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邰城实验学校整本书阅读《傅雷家书》八.1、八.2班读书交流分享

FYR

<p>  《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该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p> <p>  《傅雷家书》是八年级下册推荐阅读篇目。五月份,我们八年级开展了整班阅读活动。繁重的学业负担没有消磨孩子读书的热情,两次阅读和分享活动,孩子们的感想多多、收获多多。</p> <p> 《傅雷家书》读后感 </p><p> 八二班 辛凌曦</p><p> 家书是在外子女与家里人联系的载体,是家人对晚辈的牵挂,更是游子对家的思念。在很多年前大多数人都是用书信交流的,其中家书并不少,而《傅雷家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在这一封封的家书中,父亲对孩子的拳拳爱子之心,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p><p> 自爱其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人的事业却是无永无止境的,薪火相传才能让人类的事业顺利的发展下去。父母通过教育子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养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甚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应尽的一项义务与责任。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 </p><p>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队手。 </p><p>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播给别的青年。</p><p>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只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p><p> 这上面一系列的话语皆让我们体味出傅雷与他的儿子傅聪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亦父子。更让人体会出的是傅雷对傅聪简直要溢出纸张的爱与期望。他希望服从,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傅聪日后的发展中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真正做到了父亲对他的八字期望“德艺具备,人格卓越。”</p><p> 《傅雷家书》中教会的不仅仅只是道理,还有的是身为一个父亲对待儿子的拳拳爱子之心。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亲情,让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就像中国最为传统的父母,父亲沉默寡言,母亲含蓄内敛。他们并不善言辞,也说不出那些为人立身处世的大道理,但他们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教导我。从他们的点点滴滴里,一样能看出那爱子之心与望子成龙的心。《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反观自身,父母日常的细心教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 </p><p>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知识量,不一样的家庭,但有着一样的赤子之心,一样的爱子情深!</p><p> 父爱如山 </p><p> ----读《傅雷家书》有感</p><p> 八二班 李明轩</p><p> 有人说,如山的父爱是深沉的,的确,它总是藏匿于行动和语言,在那儿等着我们去发现,而傅雷,就是一个代表。</p><p>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家庭中,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傅聪的教导,造就了中国的一位钢琴大师,也留下了一部家教典范-《傅雷家书》 </p><p>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儿子的信,有的关于人生,有的关于艺术,有的关于学习,有的关于生活。在这其中傅雷写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即为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而且,我最喜欢傅雷对赤子之心的理解: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p><p> 而我对赤子之心是这样理解的:所谓赤子之心,便是天性自然,不受拘束,纯洁真诚的心灵,有赤子之心的人,总是会远离名利与纷争,而对精神世界有执着的追求,而傅雷所谓的赤子的孤独是与现实功利的隔绝,而不孤独,即为普天之下的赤子皆为朋友,知己。这时,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对我的教育并不严格,亦不温柔,我犯错时,他总是一本正经地和我交谈,我认为,这对我的教育是相当成功的。 </p><p> 傅雷之于傅聪,是朋友,知己和亲人,他们之间可以说是无所不谈;我的父亲亦是这样。以至于我怀疑他看过这本书。 如山的父爱是深沉的,它总是在藏匿,使得我们很难发现它,不过,全天下的父亲谁没有对儿女这份深沉的爱呢?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普天之下父亲,对儿女有深沉的爱的父亲。</p><p> 《傅雷家书》读后感</p><p> 八二班 向雨安</p><p>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p><p> “两地书,父子情”,我再次感受到这六个字的厚重。傅聪,只身国外留学,在没有方便通讯的年代里,国内的父母坚持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保持联系。书中录入了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的一百多封信,每一封都是真情流露。</p><p> 读这本书,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傅雷先生给儿子聊到的关于艺术的话题了。其中,有很多话是让我无比赞同,比如“适量的音乐会能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p><p> 当然,聊艺术话题,也正是因为傅聪从事钢琴演奏的事业,而傅雷先生在信中更多的是关于教导孩子的忠言:“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扯的另外一个人”。</p><p> 书中当然也少不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唠叨,比如说提醒他要有计划的花钱呀、要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啊,还有教他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回忆所学”……总而言之,信里包含的是一个身为父亲,对漂泊在外国,远离故乡的骨肉的殷切嘱咐、关心以及不可能缺少的爱。</p><p> 信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很久没有看到你的回信,今日收到,看了又高兴又激动,又或是“五十多天没给你写信了,千言万语,无从下笔;老不写信又心神不安;真是矛盾百出”。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消息,也渴望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活,亦或是自己要带给孩子的告诫。这些话语,就是爱的最好体现!</p><p>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两个词——传承与坚持。</p><p> 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责任与生活的经验。作为一个父亲,他必定会用某种方式,将这些全部传达给孩子。时间、空间,成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挡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证明,这些阻隔都不会成为父亲对他传达爱与责任的拦路虎。我相信,傅聪一定也会传承下来,无论以哪种方式。</p><p> 还有一种力量,贯穿着整本书,那就是坚持。无论事态如何,无论身体如何,都不是不写信的理由。虽然有些时候,也会有所推迟。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傅老先生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父亲都能如此表达父爱的,所以,真的有些羡慕傅聪。但是我想,傅雷先生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真爱——传爱不言爱。</p><p> 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而人生就像是在书中寻路、探索,有这样一位父亲,指引、护航,该是莫大的幸运!</p> <p>  读毕《傅雷家书》,会感到一种“望断天涯路”的通透。傅雷先生如一位目光如炬的先行者,为儿子指出求学、修养、艺术的最高境界,并告知抵达那境界的方法:如何拥有宽广博大的胸襟,如何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如何看待感性与理性、平衡社交与独处……书中还有大量对音乐、绘画、文学、哲学的精辟见解,我们也仿佛接受了一场艺术的洗礼。</p><p>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傅雷苦心孤诣的教导下,傅聪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音乐家。我们也去接受《傅雷家书》的熏陶吧,做一个谦和的人,一个宽厚的人,一个像水一样博大的人,成为专心致志攀登学问、艺术高峰的人,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p>

傅雷

家书

傅聪

父亲

父爱

赤子之心

艺术

雷先生

孩子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