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楠木小学

沅陵县楠木小学

<p>  今天,突然就想写点东西记录初来楠木中心小学(现已更名为楠木小学)时的生活。</p><p> 时间回溯到2012年8月底,我们所有来沅陵县工作的特岗教师需要与教育局签订劳动合同,地点安排在沅陵县一中的大礼堂。在这里我结识了同到本校上班的小唐老师,之后与学校领导取得联系,得知通往镇上的车只有一趟,而且在清晨,加之全老师家里还有一点事,我们无法赶上仅有的一趟客车,便约定乘坐快艇🚤前往学校。(就这样快艇成了我去县里常用的交通工具。那趟仅有的客车则是时隔六年后乘坐的)</p><p> 第二天吃过早餐,带着大小行李🧳来到码头,我们见到了工会主席全老师还有他的爱人刘老师。夫妻俩非常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聊家常,没过多久,船长通知我们该上船了。依稀记得我当时看到快艇时的惊奇与恐惧,惊奇的是在电视中看到的小快艇,如今眼见为实了;恐惧的是第一次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特别害怕,迟迟不敢上船,最后还是老公拉着我慢慢走入船舱的。起航后,全老师给我们介绍:这一路有近两小时的水路,中间有很多停靠点,河两边的老百姓大多以水为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渔民。而我们的停靠点在五强溪水电站码头⛵️(本次航行的终点),那里可以换乘去往五强溪镇上的车,然后在汽车站乘坐七甲坪的客车(当时学校叫了一辆车来码头接我们,所以没有去镇上换乘)。之后我们翻过崎岖的山路,一路颠簸来到了目的地。</p><p> 初入校园的我对这所学校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把行李拿下车摆放在校长室后,便到处转了一圈,看到保存多年的砖木结构教学楼,还有比我年龄还大的教师宿舍楼(始建于80年代初期),以及外观看起来不错的学生宿舍楼,从袋里掏出手机拍下了几张照片。</p><p> 教学楼的条件不是很好,里面的地板还是黄土压实的,多年下来,里面很多小坑洼,记得每次上课都要低头望望脚下,担心不小心摔一跤(那时初孕两个多月)。遗憾的是没拍几张照片作为证据(之后因安全隐患,二楼被拆除,对一楼进行了装修,黄土地面已成为历史)</p><p> 二楼的木板也不是特别稳固了,很多地方都用小木块钉起来加固,所以每一次学生去操场做操,我们都会在后面大声喊:同学们不要跑,慢一点。</p> <p>  学校安排的住宿房间因刚空出来,里面黑乎乎的,卫生工程量比较大,当时时间也比较晚了,我们来不及打扫,校长安排车把我们送到七甲坪,住在当时他们戏称为全镇最好的宾馆~七星酒店(如今已不存在)。经过一天的调整,买了一些生活必备品,我们回学校开始打扫卫生。房内没有自来水,初怀孕的我只能量力而为,半桶半桶的提水进屋。说心里话:当时看到这样的房子,内心是极度拒绝的,甚至有点崩溃。尽管这样,我们俩还是克服困难,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后来发现这栋楼在修建时应该是没有进行防潮处理的,每到梅雨季节,我们的宿舍就一直处于湿漉漉的状态,里面的物品会起很多霉点,连床边都布满了小水珠,所以每年的春夏交替时节,我们要对里面的物品进行二次清洗晾晒,还要丢掉一些没法洗的东西。</p><p> 宿舍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蓄水池,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基本都在此地(三年前的这个时间拆掉了)。下午放学后,食堂会有一点热水供应,我们每天提着水壶与学生一起排队打水,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夏天的时候还好,冬季的热水供应不足,加之月份大了,身子有些重,我便不再去提热水,有时会叫几个六年级男生帮忙给我提点冷水,自己在宿舍内用热得快烧。这里的冬天很冷,为了让自己的手舒服点,我几乎每天都烧有一桶热水备用,所以电费突破了新高。</p><p>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由于房子年代久远,室内没有卫生间,白天都还好,但晚上如需上厕所,便要穿好衣服,打着手电,辗转爬三次楼梯到学校的公共厕所,夏秋季可能还会在路上遇到蛇🐍出没。为了减少受惊吓的几率,我们也学这里的老师,备了一个小桶,应该相当于古人常用的“夜壶”吧。然后白天趁着大家都去上课了,赶紧提着桶去厕所倒掉😰</p> <p>  当年的教师宿舍楼是没有网络的,我们作为新来者,当然也是没有添置电视机的。所以在批阅完作业的闲暇之余,我们也会绣绣十字绣来打发无聊的时光。趁同事不注意,还偷拍了一张照片呢😄。</p><p> 那时的我没留下任何照片,所以没有照片可呈现。</p> <p>  我任教三到六年级的英语与一部分副科,还有学前班的活动课,加之怀孕初期的人本就缺觉,所以我经常会趁着休息时间补觉,以至于同事们经常说:刚刚还看到的人,怎么又不见人了😓</p> <p>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校园里的桂花尤其引人注目。在这之前,我只见过白色和黄色的桂花,这里的桂花树开出来的花居然是橙红色的。</p> <p>  21世纪初,根据城镇规划,楠木乡更名为楠木村,这里也就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整个村就只有一户人家在售卖蔬菜类产品,且种类不多。看到门前的花坛长满杂草荒废在那里,便询问年长的老师是否可以开垦出来种点菜,得到肯定答复后,我开始借劳动工具开干起来,经过我的细心照顾,它们由最初的小苗长成了绿油油的蔬菜🥬。而我在那个冬季也很少出去买蔬菜了。</p><p> 蔬菜有了,荤菜也只能买到猪肉,当时想改善生活买只鸡,问了几户家里养有鸡群的人家,她们都说不卖。后来才知道这里的老百姓很节约,一般不会售卖自家养的家禽,是留给他们在外打工的家人,等着他们过年回家,一家人一起享用。所以人生地不熟的我几乎每顿都是猪肉配蔬菜,但这并不影响我的胃口,我顿顿都能吃上两大碗米饭,菜也是一扫而光。家住学校外面的唐老师早上来上班的时候,有时会在我这里坐坐,看到我吃饭的状态,不经感叹到:到底是年轻啊😂</p> <p>  学校的操场跑道上长满了杂草,按照任务分配,我与几位同事拿起锄头,再次体验了在“地里”锄草的生活。</p><p> 跟我小时候一样,国庆假期结束后,学校的操场便成了晒谷坪。附近的村民会把稻谷拖到操场,一些学生也会去帮忙,那一片黄灿灿的稻谷代表着丰收的喜悦。</p> <p>  通往五强溪的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公路,怀孕初期的人不适宜颠簸,周末我便留在学校。所以经常能见到附近几个学校老师组织的打篮球⛹️‍♀️活动,我们的全校长、金主任、谢老师和李老师以及卫生院的老李都是篮球队的主力军(篮球队最少五人,而学校仅有四位年轻男教师),他们各个打球🏀技术都挺不错👍。他们约起吃饭的时候,会叫上我一起,我便趁此机会改善一下伙食✌️。</p><p> 学校的李老师非常好客。当年学校四位年轻男教师经常在一起吃饭,他们有时做了好吃的菜,会叫上我俩,可以说那时候我们俩在这里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p><p> 后来渐渐发现,其实这里民风淳朴,没有丝毫排外思想。与他们熟悉之后,很多家长会叫孩子们给我们带点自家的新鲜蔬菜、鸡(鸭)蛋,还有自己腌制的酸菜……</p> <p>  学校的礼堂环境也比较简陋。每学期的集中,都是年长的全老师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好标语,找来夹子夹在悬在上面的线上(现在还是这样)。</p><p> 开学典礼的时候我没想起拍照片,所以没留下当时的情景。期中表彰的时候,拍了几张,有室内的,有另一栋同样历史“悠久”的教学楼(从照片上外观还不错)以及孩子们在花坛和宣传栏旁打乒乓球🏓️的(背景墙是那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侧面),如今这些都成了珍藏版的回忆。</p> <p>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的时光就到了冬季。清晨醒来看到桂花树上白蒙蒙的,赶紧拿起手机拍了几张下雪❄️后的场景图。</p><p> 这里的冬季与我的家乡一般寒冷,我通过学校老师的介绍,与一位学生家长购买了两百斤的木炭,买了一个脸盆做火盆。去食堂取火种🔥的时候,李阿姨说这么好的盆用来烤火可惜了,跟我换一个专门烤火用的钵。还别说,这个我第一次见的火钵挺神奇的,它的节约功能特别强大,陪伴我至今,见证着我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冬季。</p> <p>  现在想来,当时拍这些照片的心境应该是想留下一点东西供以后来回忆吧。</p><p> 谨以此文来记录初入楠木小学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