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风采】以教研学习之力 驭语文阅读之道 

城南小学校

<p>  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从学生、教师、社会三个层面来谈读书,贯穿其中的核心观点是:读书浸润人生。</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阅读,已然成为了语文的重中之重。</b></p> <p>  仲夏,6月9日,雨后微凉,清爽怡人的早晨,城南小学一——五年级语文教师相聚教研室,由校教研室付海霞主任组织进行了“阅读与成长同行”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依次把自己在平时指导学生阅读中总结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与大家一起做了分享。活动在付主任的组织下,轻松有序地进行着,每位教师学习的热情分外高涨。</p><p> 付主任说这次阅读经验交流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作为推进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爱阅读的种子定会撒满校园,遍地弥香。</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欧阳修</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年级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刘艳林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起,借助现如今孩子们不愿读课外书的数据分析帮助家长找到孩子闪光的一面,以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p><p> 郝林珍老师谈到一年级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要识字多,必须多读书。</p><p> 杨丽老师说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者学习的榜样,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了解。孩子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的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也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素质。</p><p> 王咏梅老师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说到家庭教育阅读的重要性。</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荀况</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年级组</b></p><p> </p><p> 武瑞荣老师谈到课本上要求必读的书一定要读,杜绝学生看漫画书。一段时间读书后,抽一节课时间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p><p> 赵淑娟老师和李媛云老师推荐绘本故事,利用一节课时间在比一比,评一评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p><p> 武小艳老师谈到亲子共读的良好阅读气氛与习惯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影响很大。</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善于阅读生活、提炼生活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会读书的人。</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钱锺书</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三年级组</b></p><p> 范翠花老师分享的“国学策略提升阅读兴趣”,每天早上自己和学生共读《中庸》、《大学》、《诗经》,自己可以静心,也可以帮助孩子们读得更深入、读得更全面、领悟文字内涵。</p><p> 王建华老师主要从阅读是为了写作实效性做具体的指导,她提到学生每日读书的方法及班级做法,为读书好的孩子加油鼓劲,以及“怎样写好读书笔记”,主要从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象型、评价型等几方面说明,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p><p> 王丽老师谈到阅读最重要的是感受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手抄报等活动将这种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行交流,从中获取快乐,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乐趣。</p><p> 任花花老师通过介绍自家孩子实践总结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三步法,即“动画导读、教师范读、师生共读”让孩子从小把书读起来。</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刘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年级组</b></p><p> </p><p> 朱永娥老师从培养自己孩子身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上提到三点:保证阅读充足的时间。选择学生喜欢看的书是关键。师生共读一本书,方便老师指导。</p><p> 薛小平老师以四年级的一篇文言文为例,谈了谈学习小古文阅读心得。</p><p> 贺翠林老师谈到联系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喜欢看的书籍,让学生爱上阅读。</p><p> 李慧芳、卫旭娇两位老师谈到如何把《快乐读书吧》落到实处,并且提到老师要作具体指导,实时掌控学生读书情况,给学生提供课堂分享交流的舞台。</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季羡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五年级组</b></p><p> </p><p> 刘瑞红老师谈到激发学生阅读所用的各种小奖品。课外阅读指导还要从重视阅读速度开始,高年级的侧重点是重视孩子默读能力,用自己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成果现身说法,让老师们再次感叹到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p><p> 霍虎珍老师利用实例谈到阅读是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内学方法,课外用方法。</p><p> 史盼老师推崇阅读要片段性的读。从自己感兴趣的插图、有吸引力的题目、序言开始看起,将“小水滴”汇聚成“太平洋”。着重提到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了小组共读,组与组之间比赛讲故事,全班同学听,评价!优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缩写、改写、续写!</p><p> 王慧芳老师提及到“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每个人的改变从阅读开始。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晨读、课间、课余等碎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生边读边作批注。</p><p> 牛欢梅老师说只要掌握了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学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提高,阅读的积累也会日益激增。</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师们辛勤准备的阅读交流材料</b></p> <p>  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听,在淡淡的墨香中遇见最好的自己,发现最好的自己,教师们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体会。</p> <p>  争鸣之中才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研室高晓云导师,在充分听取了老师们的交流发言之后,对本次阅读交流活动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每位老师的阅读经验的观点。</p><p> 她经常告诉我们:读书,是最顶级的精神美容,也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当读书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成为教师智慧生活的必需时,我们的教育教学便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付主任</span>对这次阅读经验交流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做了引领性的点评和指导,再次强调教研室的宗旨是实现老师们的自生长,共成长。</p> <p>  最后,高校长介绍了学校智慧阅读的开展情况,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推进班级阅读工程,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培养。</p> <p>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此次教研活动促进了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协作,23位老师集体呈现的阅读经验和做法使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为我校阅读教学积蓄了前行的力量,指明了方向。</p> <p>  “展一卷书,神与之交,气与之合,物我两忘”,读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境界。教师是一只“摆渡船”,在阅读的长河里“撑一支长篙,向孩子的心灵深处漫溯”,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孩子的心灵里种下星辰大海,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p> <p><b>撰稿:王建华 </b></p><p><b>摄影:王 丽 范翠花 任花花</b></p><p><b>编辑:王建华 </b></p><p><b>审核:贾建平 高治林 </b></p><p><b> 付海霞 高晓云 </b></p>

阅读

老师

读书

学生

课外阅读

年级组

孩子

教师

共读

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