观青砖石砌,上窗一律内启。这些四合院既有防火防盗的作用,又有聚水聚财的寓意。高门大户,深宅大院,加上祠、庙、观,以及状元、进士、举人、节孝牌坊、过街门楼,太谷古城,明珠熠熠,一时无两。</p><p class="ql-block"> 漫步太谷古城,一砖一瓦一石,虽有些残旧,讲述的,都是繁华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