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君的美篇

王燕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ed2308">房山水峪村、南窖村</font></u></b></h1>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西南80 公里处的房山区南窖乡,距108 国道8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良乡52公里,距国家石花洞地质公园银孤洞原区10 公里,现有村民436户,1031口人。 保存完好的瓮门 据史料记载村中有100多个碾子,而我只找到了30多个 所见之处都是石板路、石头台阶、石头房舍。 正逢小雨,我与几位同学穿行于古村,因为细雨给小村平添了几多温润。 恰似与我们大家述说着往日越来越远的家事。 小院无人, 默默无语,但却是一个时代的灵魂。 水峪村曾是山西入京商道的节点,我的同学也让自己的脚印落在前人的足迹上。 水峪村,我已不记得来过几次。 喜欢这里的一石一瓦。 不仅是我,你看,这是我的另一群伙伴,把对这里的情节都依稀记录在影像中。 2018年4月,我是用了一个很低的机位拍的这张。 赶上有一个摄影机构在这里拍人像,我也蹭拍了一张。模特嘛,更喜欢在年轻一点的“小芳”。 渐渐的到了深秋,小院虽然残破,但阳光依然光临,明暗交替的小院,抹不掉往日的精致。 杨家大院位于水峪西山,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格局为四进四出;门楼别致,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两座清朝风格的石鼓矗立两旁。 高门大坎的四进院落,整齐的门廊布满石雕木刻,院子中间一条方砖甬道直达上屋。很是富贵气息。 这是第二道门,也是王怀忠老师的出生地,如此,我也戏称王老师为“王爷” 。除此,我更喜欢我在这张照片中,精准的驾驭了光线。 这是水峪村128个碾子中很重要的一个。因为他处在村子的中间,且紧邻一颗百年大槐树。 穿过村中,这样的小院,这样的花窗,可以慢慢的欣赏,慢慢的品味。 到了冬天,到了春节,贴对子,挂灯笼,家家门前都增加了喜悦和福音。 每次去水峪村,都少不了去这家吃饸烙面。 记得有一年冬天去,我是住在了这户人家,还为我烧了火炕。那几日,那么冷的天,全村外来人口大概只有我和另外二位朋友。 喜字当头 这户人家做的大包子特别好吃 找一找,还有哪里有碾子 房前屋后都要找 走下这个坡,就有一个碾子 遇见杨家大院的前辈 站在杨家大院门口,向东望去,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600间、10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该村东缓坡之上。 和水峪村相隔4公里的村,叫做南窖村。南窖村过街楼包括村东过街楼,过去修建道路毁掉,无踪影。村西过街楼位于村西山坡下,紧邻护村河,左侧紧邻娘娘庙,正面匾额南窖,靠近村面为“里人唯美”,过街楼上有庙宇,据说是关帝庙,过街楼两侧不远处有古树两株,外面一处老宅墙体上有“顺天府房山县太平里南窖村”,也有一定年头了。 古村的主街,由东向西,是一座座古宅 ,一扇扇大门临街而面。现存传统民居500余套1000余间。传统资源主要有1.2公里长的古商街,36家老旧商铺遗址,有仁义局、戏楼等为代表的文保单位及普登文物17处,流传着银音会、灯笼会、狮子会等民间花会活动。 民风淳朴,村民悠闲自得。 古商街, 老旧商铺遗址。 悬壶济世,中医世家遗址 霍记果子铺 北大医院一些摄影爱好者,在退休院长的带动下,在悬壶济世的匾额下合影留念。 房山古村落好美,且有着醇厚深邃的人文底蕴,它镌刻着上百年的时光印记,一砖一瓦、一椽一木, 凝聚着最质朴的乡间民俗, 为我们讲述着最原汁原味的乡村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