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遍赤峰(八)长城边上

河畔崔建军

<p>昨晚没有睡好。</p><p>我睡觉本来就轻,有点响动就睡不着,昨天大家都很兴奋,酒一直喝到半夜两点多才散去。等到帐篷外面渐渐没有了说话的声音,我终于可以朦朦胧胧渐入佳境,忽听得“嗷”的一声大叫,接着,一束亮光在我枕头旁的帐篷下边过来过去过来过去,不一会儿,有悉悉索索的声音在头顶上从左边转到右边,又从右边转到左边。听声音应该是骑友老疯子或是韩老六,他们俩的帐篷就在我右后方不到10米远的地方,如果是他们接下来应该有话说才对。我虽然从来不信鬼神,但是昨晚在喝酒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回头,发现有人正在塔下面烧些神祗之类的东西,火苗在黑洞洞的夜里闪闪烁烁。想到这里不由得让人心里阵阵发紧。</p><p>直到第二天晚饭的时候才闹明白,原来是一条狗偷偷进入了营地,目标明确,直奔我们刚刚用过的餐桌,那声大叫是韩老六喊的。</p><p><br></p><p><br></p> <p>今天上午的骑行目的地是汉右北平郡,当地人称甸子黑城,从高德地图上看,距离是35公里。但是骑行35公里之后,到了这里,牌子上写着“右北平镇”,实际距离右北平郡还有5公里多一点。</p> <p>秦汉时期,朔方,云州,上谷,鱼阳,右北平,辽西,都是中原王朝在北方的战略重镇,右北平郡就在赤峰宁城县境内。汉右北平郡因为一个人而闻名天下,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广。司马迁在《史记 李将军列传》里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王昌龄有诗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在这里,司马迁说的“李将军广者”和王昌龄说的“龙城飞将”,都说的是同一个人——李广,可见李广的名气之大。</p><p>公元前128年秋,匈奴出动了两万骑兵入侵汉境,杀死了辽西郡太守,俘虏了两千多人,无奈之下汉武帝再次起用李广,让李广担任右北平郡太守,李广带兵驻守右北平多年,匈奴不敢轻易入侵。</p><p>李广是个悲剧性人物,因为汉武帝始终对他心存疑虑,李广一生不得志,后来在一次与匈奴的战争中,因大军迷路而贻误了战机,李广自刎身亡。</p> <p>汉右北平郡就在508国道旁,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长方形,东西750米,南北500米,现存城墙残高8至9米,保存也算完整。</p><p>在右北平郡的北部,距离六七公里的地方,有两座高五六米的土堆,考古学家说这是汉代的烽火台,也就是汉长城。我们前面骑行敖汉时看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燕长城,燕长城在赤峰境内经过的地方是喀喇沁、松山区、敖汉旗,而汉长城在赤峰境内经过的是宁城县,不难看出,汉王朝的战略前沿,向内收缩了七八十公里。到了明朝中后期,现在的河北省古北口和北京的密云成了最前线,已经完全没有赤峰什么事儿了。</p> <p>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黑城遗址西侧的508国道旁还没有人家,到了本世纪初期,逐渐有人在城墙根上盖起了房子,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黑城新村,大概是为了发展旅游,甸子也改名为右北平镇。喜乎?悲乎?</p> <p>中午在八里罕用餐,每人一碗拨面,和昨天在小城子吃饭一样,碗太大了,一碗根本吃不了,8元钱,这和赤峰正相反,赤峰一碗拨面12元,不够吃。</p><p>中午休息时,一部分人在林子里面拴吊床,一部分在林子旁边废弃的加油站,铺上防潮垫睡在地上。从饭店出来的时候,就起风了,刚刚躺下风就逐渐加大,吹得房顶上的彩钢板一会“哐啷啷”一声,一会“哐啷啷”一声,我瞅着它,老是提心吊胆怕它掉下来砸着人。</p> <p>下午3点过后,风力有所减弱,但仍然不小,下一站是大金沟,路途不算远。老骑友们都知道,骑车子不难,难的是上坡,比上坡更难的是顶风,今天下午不但是上坡,而且还是顶风。好在,我们上路的时候,风力继续减弱,是老天在眷顾我们吗?</p><p>途中遇到韩哥他们,他们今天是热水,明天住平泉,后天到承德,然后从承德返回,估计到七家要住一晚,第5天回到赤峰。这个季节,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谁也不想老老实实窝在家里。</p><p><br></p><p><br></p> <p>大金沟是宁城县三座店乡的一个自然村,从八里罕出发,沿着508国道骑行大约15公里后,进入村村通。下午四点半钟,到达大金沟森林驿站。</p><p>这是一个农家院,由一户姓高的村民承包,出来接待我们的,是50多岁的女主人和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女婿,人很厚道。食宿是事先定好的,一桌10个菜,有鸡,有鱼,有野菜,400元;住宿是大炕,每人15元。</p><p>今天骑行96公里。</p><p>文中图片有骑友的贡献。</p><p><br></p>