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有庆诗文集《等一帘杏花雨 浅醉流年》序

二十八画小生

<p>王书芳老师题写书名</p> <p><br></p><p><br></p><p>腹有诗书气自华</p><p>——薛有庆诗文集《等一帘杏花雨 浅醉流年》序</p><p>曹文源</p><p><br></p><p>和有庆有过一面之缘,也曾在一些报刊和平台上浏览过她的作品,感觉她是一位文静而秀气、率真而随和的女性。</p><p>这次,通读了她从QQ邮箱发来的近年创作的所有散文随笔、诗词歌赋80余篇(首)、十三万字的文稿后,其作品的厚重之感、阳刚之气彻底颠覆了对她的最初印象,脑海里自然地涌出了“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来。这对于有庆来说,一点也不为过。有庆是科班出身,加之耕读世家的感染和熏陶,她一定是博览过“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熟读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要不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对历史人物的把握、对生活工作的执著都描述的是那么地激情澎湃、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呢!</p><p>有庆的作品饱含着家国故土的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和家园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祖国和故土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真实体现,是根植于血液之中的文化传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是一个作家必须恪守的初心和根本,也是一个成功的作家永远追寻的终极目标。有庆也许是无意的,但她的路子走对了,这一点我为有庆庆幸。读她的作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家园故土的感恩之心,对祖国山河的溢美之情。如散文《跨越千年的邂逅》《我愿做五陵原上的一棵树》《大秦帝国的不老神话》《大草原的夜》《京都掠记》《终南山——心灵的朝圣地》;如诗歌《我有国士 天下无双》《我们为祖国庆生》《我爱你——家乡》《碧水一梦醉千年》《大西北 我来了》《我站在九嵕山巅》等等,大多感情饱满,生动鲜活,汪洋恣肆,读来振奋精神,激荡心灵,凝聚力量,让人对家园和故土的热爱皈依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她怀念祖母的散文《追念祖母》、讴歌母爱的散文《端午 母亲的受难日》,更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其对孝道文化的弘扬和对感恩风尚的彰显,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p><p>有庆的作品充满着文人雅士的气息。这也是她作品的又一大特色。如散文《天才诗人李太白》的李白,《杜甫——用生命写诗的老人》的杜甫,《动荡年月里的那场倾城之恋》的李清照,《仰望庄子》的庄子,诗歌《孔子的爱情》的孔子,《屈子·天问》的屈原,《怀念那飘然逝去的歌者》的徐志摩,《捧您一颗诗心 您却站成丰碑》的余光中等对古今圣贤和名流精神世界的挖掘、心灵空间的关照都是难能可贵的。其中写李清照的还有《再见江山 依旧一瓶一钵》《李清照再嫁之迷》《李清照的最美梅花词》,竟达四篇之多,我想,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辨识和探究是写不出来的。我尤喜欢她的诗歌《孔子的爱情》,一是她的标题,就给人耳目一新的快感,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是前所未有的;二是她那深情地倾诉和大胆地表白:“我在佛前苦苦求了数千年/换来与你的一世回眸/我是大宋国的公主/我是倾城倾国的绝世佳人/我是勾人魂魄的天生尤物/没有哪个男人/能抵御我肉体的魅惑”“我不祈求/你成为我一丈之内的煮夫/我只留恋你/拥抱过我的那大海般的胸怀/我只思念你/看穿了我灵魂的/像秋天般深沉的目光”…… 这些,都是需要丰厚的积淀、洋溢的才情和过人的胆识的。</p><p>有庆的作品流露着悲天悯人的思想。悲天悯人是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这个成语出自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即无论怎样,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博爱的心。我理解的悲天悯人就是对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对弱者的同情,对丑恶的憎恨,在艰难之中仍不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庆是一名高中的语文老师,在紧张劳累的工作之余,痴迷文字,寻觅诗意的远方,但又不失为文做人的本分,写出了诸多悲天悯人的诗章。如《致贫困少年》中“当你还在娘胎时/父亲离你而逝去/自私而懦弱的母亲/在你出生七八天时/也离你而去/改嫁他人/从此 你成了孤儿”对少年的怜悯同情让人反思动容;如《秋风乍起 寒衣是否备》中,关注了“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偏远山区的老师们”“行走在城市街头的外乡打工者”“摆摊卖水果的妇女”等底层的芸芸众生,期盼他们“在秋风乍起时/温暖如春”的美好愿望都让人心生恻隐,特别是一首写给无辜遇害的女中学生的130多行的抒情诗《孩子 天堂 你不要怕黑》“我不敢想象/面对恶魔的魔爪/女孩浑身的颤栗与恐惧/我不敢想象/女孩羸弱的身躯/被撕裂时刺骨的疼痛/我不敢想象/女孩临终前/惊惧的眼神和眼角的泪花”……更是泣血蘸泪,催人涕下。我也不敢想象,有庆是在什么状况下完成写作的。</p><p>诚然,有庆的作品也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任何体裁的创作,都需要改变传统的手法,都需要突破现有的瓶颈,而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力求创新。有庆在这一点上做了可喜的努力。像她的《新陈奂生进城记》《足疗老杨的那些囧事》《丁香劫》等可谓散文体的小说;《一场鸿门宴的颠峰对决》《从刘兰芝殉情看现代教育》《王熙凤是男权社会里的一朵铿锵玫瑰》等可谓学术性散文。诸如《跨越千年的邂逅》“重回汉朝”的神奇穿越;《我愿做五陵原上的一棵树》“带着崇敬之心,敬畏之心,去瞻仰去膜拜去见证,这些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风流韵事”的巧妙构想;《李清照再嫁之迷》篇首引子“李清照再嫁是为了弥补曾经性爱的缺失吗?”的反诘发问;《大秦帝国的不老神话》结尾“专家已测出异常的汞超标现象,这是一种证实。真相究竟如何,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的悬念设置等等都让人心驰神往,有不读不快之感。我这样说,不是说有庆的创作已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其实,她的个别作品的章节就稍嫌简单,包括字词的准确、语句的凝炼、逻辑的缜密,甚至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都有待于提高。相信以她的聪慧、以她的学识、以她的勤勉,这些只是时间的问题。</p><p>清·郑板桥对读书和作文有过“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的领悟,这句诗我写给自己,也送给有庆。在这“算黄算割”的收获时节,就让我们和有庆一起在九嵕山上“等一帘杏花雨”,在甘泉河边“浅醉流年”吧!</p><p><br></p><p>2020年6月8日匆匆于嵕山脚下</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