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话沧桑,武当前世五龙宫。———苹果姐姐拍摄制作

苹果

<p>自从随父母搬迁到汉江河畔,武当山下的汽车城——十堰,半个世纪的星转斗移,武当山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都说武当仙山有灵气,这些年我们也似乎感受到仙山灵气的惠泽。</p> <p>后来,又听说十堰城区辖内有个五龙宫,它可是武当山的“前世”,通俗的话说,就是先有五龙宫,后有武当山。</p> <p>带着一种好奇心,也是户外徒步的一个行程,2012年我第一次随影友徒步好几个小时,从山门口爬山涉水走到五龙宫。(当时去五龙宫的路刚刚修好,但没有正式通车,也就没有正式对外开放,只能徒步。)记得那天在山里过一条小溪时,青苔泥泞湿滑,我摔了一跤,衣裤湿透,但也没有影响我一路兴奋的心情。</p> <p>从那次之后,我仿佛对五龙宫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欢,至今我先后六次来到这里,拍了不少的“糖水片”,找来有关书籍,浏览网上的资料,请教十堰的历史研究学者……,配上自己的图片,让自己对五龙宫的历史及兴衰有个肤浅的了解。</p> <p>五龙宫,全称“兴圣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磨针涧,天气好的时候,在五龙宫看武当山天柱峰一览无遗。</p> <p>沿着青石铺地的小径前行,路两边的残砖碎瓦,散落在杂草丛中,让人瞬间感觉到即将走进一个远古的时代。</p> <p>向前右转,眼前一片开阔之地,五龙宫就坐落其中。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用木柱支撑的门廊。</p> <p>门廊上的红色朱漆已悄然剥落,露出青灰色的砖土。</p> <p>今年五月我来到五龙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座门廊墙上左右两边都还贴着“疫情期间封闭”的告示。残垣断壁的五龙宫又一次见证了这一年的灾难。</p> <p>院子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高约三丈,矗立于高台之上。</p> <p>那时,春天的御碑亭上长满绿草和野花。</p> <p>第一次去五龙宫时,御碑亭还没有用铁丝网围起来,游人可以上到台上看“神龟”,“谕旨”。</p> <p>现在,御碑亭已围起来了,游人不得上去,既为了保护文物,也为了游人的安全。</p> <p>碑亭上屋顶已荡然无存,苍天注视着残破不堪的砖瓦摇摇欲坠。</p> <p>武当山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五龙宫是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建筑。</p> <p>这是一滴水的传奇,从这里呼风唤雨,拉开了武当山古代建筑的序幕,让武当山名扬天下。</p> <p>据传,似乎从一开始武当山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日后的辉煌正是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一场“祈雨”。</p> <p>资料显示:那是唐太宗李世民继位的第八年(公元634年),这一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百姓逃难,苦不堪言。朝廷早已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但仍滴雨未下。</p> <p>最后时刻,唐太宗把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武当山,并派一个叫姚简的人来次祈雨,开始了水神玄武与帝王们延续千年不可分割的缘分……。</p> <p>(2012年到五龙宫还看到这样风雨中飘摇欲坠的遗址,现在再去,都已经成为一堆废墟)。</p> <p>相传,姚简在均州不收礼,不贪财,公正无私,法纪严明,把均州治理的也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感念姚太守的恩德。</p> <p>当听说五龙峰有个五龙池,住着五条龙可以呼风唤雨,姚简连翻五座大山。《史记》记载:姚简在五龙峰遇见五个儒生,自称“五气龙君”。他们说:“此山是玄武神守护的,看你为人正直,玄武神特让我等前来相助。”随后,大雨倾盆而下,汇成涓涓细流滋润万物。</p> <p>锈迹之上,华丽犹存。</p> <p>正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大雨,让武当山名扬天下。其后,唐太宗下旨在五龙峰修建五龙祠,于是,武当山就有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庙宇。</p> <p>这座沉寂千年的大山渐渐为世人所知,并且后来居上,被冠以“大岳”之名凌驾于五岳之上,成为令人神往的道教圣地。</p> <p>九曲黄河墙,已是斑斑驳驳。</p> <p>御碑亭里面高俊的龟驼碑。</p> <p>诏书碑文模糊可见。</p> <p>五龙宫青石海墁大院内有五口古井,据说井水清澈,甘甜可口,而且奇妙在于一口井中打水,其余井中的水皆会涌动。</p> <p>当地人相传,那是因为当年帮助姚简祈雨成功的五气龙君常神游此地,故取名“五龙井”,井边是天、地二池,一圆一方,正合“天圆地方”之意。</p> <p>那时看到这个古井,我不知这里的来龙去脉,没有认真观察细想,今日再去,那个大院已被“封门谢客”,有些遗憾。</p> <p>2018年夏季的“七夕”,十堰影友约我再一次走进五龙宫,五龙宫门前这块刻有“五龙宫”字样的石碑是历史遗留的古迹。初到这里的人都会在这里留影纪念。</p> <p>第一次看到它,都会感觉到皇家庙宇的震撼,穿过时空长廊,就看到它的大气。</p> <p>这一次,我们主要遵循宇宙气象,来这里拍摄五龙宫的星轨银河。</p> <p>我在祖国西南西北,高原雪域拍过许多次星空,有一点收获。此行五龙宫,第一次拍摄星空的影友向我“拜师求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不认为自己有多精通,但只要他们信任我,就把自己掌握的技巧教给大家,这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看我们那么认真在设置拍摄参数,做好“战前”准备。</p> <p>我在五龙宫。</p> <p>我的影友朋友在五龙宫。夕阳西下几时回,金光穿越梦五龙。</p> <p>这是疫情以来,四个多月后,我在五龙宫第一次摘下口罩拍自己的工作照,也是一张纪念性的个人史留影。</p> <p>这个大殿经过翻修显得格外别扭,与历史本来面目有些不符,据说翻修方案搁浅了。真希望,五龙宫能尽快恢复曾经辉煌的本来面目。</p> <p>原来,有许多来自全国及世界的弟子到这里学武修炼,我也曾和他们简短交谈。</p> <p>近日五龙宫空寂一片,唯有一,两个守门看园的道士,再无他人。</p> <p>夜深了,五龙宫上空繁星点点。</p> <p>这应该就是“历史的夜空”!五龙宫正北方向明亮的北斗七星在我们后人的“遥控”之下,画出了宇宙轨迹,带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在身边这些残垣断壁,红墙翠瓦,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千年的文化。</p> <p>这是五龙宫西面(主殿的位置)的星夜,它的星星轨迹向右边漂移。</p> <p>这是五龙宫东面(御碑亭方向)的星夜,星星轨迹向左漂移。</p> <p>这是五龙宫南面方向,银河🌌由南向北横空出世。</p> <p>如斯的空旷,亘古的天穹,寂静的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夜晚。我们默默坐在五龙宫的青石地上,仿佛千年的故事在过往中穿梭,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跳动,思绪冲破时空,走出过往。</p> <p>拜读过作家蒋显福先生们文章“玄妙武当——“五条龙与一座道教圣山”的文章,资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此首创五龙祠𦘦初,这里就开始了皇家敕建宫观的历史。宋真宗升祠为观,元世祖忽必烈下诏为“五龙灵应宫”,元仁宗皇帝又赐额为“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统治者的重视极大推动了五龙宫的发展。在几代道人的主持下,对应风水,选择地势,精心设计,巧妙布局,依托山势叠砌崇台,按照规制构建宫殿。分别建成正殿、明真、桂籍、蓬莱各殿及配套用房,其风光壮丽岩峻,洞达高广,是八百里武当最早的香火鼎盛的道教圣城”。</p> <p>历史的天空记录了五龙宫千年的强盛与衰败,闪闪烁烁的星河向世人述说:如今的五龙宫虽是残垣断壁,但还是那么美,沧桑的美!让人心动,让我流连。就像一个人,文化底蕴深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历经磨难,沧桑破败,还是别有一番另类的璀璨斑斓。</p> <p>又一次来到五龙宫拍摄星空,时间的推移,北极星的位置也在移动,那天的北极星在偏西北方向。</p> <p>今年五月,疫情向好,市民可以走出家门,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市区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五龙宫。</p> <p>这里没有游人,大山里天高云青,五龙宫安然无恙。故地重游,心绪更为跌宕起伏。疫情之后来到这里,感受到的是世事难料,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太渺小太渺小。</p> <p>还是这面九曲画墙,尽管在阳光下它那么灿烂,然而,却无法掩饰它日益沧桑的斑驳。</p> <p>遐想昔日,这里必是仙乐飘飘,道人诵经,很多香客远道来这里祈福。从九曲黄河墙的斑驳痕迹处可以大致看出当初来这里朝拜祈福人们的跋涉路径。</p> <p>五龙峰下住有当地百姓,我们打个招呼可以进到五龙宫,但五龙祠的大门紧闭,黑漆大门上那几张新帖上的醒目白纸就是疫情期间的闭门告示,显得五龙宫有些凄冷。</p> <p>这里曾经是一代代武当人不断营建和守护的家园,武当山在地球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与玛雅古建筑、埃及金字塔等许多已消失或仅有遗迹的文明奇观延续至今。</p> <p>五龙宫就是一幅历史的长卷,写满它的兴衰。唐朝时的鼎盛,矗立在五龙峰的五龙宫似乎是不可超越的高度。</p> <p>明朝之后,五龙宫逐渐衰败。屡遭兵燹。</p> <p>清朝咸丰六年,武当山区高二先,张瞎子起义,五龙宫大殿和部分道房被烧。</p> <p>1927年,一把大火让五龙宫最终成为一片废墟。起因是不满当地百姓和五龙宫道人对贺龙部队的支持帮助,土匪头子王志和在五龙宫抽签算卦,抽到一个下下签后,所有的恼怒都转化为仇恨,下令火烧五龙宫,恢弘雄伟的五龙宫随着火势的熄灭而荡然无存。</p> <p>据说听当地的老人讲,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百里之外的均州城都能看到火光。大火之后,绝大部分建筑被烧毁,目前所见的仅存有门,红墙,碑亭以及泉池和古井。</p> <p>在五龙宫元君殿遗址中部汉白玉须弥座上,还供奉着1.95米高的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比武当山金顶金殿内的真武大帝像还要高出10厘米。</p> <p>神奇的是,这里多次遭遇火灾,但真武神铜像始终完好无损。据说就是在大练钢铁的年代,多少人用绳索套在真武大帝的铜像上,想把铜像拉倒都未能如愿,真武大帝铜像矗立至今。</p> <p>这尊真武神铜像,重量超过十吨,是谁铸造?又是怎样运送至此?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在我们的心里,有着一种敬畏之感。</p> <p>与武当山的境遇不同,如今的武当山驰名中外,方兴未艾,而大山深处的五龙宫残垣断壁,荒草萋萋,鲜有人涉足。不知为什么我却喜欢来这里,用镜头捕捉它的过往,沧桑。每一回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p> <p>同行影友珠子姐的观察想象力真的丰富,在一个特定的角度看我,仿佛脚踩在这个鼎的边沿上,用华为手机记录五龙宫的今生,天公俯视大地,仿佛看到的是“上下已千年”。</p> <p>听这里的老人说,五龙峰是武当山的龙脉所在,村民们祈雨的灵应岩里居住着五气龙君,人们更习惯称之为龙神。</p> <p>在亘古旷远的历史苍穹下,我小的就似一粒尘埃。</p> <p>尽管今天的人们已经不会把雨水的降临寄托在神灵身上,但这种仪式已作为五龙宫村的民俗被保留下来。</p> <p>说到水,我看到一份资料这样写到:事实上,一井打水,五井皆动,并非五气龙君的神游,而是古代的道人们精妙的设计。</p> <p>直通地下的五口井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彼此相通。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水的来源,还让彼此互通有无。而天、地二池是古人为土木结构的宫殿免受火灾而准备的消防池。</p> <p>古人的聪慧睿智,博大精深,根植于华夏大地,造福于千秋万代!</p> <p>听说,2008年公路通到了五龙宫村口,五龙宫的修复工程就要开始,五龙宫的村民和道士在断壁残垣下,发现一个更大的与水有关的秘密———一项极具匠心的地下排水工程。</p> <p>宋、元朝代,武当山道人为了扩大五龙宫的建筑规模,利用其周边5万平方米的山沟,用方正青石砌成纵横交错的暗渠,形成了系统的排水网络,让各种水汇集后从主干石渠排出,石渠完成后 ,再填平沟壑,构建了一个绝对避风藏气的五龙宫。</p> <p>一位著名学者曾这样认为:这个地方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堪称绝妙,从设计精巧的供水系统到完善的排水工程,汇集智慧和财力的五龙宫,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道家对水,对 神灵的虔诚之心。</p> <p>这里残留的每一块青砖翠瓦,仿佛都有一段经历时间雕琢的故事。</p> <p>我们站在废墟之上,能感受的到千年时光流转的痕迹,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已经在心里定格。</p> <p>今年五月的两次来到五龙宫,初心都是奔着拍“星空”去的。上海影友赵老师发我一份年度“银河时间”表,两次进山选的都是如天空晴朗,星星是最多最亮的时间段。下午就来到五龙宫,蓝天白云,或许今夜星光灿烂。这张图片的“留白”,似乎是给正对北的北极星留的位置。</p> <p>临近傍晚,东面天空的白云飒是好看,一团一团似棉花,一卷一卷像波涛,连山一般挤在五龙宫九曲黄河墙的上空。先不去想晚上有没有星星,把满天的祥云先带回家。</p> <p>千年古迹,只有我等三人畅游其中。</p> <p>同去的老同事,老朋友,真不愧是“场景导演”,经他一指点的摆拍,“欲与天公试比高”,还真的有点意境。</p> <p>我在自拍,他人却拍了我,若干年后再回首,由衷的说:千年的青石路上,也留下过我浅浅的足迹。</p> <p>天色渐暗,没见星星闪耀,却见“乱云飞度”,五龙宫仍然从容淡定。</p> <p>那日五龙宫,东面的白云有序细腻,西面的晚霞扩张奔放,有着千年古迹的衬托,那种感受非同寻常。</p> <p>回望仅存的残碑旧迹,穿越五龙宫的历史风云,我们猜想着它曾经有过的繁华。</p> <p>残存、冷落、荒芜的的遗址,它崇高的历史地位,独特的宗教地位,珍贵的文化价值,丝毫没有减少。</p> <p>最终,我的五龙宫星空拍摄计划没能如愿以偿,但星空之外的收获也让我满意而归。</p> <p>我的兄弟说:废墟的背景是乌云,大概更有感觉,我又一次来到五龙宫,这次,邂逅星星还是乌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有意义,</p> <p>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掩去了刚刚满眼的猩红。沉沉的仿佛要坠落下来,把五龙宫压抑的更加寂静冷漠。</p> <p>五龙宫千年走来,坎坷,沧桑。它也犹如这朗朗乾坤,当阳光散去,乌云像赶集似的压向低空,一时间,天昏了,地暗了,可怕的昏暗像贪婪的恶魔,企图把五龙宫整个吞下。</p> <p>乌云,让我感到压抑,让五龙宫更显沧桑。在乌云压顶的岁月里,五龙宫的那根铮铮脊梁还屹立挺拔,撑起了那一片历史的天空。沉闷打破,乌云过后,终会阳光普照。</p> <p>一处著名的遗址,一处曾经辉煌的废墟,是一道魅力无穷的人文风景。有时废墟其实是一条横贯古今的河流,我们在时间的岸上,总能久久地回望。——蒋显福</p> <p>我不是考古家,不是学者,对历史,道教等没有任何研究。去五龙宫,只是以一个摄影人的视觉去寻找自己想要的意境,用自己的的眼光捕捉历史过往的镜头。回过身来,再用了解的知识丰盈自己的头脑,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心胸。衷心希望五龙宫能得到保护和尽快修复,五龙宫开发保护建设好了,是后人追根溯源,传承武当文化的功在千秋的有益事情。</p><p> 五龙宫,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绪,我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