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口,产量大,影响广,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磁州窑位于河北省磁县,因宋代属磁州,故名。其烧造时间始于北宋,至元代逐渐衰落,终于明代。磁州窑主要烧白釉瓷,兼烧黑釉瓷,胎体较为厚重,粗糙。器物多为民间用瓷,除碗、盘、瓶、罐、执壶等日用品外,所产瓷枕最为著名。器物上多见用毛笔使用黑彩绘制的图案及书画诗句作为装饰。图案内容多为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磁州窑的装饰技法开创了我国瓷器制造与绘画艺术结合的新途径,在我国陶瓷史上闪射出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瓷枕是生活中的实用器,有睡觉的头枕和医用的脉枕。始见于隋唐,至宋元,南北方各窑厂普遍烧造。瓷枕由枕面、枕壁和枕底构成,枕面前底后高,枕体中空。在枕壁留有一个气孔,这是为了防止在烧造的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瓷枕变形。这件瓷枕长13.5厘米,最宽处11厘米,前高5厘米,后高6厘米,是一件医用脉枕无疑。</p> <p class="ql-block">枕面呈菱状莲蓬形,当时的工匠用毛笔勾画出粗细二条莲蓬形的边框,然后在框内书写“年莲有余”四字,书法遒劲豪放。纵观枕面,黑色与白色对比强烈,形成饱满、充实的装饰效果。</p> <p class="ql-block">枕壁用黑彩绘出卷草纹,线条流畅,潇洒自如,散发出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传统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瓷枕的白釉呈奶白色,釉汁肥厚,似有油性,不太透明,有开片。枕面上清晰可见釉面开裂的网状结构,有立体感。这是由于长期的温度变化,胎体和釉层的膨胀系数不同所形成的。人为做假形成的开片长而无序,无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在许多开片处,可以观察到长期在土中留下的土沁,深入进开片内部,颜色浓淡自然,非人为所及。</p> <p class="ql-block">此枕的出气孔很巧妙地设计在枕端的尖部,工匠考虑到脉枕小巧玲珑,如果安排在枕壁上会影响构图的美观,因而在不起眼的地方留了出气孔。</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地的瓷土和淘洗瓷土技术的限制,胎质呈灰褐色,烧出来的瓷器不可能呈白色,所以工匠们必须在器物上先涂上一层白色的涂层,犹如粉刷白色的墙壁一样,后人称之为“化妆土”,然后再进行其他的装饰工艺。脉枕的底部清晰可见化妆土涂抹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该瓷枕采用支点垫烧工艺,枕底留有清楚的支点痕。此脉枕小巧玲珑,小中见大,虽经千年风雨,保存完好,彰显了北宋时期的民间风俗和艺术风格,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